李晓霞
- 作品数:67 被引量:24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时定量PCR测定大肠癌细胞系中ERCC1mRNA水平及草酸铂药物抵抗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分析草酸铂处理前后ERCC1 mRNA水平的变化,探讨肠癌细胞中ERCC1表达与草酸铂药物抵抗性的关联。方法以标准化肠癌细胞为研究模型,SRB细胞抑制率实验评价不同肠癌细胞对草酸铂的敏感性,实时定量PCR测定草酸铂处理前后的变化。结果不同肠癌细胞对草酸铂的敏感性不同。草酸铂处理前后ERCC1 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无论草酸铂处理前后,IC50与ERCC1 mRNA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肠癌细胞对草酸铂的敏感性与肠癌细胞中固有的ERCC1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可能作为预测草酸铂使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分子标志物。
- 逯晓波王雪莲李晓霞刘嵘安春丽
- 关键词:大肠癌细胞系草酸铂
- 多原发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总结多原发结直肠癌(MP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至2009年3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41例MP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MPCC患者占同期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1.8%(41/2 340)。同时性MPCC(SCC)患者29例,其中经术前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者15例(51.7%),经术前纤维结肠镜、腹部CT及钡灌肠检查确诊者9例(31.0%),经术中探查及术中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者5例(17.2%);异时性MPCC(MCC)患者12例,次原发癌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和CT检查确诊。41例MPCC患者合并腺瘤性息肉者19例,其中息肉恶变10例次;SCC患者的肿瘤部位倾向于从近端盲肠到远端直肠,而MCC患者的肿瘤部位恰好相反;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为管状或乳头状腺癌,占77.4%(65/84),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占66.7%(56/84);TNM分期以Ⅱ或Ⅲ期为主,占85.7%(72/84)。37例行根治性手术,4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5年,平均3.6年,3年总生存率为48.8%(20/41),其中SCC为48.3%(14/29),MCC为50.0%(6/12);5年总生存率为34.1%(14/41),其中SCC为31.0%(9/29),MCC为41.7%(5/12)。结论 MPCC病因不清,但其发生可能与腺瘤性息肉有关。SCC患者应重视纤维结肠镜、腹部CT及钡灌肠检查相结合,必要时术中行纤维结肠镜检查;MCC患者应加强术后纤维结肠镜的随访。治疗上应争取早期行根治性切除术。
- 杨建光李震李晓霞戴冬秋孔凡民
- 关键词:多原发结直肠癌预后
- 1840例腹膜外平坦型人工肛门造设经验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探讨腹膜外平坦型人工肛门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了辽宁省肿瘤医院1840例直肠、肛管癌行Miles’术腹膜外平坦型人工肛门造设经验:1造口部位在脐和左髂前上棘连线与腹直肌外缘交点上方,平脐部位,不必避开腰带。2造口直径25cm~3cm,与结肠口径相一致。3经腹直肌外侧前鞘、腹直肌、后鞘制作腹膜外隧道。4造口结肠从隧道拉出,全层与皮肤真皮层缝合一周,使人工肛门与腹壁皮肤在同一平面。闭合侧腹膜与结肠间隙。〔结果〕该新术式优良率9208%,并发症792%。〔结论〕腹膜外平坦型人工肛门手术操作简单、省时,利于粪袋安装和收集粪便,不怕挤压、摩擦引起疼痛和出血,隐蔽性好,不影响衣着和美观,不易引起肠腔狭窄,不发生脱出和陷落入腹腔,可于其上束腰带参加劳动和运动,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 王辉王仁华王斌郭杰张思杰刘放李晓霞刘德瀛陈玉泽马思平孟庆凯林涛张青茹
- 关键词:直肠肿瘤肛管肿瘤肠造口术并发症
- 新辅助放疗联合手术对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疗联合手术对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辅助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生存期、肿瘤复发率等。结果术前放疗组5年生存率为73%,局部复发率为10.6%(8/66);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70%,局部复发率为22.9%(8/35)。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术前新辅助放疗可以有效控制术后患者局部复发率,且不增加并发症,是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 孙公平李晓霞戴冬秋
-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复发率
- 大肠癌中p185^(erbB2)、p21^(ras)、p53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研究大肠癌中p185 erbB2 、p2 1ras、p5 3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S P法检测 80例大肠癌组织中p185 erbB2 、p2 1ras、p5 3的表达。 结果 大肠癌原发病灶中 p185 erbB2 、p2 1ras、p5 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8.8%、71.3 %及 5 3 .8%。癌组织同时有 2种以上蛋白表达者占 6 3 .7% (5 1/80 ) ,有 3种蛋白同时表达者占 30 % (2 4/80 )。p185 erbB2 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 ;p2 1ras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p5 3的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 结论 c erbB 2、p2 1ras及 p5 3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 ,在大肠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
- 李晓霞李奕肖培张菁茹
- 关键词:P21^RAS大肠癌病理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家系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符合Amsterdam标准的4 5个HNPCC家系共2 6 4个患者绘出其家系图,确定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同时和异时癌等。结果 4 5个家系中2 6 4例患者,男14 2例,女12 2例,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5 0岁。30 5个原发癌灶中,大肠癌灶180个,大肠多发癌2 8例,肠外癌12 5个。结论 HNPCC垂直传递特征突出,肠外癌以肺癌、子宫内膜癌、胃癌最多见,同时多原发癌和异时多原发癌比较多见。
- 李晓霞郭杰马思平张兢茹林涛喻卫红徐兰师影王舒宝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中位年龄家系图癌灶肠外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MMR)基因hMLH1和hMSH2的蛋白表达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Elivision-两步法)检测48例符合修订后的《Bethesda指南》的HNPCC患者中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定义两者同时表达阳性为MMR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HNP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MLH1蛋白的表达缺失率为20.83(10/48),高于hMSH2蛋白的表达缺失率(8.33%,4/48),Ρ<0.05;MMR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70.83%(34/48)。MMR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相关(Ρ<0.05)。MMR蛋白表达缺失与表达正常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5.71%(12/14)和85.29%(29/34),两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 hMLH1蛋白的表达缺失率高于hMSH2蛋白,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相关,与患者的预后无关。
- 孟金李晓霞赵萌唐元新孙公平李鑫闫一飞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
- 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直肠癌116例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8年116例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预后分析。结果116例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14~160.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8.5个月。总体生存率5年为72%,10年为53%。局部复发16例,复发率为13.8%。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T分期)、复发及转移均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复发转移情况是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T1期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为6.3%,5年生存率为93%,10年生存率为85%;T2期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为14.8%,5年生存率为63%,10年生存率为45%。T1期患者接受辅助放疗后,无局部复发;T2期患者接受放疗后,局部复发率为14.6%。接受辅助放疗与未接受辅助放疗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进行比较,通过绘制生存曲线发现无统计学意义(T1:P=0.260,T2:P=0.262)。接受辅助放疗与未接受辅助放疗患者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情况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对于T1期直肠癌治疗效果较好,T2期直肠癌不适合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辅助放疗可降低术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
- 李晓霞孙公平逯晓波王辉
- 关键词:直肠肿瘤外科手术放射疗法
- 拖出吻合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评价拖出吻合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临床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5~ 1995年 10 1例直肠癌应用拖出吻合术治疗情况 ,即肿瘤切除后使直肠远端外翻 ,近端结肠经外翻的直肠拖出 ,于肛门外行结肠肛管一期吻合 ,并立即送回盆腔的外科技术。结果 随访 5~ 10年 ,随访率 10 0 %。肛门功能正常及良好者 88例 ,占 87% (88/ 10 1) ,较差者 8例 ,占 7 9% (8/ 10 1) ,大便控制能力差者 5例 ,占 4 9% (5 / 10 1) ,本组 2例放疗后完全失去大便控制能力 ,改为Miles术。本组吻合口瘘为 5 % ,局部复发率 15 % ;5年生存率 6 4 % (6 5 / 10 1) ,10年生存率 5 8% (36 / 6 2 )。结论 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拖出吻合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应选择合适的病例 。
- 王辉李晓霞王斌刘放郭杰王仁华张思杰
-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肛门外科吻合术
- 腹茧症的诊治体会(附9例报道)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提高对腹茧症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8年期间收治的9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5例以急、慢性肠梗阻症状为主要表现,结合CT、彩超、腹部X线平片等检查,2例术前诊断为腹茧症。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获得成功。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84个月,平均(26±13)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3及10个月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其余无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患者反复有肠梗阻表现而梗阻原因不明或出现腹部包块,需结合合理的影像学检查考虑腹茧症的可能;手术是本病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
- 段小亮李晓霞
- 关键词:腹茧症肠梗阻腹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