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仙
- 作品数:17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对专业调查报告与论文写作课程的反思与建议
- 2014年
- 实践性是社会学专业的最大特色,整体实践性是社会学专业《专业调查报告与论文写作》课程的最大特点。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只有经历一次整体性实践,经历从选题到操作化到设计问卷到做调查(或者访谈与观察)到编码录入到资料分析最后撰写调查报告的完整过程,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住社会研究方法是一个方法体系。
- 李冰仙
- 关键词:写作课程
- 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被引量:2
- 2014年
- 就业质量的提升与良好的就业稳定性紧密相关,对于大学生就业,不能光看就业率,就业质量亦非常重要,大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应纳入政府考核大学生就业的核心指标之中。提升就业稳定性对于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企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增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大学生要做好职业规划;高校要提高教育质量;企业要以员工为本;政府要担当责任。
- 李冰仙
-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就业质量
- 大学生创业的个案研究——以芜湖高教园临时商业区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随着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政府、学校及社会越来越倾向于支持大学生创业,本课题就是以创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真实描述大学生创业的实际状况,以及他们创业所遇到的困难,并结合政府与学校在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及创业大学生对他们的期待,探讨如何促进大学生创业。
- 李冰仙胡交斌
-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个案研究
-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基于职业地位获得目标的理性选择视角
- 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高校的招生政策与就业制度正在发生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已与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就业一...
- 李冰仙
-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考研
- 文献传递
-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基于职业地位获得目标的理性选择视角被引量:30
- 2007年
- 大学生"就业难"只是与"考研热"几乎同时发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就业难对考研热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过度"的高等教育为大学生考研提供了现实条件与选择可能,信息社会来临下的精英阶层标准的上升为大学生考研指引了方向,大学生"对所学知识很感兴趣,觉得自己学的不够,想继续深造"的内在个体需求是其最主要动力。
- 李冰仙
- 关键词:就业难考研热人力资本投资职业地位获得
- 论社会保障制度与建设和谐社会被引量:3
- 2006年
-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增长,完善市场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因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战略机遇期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来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就必须建立独立的社会保障预算与审计,重视农村社会保障。
- 李冰仙
-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和谐社会社会政策视角
-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
- 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高校的招生政策与就业制度正在发生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已与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就业一...
- 李冰仙
- 关键词:就业难考研热就业期望精英阶层人力资本投资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高校社会工作队伍建设调查报告——以长沙地区及湘潭地区高校204位学生辅导员为例
- 2014年
- 本次调查历时三个月,从2012年9月——11月选取了来自长沙和湘潭十余所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辅导员共212人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204份,有效回收率96%.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结论,并建议:强化辅导员社会工作服务意识及专业技能培训;优化辅导员队伍内部构架;增加师生互动;树立学习楷模;多方联动,建立和谐校园.
- 李冰仙胡交斌黄娟
-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高校社会工作
- 论推动工会职能转变与实现高质量就业被引量:1
- 2014年
- 工会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工会职能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方式。要实现高质量就业,就必须转变工会职能:一是要落实工会维权职能,二是要强化工会集体谈判职能,三是增强工会管理服务职能,四是要发挥工会社会保障职能。
- 黄姝李冰仙
- 关键词:高质量就业工会职能劳动关系
- 青年大学生“法治能力”现状实证研究——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
- 2010年
- 大学生群体在关注法治时事的同时,对于法治案件的判处结果也逐渐产生了自身的评定,这是大学生法治能力增强的侧面反映。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能表明大学生对于这些判处结果的评判标准即是严谨的法律知识。就目前情况而言,仍然需要通过高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来弥补不足、解决问题,以最终构建和谐的法治社会。
- 李冰仙柴向南
-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