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卫民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64层螺旋
  • 4篇成像
  • 2篇动脉
  • 2篇心电
  • 2篇心电编辑
  • 2篇医学影像
  • 2篇造影
  • 2篇图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螺旋CT
  • 2篇冠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64层CT
  • 2篇64层螺旋C...
  • 2篇CT冠脉
  • 1篇低剂量
  • 1篇多平面重组
  • 1篇多平面重组技...
  • 1篇血管

机构

  • 12篇葫芦岛市中心...

作者

  • 12篇李卫民
  • 7篇桑雅荣
  • 5篇于涛
  • 4篇张素艳
  • 3篇桑亚荣
  • 2篇李石祥
  • 1篇顾晓兰
  • 1篇罗旭
  • 1篇唐新
  • 1篇姜文祥
  • 1篇张小林
  • 1篇文中峰
  • 1篇蒋立新
  • 1篇王绍义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CT理论与应...
  • 2篇中国CT和M...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鼓室检查中应用高分辨CT与MPR-多平面重组技术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鼓室的多角度CT显示技术。材料与方法 应用GE Prospeed FⅡ双层螺旋CT机,对6例病人鼓室进行高分辨扫描,并以多平面重组技术重建冠状位、矢状位图像,将生成的图像质量与横断位像比较。结果 重建图像清晰度良好,从不同角度显示了鼓室病变的形态及邻近解剖的关系, 直观性强, 可与横断面图像相媲美。结论 鼓室结构精细,应用高分辨CT扫描模式,辅以多平面重组技术可获得令临床满意的多角度图像,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李卫民桑雅荣
关键词:螺旋CT机多平面重组鼓室
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与现存阅片输出形式之间的矛盾及解决办法
目的 探讨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与现存阅片输出形式之间的矛盾及解决办法方法 查阅资料分析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与现存阅片输出形式的现状。结果 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与现存阅片输出形式之间存在矛盾结论医院内部解决办法影像科建立。基于院...
李卫民
关键词:CTMRPACS
螺旋CT齿科成像技术在埋伏阻生牙诊断中的应用
李卫民
合理选择CT扫描的重建参数
2004年
李卫民文中峰桑雅荣
关键词:CT扫描医学影像学
心电编辑及多时相重建对提高64层螺旋CT冠脉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应用心电编辑及多时相重建对提高64层螺旋CT冠脉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方法对150例做冠状动脉CTA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通过心电编辑、多时相重建方法使心律不齐、呼吸等伪影进行调整使之获得满意的图像。结果150例中,20例由于心率变化出现伪影,后通过心电编辑获得满意图像评分3-4分,占13%,15例呼吸伪影出现错层通过多时相原始数据重建选择最佳时相获得最佳图像,评分3-4分,占1%;10例是患者本身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冠脉支架及体外搭桥等病变影响图像质量,通过时相反复间隔重建选择获得好的图像评分3分,占6.6%;2例由于患者肥胖致使管电流不足出现信噪比下降使图像显示不满意,评分2分;3例患者由于严重心律不齐图像显示不良,评分2-3分,占2%;剩余的100例均通过常规扫描时相获得满意图像,评分3-4分,占66%。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要获得质量好的图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率及呼吸的变化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原因,如何在心脏跳动情况下采集到优质的图像,除要有好的设备及患者、医生、技师通力配合外,通过心电编辑、多时相重建等一系列措施后,最终才能得到一张满意的图像,为广大的冠心病患者服务。本研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广泛性及实用性。
桑雅荣于涛李卫民张素艳李石祥
关键词:心电编辑冠状动脉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探讨64层CTA在头颈部血管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头颈部血管CTA200例,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组MPR及Inspace软件中的减影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观察,其中92例有MR、DSA及手术资料,采用双盲法,比较各种影像效果,总结出64层CTA的优缺点。结果:64层CTA用药少、辐射剂量小、扫描及成像速度快,图像清晰、立体感强并可任意方向旋转观察。VRT和MIP是最常用的方法,Inspace软件的减影技术能显示头颈部血管的全貌。结论:64层CTA可作为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常规筛选方法,可以普及使用。
张素艳桑雅荣李卫民
关键词:CTA头颈部血管
西门子64层螺旋CT头部低剂量造影剂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分析
2010年
桑雅荣于涛李卫民
心电编辑及多时相重建对提高64层螺旋CT冠脉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研究
桑雅荣于涛李卫民张素艳李石祥
关键词:心电编辑冠状动脉
中晚期胰腺癌的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动脉灌注化疗药(介入治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17例中晚期胰腺癌行介入治疗.治疗后观察肿瘤改善情况及临床受益反应(CBR).结果:2例PR(11.7%)NC5例(29.4%)SD4例(...
于涛桑亚荣李卫民李时祥
关键词:中晚期胰腺癌疗效分析介入治疗
文献传递
耳颞部高分辨螺旋CT扫描以及听骨链三维成像的临床应用
2002年
目的:探讨耳颞部高分辨螺旋CT扫描以及三维重建成像(S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正常、79例耳部病变患者,采用高分辨螺旋CT扫描。层厚1mm,小视野FOV:5cm,矩阵512×512,放大1.5倍,骨算法FC30重建。床速1mm?s,螺矩1,0.2mm小间隔重建,放大5倍,阈值最小值100~300Hu,最大值4085Hu,近于无穷大。电压120kV,电流50~200mA,窗位-50~300Hu,窗宽大于3000Hu。对15例病变行听骨链重建。结果:HRCT清晰显示了耳部微小病灶,明确了病变范围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听骨链的大部破坏未做3D即明确诊断,而听骨链SSD更具有明显优越性,对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的立体显示是常规CT不能比拟的,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影像依据。结论:高分辨螺旋CT扫描有利于耳、颞部病变的诊断,可作为耳颞部更为可靠的影像筛选方法。SSD成像可选择性应用。
桑亚荣张素艳姜文祥李卫民王绍义唐新罗旭蒋立新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全文增补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