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冬
- 作品数:40 被引量:193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VDD型起搏器治疗小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报告
- 2000年
- 袁贤奇朱俊章友华宋有城李建冬
- 关键词:儿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 社区公众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效果分析研究
- 目的:通过在社区公众中进行心脏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了解在社区中开展此项工作的可行性,评价该种宣传模式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采用统一的授课内容和教材,并自行制作了CPR光盘、CPR手册.首先进行理论讲解,然后视频播放;护士...
- 杨志敏杨艳敏朱俊谭慧琼郝云霞于丽天王曼张炜张艳娟刘庚李建冬章晏
- 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作用观察被引量:2
- 2000年
- 于丽天朱俊袁贤奇李建冬李萍章友华章晏宋有城
-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疗法索他洛尔
- 糖化血红蛋白和急性高血糖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 目的:近年很多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早期血糖升高很常见,并与预后不良相关。在AMI早期由于应激影响了糖代谢,因此急性高血糖不能反映患者既往的糖代谢状况。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了近2~3个月的平均血...
- 刘尧杨艳敏朱俊谭慧琼梁岩刘力生李建冬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高血糖死亡率预后
- 文献传递
- 中国地区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05年
- 目的研究分析OASIS登记试验中国地区所有入选的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年随访结束时死亡事件的发生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所有依照方案入选的患者随访2年的资料,统计自入院至随访结束时总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生存时间,并采用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就诊时一般情况、既往病史、住院与随访期间治疗及不良事件发生等77种因素在患者生存时间中所起的作用。结果注册的229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年总死亡174例,心肌梗死168例,心衰271例,心绞痛1145例,卒中93例。缩短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有:住院期间卒中、溶栓治疗、心力衰竭次数;出院后随访期间心肌梗死次数、心力衰竭次数、卒中次数、非心血管疾病住院次数;既往心梗病史、糖尿病病史;首次住院天数及年龄。延长生存时间的保护性因素有:出院后随访期间应用口服抗凝药物频数,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频数,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频数及应用调脂药物频数。结论我国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猝死或心律失常死亡为第一位死因。某些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相关的因素对死亡事件的发生产生一定的促进或保护作用。
- 梁岩朱俊谭慧琼李建冬刘力生OASIS登记试验中国地区协作组
- 关键词:非ST抬高随访期间非心血管疾病口服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COX回归
- 盐酸关附甲素在犬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模型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盐酸关附甲素终止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并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方法30只杂种犬,在刺激双侧迷走神经的基础上给予快速心房刺激诱发房颤,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盐酸关附甲素低剂量组(15mg/kg)和高剂量组(22.5mg/kg)。观察盐酸关附甲素终止房颤和预防房颤再诱发的作用,以及对心房电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仅1只房颤终止;盐酸关附甲素低剂量组共9只房颤终止,均在注射第一剂药物后(P<0.01);高剂量组共8只房颤终止,7只在第一剂药物注射后,1只在第二剂药物注射后(P<0.01);盐酸关附甲素两个剂量组均显著延长心房不应期30ms以上;两个剂量均延长窦性周长、P波时限、PR间期、PR段、QT间期、QT-c间期、JT间期;盐酸关附甲素可预防房颤再诱发,低剂量组有6只,高剂量组有5只,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关附甲素能够终止房颤,总有效率达87.5%,显著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之一;盐酸关附甲素可预防房颤再次诱发,有效率达50%以上。
- 王曼朱俊杨艳敏李建冬黄兴福李长瑞田毅陈雪生
- 关键词:盐酸关附甲素杂种犬迷走神经刺激心房颤动有效不应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时血压增高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血压增高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4年中国多中心注册的STEMI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SBP)水平,将患者分为血压正常组(S...
- 黄毕杨艳敏朱俊梁岩谭慧琼于丽天高鑫李建冬
- 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的人体电生理作用被引量:17
- 2001年
- 朱俊李萍杨艳敏谭慧琼胡桃红袁贤奇王国干贺丽霞康连鸣李建冬宋有城
- 关键词: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抗心律失常药
- 我国部分医院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登记研究被引量:31
- 2006年
-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再灌注治疗实施状况及近期预后。方法入选来自5个地区不同级别(从中心城市的三级医院到县级医院)20个中心的ST段抬高ACS或怀疑为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共518例,对其临床特点,再灌注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评价,并进行3个月随访。其中男371例,女147例,平均年龄(65±11)岁。随访率为99.6%。结果患者自症状开始到就诊的中位数时间为4 h,20%的患者在症状出现12 h以上就诊。292例(56%,292/518)ST段抬高ACS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其中134例(46%,134/292)接受了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158例(54%,158/292)为溶栓治疗,溶栓治疗中尿激酶的应用占67%。从就诊到开始PCI的中位数时间(door-to-cath)为110 min,从患者就诊到开始溶栓的中位数时间为65 min。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75岁,P<0.01)、有心肌梗死病史(P<0.01)及心力衰竭病史(P< 0.05)是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预测因素。非再灌注治疗组出院(P<0.01)和3个月病死率(P< O.01)、出院(P<0.01)和3个月心力衰竭发生率(P<0.01),以及3个月死亡或再梗死和死亡或再梗死或卒中的联合事件发生率(均P<0.01)均明显高于再灌注治疗组,但不同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对近期预后无明显影响。相似的结果也见于症状出现12 h以内就诊患者的亚组分析。结论再灌注治疗是改善ST段抬高ACS患者预后的关键措施。我国ST段抬高ACS再灌注治疗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提高再灌注治疗率,更应缩短就诊和再灌注治疗前的延误时间,并加强高危患者的再灌注治疗。
- 于丽天朱俊Rebecca Mister章晏李建冬王多劳刘力生Marcus Flather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肌再灌注
-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的术后随访
- 1999年
- 目的:总结8例患者安装新一代非开胸经静脉置入体内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的随访经验。 方法:8例患有药物难治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患者,安装了ICD,术前均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据电生理检查结果设定ICD的工作程序。在出院前及第1次心动过速发作后进行资料分析,术后每3~6个月随访1次。平均随访9.0±7.7个月(1~23个月)。 结果:6例有心律失常发作并经ICD治疗。在555 次VT发作中,94.6% (525/555)由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低能量电转复成功率55.6% 。高能量电转复成功率91.7% 。5例需更改治疗参数,1例术后3 个月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安装ICD后,尚无心律失常发作,ICD尚无工作。 结论:心内电生理检查对于指导ICD工作程序设定具有重要意义。
- 杨艳敏朱俊宋有城任自文袁贤奇谭慧琼章友华贺丽霞王国干康连鸣李建冬章晏
- 关键词: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除颤器术后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