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燕

作品数:32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文山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 7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文学
  • 6篇小说
  • 5篇文化
  • 4篇审美
  • 4篇文学批评
  • 3篇心态
  • 3篇陕西文学
  • 3篇作家
  • 3篇文化心态
  • 2篇形式美
  • 2篇视觉
  • 2篇文人
  • 2篇文人画
  • 2篇话剧
  • 2篇国文
  • 1篇大众审美
  • 1篇当代作家
  • 1篇地方性知识
  • 1篇形式语言
  • 1篇性情

机构

  • 13篇西安工程大学
  • 10篇陕西师范大学
  • 7篇文山学院
  • 4篇嘉兴学院
  • 3篇西安工程科技...
  • 2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作者

  • 28篇李春燕
  • 6篇刘刚
  • 4篇马琳
  • 3篇张雪艳
  • 1篇李继凯
  • 1篇张艳
  • 1篇周燕芬
  • 1篇徐利兰
  • 1篇袁竹
  • 1篇冯海虹

传媒

  • 6篇文山学院学报
  • 3篇兰州交通大学...
  • 2篇小说评论
  • 2篇嘉兴学院学报
  • 2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大舞台
  • 1篇当代戏剧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榆林学院学报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西部学刊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木川》:历史诗情再现人性复调解读被引量:3
2009年
《青木川》回荡多重声响类似巴赫金提到的复调小说,冯明式的红色经典叙事以及与此相左的种种繁杂声音混杂交错;复调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叶广芩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而多条线索、对话原则和反讽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复调意义得以展现。《青木川》有别于传统历史叙事,魏福堂作为另类土匪散发出诗意般的人性光环,青木川的五十年历史呈现斑驳色彩,这种新历史主义眼光敞亮历史、启示未来。
李春燕马琳
关键词:《青木川》复调小说人性
走向大境界的散文写作——厚夫散文漫评
2015年
厚夫的黄土地散文、亲情伦理散文、历史散文和书斋随笔以充满生命热度的文学书写表达着对陕北与世界、历史与现实,当代与社会的体认与把握,贯穿着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和审美理想;意象阔远的大散文境界及作家人格境界的大气象为厚夫散文理论观,多年来厚夫身体力行践行着他的散文理论。这样的散文写作和理论具有存在的独特价值。
李春燕张雪艳
关键词:散文散文理论真性情大境界
“方言语境”下的形式美——论云南版画形式语言的特点被引量:1
2011年
云南版画与北大荒画派、江苏水印画派、四川画派是中国当代版画四大流派,其作品具有各自相应的艺术特点。从各地的文化背景、地域地貌来看,"方言语境"的不同是它们作品风格、创作内容、形式各异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各个流派版画语言的分析比较,可以认为,云南版画的形式美:疏离"大"美的"语境";疏离传统文人画"优美"的语境;疏离现实题材"写实"的语境。从而得出,其主要的形式语言特点:装饰性的构成、强烈对比的色彩、夸张变形的造型等。
刘刚李春燕
关键词:形式美
《讲话》对当代陕西文学的影响
2013年
当代陕西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与母体延安文艺有着剪不断的脐带关系。柳青的文学创作直接受到《讲话》精神的熏染,柳青的文学成就和文学精神召唤着后辈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人;胡采的生活反映论与《讲话》精神一脉相承,陕西第二代批评者王愚、刘建军、蒙万夫、畅广元等人的文学批评观念均受到《讲话》精神的影响。《讲话》中包孕的人民性、实践性、民族性诸多文艺经验,不只对纠正当下文坛商业化、媚俗化倾向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构筑中华民族文化事业亦有着重要意义。
李春燕冯海虹
关键词:《讲话》精神
论笔耕文学研究组的文学理论批评
2013年
80年代笔耕文学研究组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范畴内,围绕着真实性、典型性以及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等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探索。其理论研究达到的深广度不足,大多是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做出的应和式的反应批评,其文学研究缺乏理论应有的原创力,根由在文学研究者受到革命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权利意志的规训惩戒。
李春燕马琳
关键词: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规训
悲怆与激昂的中国现代牧歌——评析林语堂小说《京华烟云》
2006年
《京华烟云》牧歌的典范之作,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形象。论文从牧歌的乐歌、挽歌两方面分析中国形象的文化内涵指出中国形象在今天现代化建设中的文化隐喻意义。
李春燕
关键词:《京华烟云》牧歌乐歌
新时期30年西安小说作家创作心态管窥被引量:3
2008年
西安作家创作心态虽幽微复杂,但有迹可寻。从历时性角度看,20世纪70年代末乃至80年代西安小说创作呈现出务实求变的青春心态,而90年代以来则是颓废与复兴心态纠缠交织在一起。应从西安历史地缘文化、社会政治、世纪末情绪等多个向度入手,结合作品个案梳理西安小说作家纷乱的创作心态,探索冲出西安文学精神危机的路径,倡导借鉴京派和海派等文学流派,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安派"文学。
李继凯李春燕
关键词:文化心态小说创作
存在主义视阈下祥子与何利的悲剧解读
2014年
祥子和何利这两位东方国度的普通劳动者以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演绎了个人奋斗的悲剧。以存在主义视角解读悲剧,他者筑就的高墙是二人无法突围的地狱,个人自我意识的稀薄是悲剧的根本性因素。中印两国文化价值体系迥然异于西方,东方缺乏稳定的个人话语体系建构的生存根基。立足于东方民族的现实处境,试图从差异中获得文化话语重构的现代启示。
李春燕袁竹张艳
关键词:老舍存在主义
从“发现”到认同——当代汉族作家跨族文学的人类学考察被引量:1
2014年
当代汉族作家跨族文学是以汉族作家跨地域行走、跨族群交往、跨文化体验为根基的文学表意实践。它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族群文化和地方性知识,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已有文学经验的新的写作方式与审美样态,表达了汉族作家对少数族群文化精神的"发现"与认同,显示了当代文学对人类行为及其文化的观照。这种特殊的文学写作为推动民族间的文化互动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张雪艳李春燕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文化认同人类学
云南版画艺术语言的形成与拓展
云南版画之所以在80年代初受到全国版画界的普遍重视,关键在于版画家对版画艺术语言的探索对云南本土语言创造性的运用。在语言上打破了传统版画形式为内容服务的特点,超脱内容而独立存在的形式,使艺术家的表现手法更自由、更富于创造...
李春燕
关键词:艺术修养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