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安勋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轨道交通
  • 5篇城市
  • 5篇城市群
  • 4篇客流
  • 3篇客流预测
  • 2篇TRANSC...
  • 1篇预测法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正交设计法
  • 1篇区域轨道交通
  • 1篇精度控制
  • 1篇交通方式
  • 1篇交通方式划分
  • 1篇交通建设
  • 1篇交通客流
  • 1篇轨道交通客流
  • 1篇轨道交通客流...
  • 1篇非集计
  • 1篇非集计模型

机构

  • 9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中铁第四勘察...

作者

  • 9篇李安勋
  • 7篇朱顺应
  • 6篇李军
  • 4篇管菊香
  • 3篇王红
  • 2篇傅萃清
  • 2篇严新平
  • 2篇朱丹
  • 1篇孙琴梅
  • 1篇肖斌

传媒

  • 2篇交通与计算机
  • 2篇都市快轨交通
  • 1篇城市轨道交通...
  • 1篇交通科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铁道科学与工...

年份

  • 8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运营组织的城市群轨道客流预测方法研究
本文对基于运营组织的城市群轨道客流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城市群客流生成预测精度控制思路及方法。在分析城市群客流生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客流生成预测的四步控制思路:小区划分控制、预测方法选择、...
李安勋
关键词: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文献传递
城市群双线客流分布预测方法研究
2007年
鉴于城市群客流预测在城市群轨道交通规划中的重要性,为提高其预测精度,对城市群客流预测中的分布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现实能够收集到的资料及城市群交通分布的特点,提出城市群双线分布预测方法。在城市群资料有限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得到城市群分布的预测结果;阐述分布预测的计算方法,建立相关的计算模型,对几种常用的分布预测模型进行优缺点及适用性分析。
管菊香朱顺应李安勋
关键词:城市群轨道交通
长沙—株州—湘潭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借助于长沙—株州—湘潭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的研究,总结提出了适合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分析体系。该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中观层是及微观层。宏观层是从分析区域轨道交通功能定位及国内外城市群轨道交通发展趋势的角度来判断区域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中观层是研究必要性分析框架的内容,将必要性分析分为交通需求的需要、规划上的需要、城市经济的需要、环境能源的需要等四大方面;微观层系针对中观层的框架内容进行与目标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相符的深层分析。介绍了长沙—株州—湘潭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分析的基本过程及内容。
管菊香朱顺应李安勋李军朱丹傅萃清肖斌
关键词:区域轨道交通
长株潭城市群城际与城内客运出行特征被引量:31
2006年
为研究城市群区域客运出行规律,对长株潭城市群客运交通出行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城市群区域城内与城际出行者在社会经济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选择以及出行时间分布等方面做了对比分析,并对其规律进行了总结,发现城内与城际出行除在方式选择考虑因素方面有共性外,其他方面个性特征明显,另外对城市群内出行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作了预估。
李军朱顺应李安勋马宏伟顾庆
关键词:城市群城际城内
基于RP/SP联合数据的非集计模型应用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实际调查RP数据(Revealed preference Data)具有可靠性,而意向调查SP数据(Stated preference Data)具有灵活性。为了更好地将两类数据结合起来对新的交通方式进行预测,以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例,介绍了数据的调查方法,利用正交设计法对SP调查表格进行了设计。分别建立基于RP和SP数据的Logit模型,鉴于RP与SP模型中随机项的差异性,通过引入SP比例参数,构造RP/SP联合数据模型,并利用3种模型对未来的交通方式分担量进行了预测,最后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例结果表明,基于RP/SP联合数据的logit模型能够平衡两类数据之间的误差相互影响,并能够得到更为合理的交通方式划分预测结果。
李军朱顺应王红李安勋严新平
关键词:非集计模型正交设计法
城市群客流生成预测精度控制模型研究
2007年
城市群客流生成预测是城市群轨道交通规划中客流预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预测精度将直接影响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精度,进而影响轨道交通规划的合理性。在分析城市群客流生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客流生成阶段预测精度控制分为小区划分精度控制、预测方法选择、建模精度控制及模型计算结果调整4个阶段的思路;详细论述后2个阶段的精度控制内容,在模型计算结果调整中提出区域对外交通调整、空间调整、发生总量平衡调整及发生吸引平衡调整4个调整内容,并建立调整模型。
李安勋管菊香
关键词:城市群轨道交通精度控制
基于运营组织的城市群轨道客流预测法被引量:1
2007年
为了提高城市群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四阶段法”的精度,在分析城市群轨道交通客流特点的基础上,将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分为独立线网分配预测法和综合线网分配预测法,分析了两种预测方法的预测模式及优缺点,对基于方式划分-交通分配的联合分配的综合线网分配预测法进行改进研究,提出了基于运营组织的城市群轨道客流预测方法,阐述了预测过程及其在TransCAD软件中的具体实现方法。改进方法以城市和城际公共交通网络组成交通分配的综合基础网络,从运营组织层面考虑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得到竞争后稳态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更加合理,最适合城市群的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BRT)的客流预测。
朱顺应李安勋李军王红严新平朱丹傅萃清
关键词:客流预测轨道交通城市群
城市群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在TransCAD中的实现被引量:3
2007年
城市群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多采用综合线网分配预测法,为了提高预测法精度,准确地描述城市群中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在预测时需要考虑竞争方式的运营组织。讨论了基于运营组织的城市群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分配阶段应用TransCAD解决预测的整体思路与方案,阐述了其操作步骤、各种层的建立、相关表的建立及设置、相关属性设置、分配结果处理及需注意的事项,并引入AutoCAD辅助建立基层线网层及小区层。
李安勋朱顺应李军王红管菊香孙琴梅
关键词:TRANSCAD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城市群
离散选择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及其在TransCAD中的实现被引量:7
2007年
介绍了TransCAD中交通方式划分模型,总结了利用离散选择模型在TransCAD中实现交通方式划分的操作规程;结合实例阐述了离散选择模型在TransCAD中应用的步骤,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值以及回归模型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比分析表明,结合TransCAD利用离散选择模型进行交通方式划分可较为科学、直观和简便地获得各交通方式分担率。
李军朱顺应李安勋
关键词:交通方式划分TRANSCA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