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旺 作品数:40 被引量:231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CT导向下RFA治疗的初步研究 目的: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约为5%-20%,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局部再手术,放射治疗,局部动脉灌注化疗, 全身化疗等综合手段。本组通过入组观察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赵明 吴沛宏 张福君 黄金华 顾仰葵 张亮 高飞 李旺 周启明 姜勇关键词:直肠癌 复发 射频消融 文献传递 活体猪肝第一,二肝门区的单极灌注式射频消融的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7 2007年 背景与目的:肿瘤在累及肝门区域时,外科切除的难度大,肿瘤易复发。射频消融作为一种成熟的方法在累及肝门区肿瘤治疗中是否具有更大优势,是临床关注的问题。本实验观察单极射频消融时间与消融范围的相关性;对第一和第二肝门区组织消融处理,了解消融对血管及胆管系统的影响及其病理改变。方法:选用健康家猪6只,体重(47.0±2.5)kg/只。常规麻醉,开腹,在每一肝脏实质内共确定3个位点进行射频消融,射频消融基础功率设定为60W,时间分别为3min、5min、10min。对第二肝门的部位和第一肝门的位置分别进行5min和10min射频消融处理,然后关闭腹部伤口,继续饲养7~10天,将猪放血处死,完整取出肝脏。结果:大体标本上不同时间产生的结果为组织消融范围不同,均呈椭圆型。3min、5min、10min消融时间产生坏死区长径分别为(2.7±0.2)cm、(4.6±1.1)cm、(5.8±0.7)cm;在大体标本上第一和第二肝门区消融坏死范围宽径分别为(3.2±1.1)cm、(3.3±0.4)cm,第一肝门区和第二肝门区血管壁、胆管系统未见有明确破坏,病理结果显示血管壁和胆管壁有炎症细胞浸润。第二肝门区消融,病理结果显示:5只邻近血管壁的消融区域完全坏死,1只显示在邻近血管壁正常肝组织中合并有大片状坏死。第一肝门区消融结果,病理分析消融中心部位肝组织完全坏死,4只邻近血管壁的消融区域完全坏死,2只显示在邻近血管壁正常肝组织中合并有大片状坏死。结论:射频消融时间影响消融组织的坏死范围。消融对门静脉、肝动脉、肝门区胆管系统影响较少,在肝门区组织中实行消融是安全的。 赵明 吴沛宏 谢强 姜勇 李旺 张海波关键词:消融 肝脏 安全性 ASTN1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2020年 目的探讨星形肌动蛋白1(astrotactin 1,ASTN1)与肝细胞癌(HCC)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公共数据库下载HCC的RNA表达谱数据和临床信息,比较HCC组织和癌旁对照组织ASTN1 mRNA的表达水平。ASTN1 mRNA在癌与癌旁组织差异分析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根据ASTN1表达高低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两组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STN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siRNA技术沉默HCC细胞中的ASTN1基因,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穿膜细胞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HCC组织ASTN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22(0~0.13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0.037(0.004~0.216)(Z=-12.297,P<0.05)。生存分析显示ASTN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预后更好(HR=0.480,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ASTN1低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总体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52,95%CI:1.635~2.313,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siRNA-1和siRNA-2组穿膜细胞数为(88±7)、(89±5)个,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3)个(LSD-t=11.720,15.150;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沉默ASTN1基因后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增强。结论ASTN1高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总体生存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ASTN1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差。ASTN1可作为判断HCC患者生存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陈奇峰 黄涛 沈露俊 李旺 吴沛宏关键词:预后 生物学标志物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和CIK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b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后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 李旺关键词:肝癌 经导管栓塞治疗 射频消融 肝动脉栓塞 文献传递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转移淋巴结 背景与目的:转移淋巴结是影响恶性肿瘤分期、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后残留淋巴结或新的转移淋巴结,往往治疗比较困难。本研究旨在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转移淋巴结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 张福君 姜勇 吴沛宏 黄子林 赵明 黄金华 范卫君 李传行 顾仰葵 张亮 高飞 李旺关键词: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文献传递 TFAP 4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激活增强子结合蛋白4(TFAP 4)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标本来源于2007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116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HCC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03例,女13例;年龄22~75岁,中位年龄44岁。免疫组化法检测HCC组织TFAP 4的表达量,TFAP 4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TFAP 4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TFAP 4高表达者54例,低表达者62例,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0.05)。TFAP 4高表达患者的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均更差(χ~2=11.030,4.269;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HBsAg阳性是影响HCC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4.722,95%CI:1.469~19.446,P<0.05),而TFAP 4高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2.437,2.598;95%CI:1.352~4.394,1.036~6.515;P<0.05)。结论 TFAP 4高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TFAP 4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TFAP 4可作为判断HCC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黄涛 沈露俊 陈奇峰 李旺 吴沛宏关键词: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全身化疗(m-FOLFOX6方案)联合FUDR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Ⅰ期临床研究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0%~25%的结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即伴有肝转移,半数以上患者最终会出现肝转移.切除肝转移灶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约30%~40%.尽管多种化疗方案尝试通过提高有效率将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灶转... 李聪 顾仰葵 赵明 王风华 王志强 李旺 骆卉研 陈翠 元云飞 陈功 丁培荣 徐瑞华 万德森 李宇红关键词:结直肠癌 肝转移 全身化疗 肝动脉灌注化疗 射频消融治疗复发性腹膜后巨大神经鞘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0年 赵明 吴沛宏 潘长穿 张亮 李旺 黄子林关键词:神经鞘瘤 射频消融 个案报告 TACE与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167例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68 2010年 目的 分析比较单独应用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与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与微创介入治疗中心467例接受TACE及RFA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167例具有完整的临床治疗过程及随访资料,共87例接受TACE治疗(TACE组),80例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TACE-RFA组),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肿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其生存状况并予以分层分析.结果 167例患者经TACE或TACE联合RFA治疗后共随访42个月(1~89个月),TACE组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平均为3.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11.5%和4.6%.TACE-RFA组80例患者TTP平均为10.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45.0%和11.3%.TACE组与TACE-RFA组在TTP、生存状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中期肝癌TACE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62.2%、13.3%、4.4%,TACE-RFA组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90.1%、52.9%、13.7%;晚期肝癌中TACE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5.7%、7.1%、0,TACE-RFA组中位生存期2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1%、24.1%、6.9%,在治疗中晚HCC的生存期方面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功能方面,经TACE治疗485例次中60例次(12.4%)有肝功能损害需进一步行护肝对症处理,13/168例次(7.7%)RFA治疗后需相应护肝对症治疗,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较单独应用TACE可以更好地控制肝内病变,保护肝脏功能,延长生存期. 赵明 王健鹏 吴沛宏 张福君 黄子林 李旺 张亮 潘长穿 李传行 姜勇关键词:肝细胞 药物疗法 导管消融术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转移淋巴结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3 2008年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恶性肿瘤分期、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后残留淋巴结或新出现的转移淋巴结,往往治疗比较困难。本研究旨在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转移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07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47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转移淋巴结共计57枚,直径1.0~5.5cm;其中直径<2cm20枚(35.1%),≥2cm、<3cm21枚(36.8%),≥3cm、<4cm10枚(17.5%),≥4cm6枚(10.5%)。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2.2~3.3)×107Mq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cm平面播植。手术结束后1~3个月复查CT或PET-CT。结果:治疗前17例有疼痛症状的患者中13例于术后5~14d内疼痛缓解,有效率76.5%。47例患者中淋巴结完全缓解38例(80.9%),部分缓解4例(8.5%),无变化3例(6.4%),进展2例(4.3%),总有效率89.4%。主要的并发症为少量出血7例(14.9%)。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近期效果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姜勇 黄子林 吴沛宏 张福君 赵明 黄金华 范卫君 李传行 顾仰葵 张亮 高飞 李旺关键词:肿瘤 转移淋巴结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