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捷

作品数:31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血管
  • 9篇手术
  • 9篇栓塞
  • 7篇颅内
  • 6篇动脉
  • 5篇动脉瘤
  • 5篇微创
  • 5篇介入
  • 5篇急性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4篇手术治疗
  • 4篇球囊
  • 4篇颅脑
  • 4篇脑梗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4篇出血
  • 3篇血肿
  • 3篇引流

机构

  • 29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29篇李亚捷
  • 24篇王磊
  • 22篇陈昱云
  • 20篇谷震
  • 19篇戴成国
  • 9篇雷永德
  • 7篇庄永辉
  • 6篇期俊辉
  • 3篇陈艳
  • 3篇王安睿
  • 3篇陈红
  • 2篇李追风
  • 2篇施镇江
  • 2篇龙云霞
  • 1篇代成国
  • 1篇马燕
  • 1篇宋晓斌
  • 1篇吴键

传媒

  • 4篇云南医药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2
  • 4篇2010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弹簧圈技术与传统方式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对比分析大弹簧圈技术与传统方式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大弹簧圈技术栓塞治疗)和对照组(传统方式栓塞治疗),每组34例。比较两组术后即刻Raymond-Roy分级、动脉瘤填塞密度、弹簧圈用量、弹簧圈费用、术中支架辅助、手术并发症、出院时Glasgow预后量表(GOS)评分及术后6个月随访GO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即刻Raymond-Roy分级、弹簧圈用量、弹簧圈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动脉瘤填塞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支架辅助、手术并发症、出院时GOS评分及术后6个月随访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弹簧圈技术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与传统方式相比,可提高动脉瘤栓塞密度和治愈率、降低动脉瘤复发率、减少弹簧圈用量及其费用。
曾平谷震陈红陈昱云李亚捷王磊吴键陈旭
关键词:疗效对比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7例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9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及机械碎栓治疗,5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碎栓及动脉溶栓治疗,3例行静脉窦取栓、溶栓及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继续抗凝治疗6个月至1a.结果术后1例患者因严重脑出血死亡,14例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腰穿压力正常,2例症状好转.其中15例3~18月DSA或MRV随访,静脉窦完全再通12例,部分再通及侧支静脉回流增多3例,无1例血栓再形成.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陈昱云谷震王磊李亚捷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颅内血管内介入治疗
应用ONXY胶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被引量:1
2015年
在颅内动静脉瘘中颈内动脉海绵窦最常见,其中外伤占75%以上。由于常伴头部外伤和眼部首发症状,易误诊或漏诊,而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预后有很大关系。自2011年10月-2014年6月,我科诊治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6例,应用Onyx或/和弹簧圈+Onyx栓塞取得较好效果,分析如下。
期俊辉谷震王磊陈昱云李亚捷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脑血管造影栓塞海绵窦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接受小骨窗微创手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神经功能情况,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二次手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癫痫、颅内再出血、颅内感染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应用小骨窗微创手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血肿清除效果较好,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颅内感染率较低。
李亚捷王磊谷震陈昱云戴成国
关键词:小骨窗微创手术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临床疗效
带蒂颞肌瓣在颅底骨折术中的应用
2004年
总结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2月对 1 4例重型颅脑外伤、颅底骨折脑脊液漏 。
雷永德李亚捷陈昱云戴成国期俊辉庄永辉
关键词:颅底骨折
蝶鞍骨折临床分析
2004年
脑外伤合并蝶鞍骨折 ,伤情重、复杂 ,并发症多 ,治疗难度大 ,死亡率高 。
雷永德李亚捷陈昱云戴成国期俊辉庄永辉
关键词:颅脑损伤并发症
支架球囊辅助栓塞椎基底动脉瘤
2015年
目的对困难椎基底动脉瘤,探讨特殊的支架球囊辅助治疗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了该院在近2010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瘤共6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单纯栓塞组(31例)和支架球囊组(33例)。前者只使用栓塞术,后者在栓塞术基础上使用支架球囊。观察两组取得的疗效。结果支架球囊栓塞组33例,1例患者死亡,32例患者恢复好,出院后1年随访,30例患者生存情况稳定,其中1例复发;单纯栓塞组31例,1例患者死亡,30例患者恢复好,出院后一年随访,28例患者生存情况稳定,其中3例复发。术后,两组大部分栓塞率、瘤颈残留率、完全栓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支架球囊组完全栓塞率高于单纯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困难的椎基底动脉瘤的栓塞,支架、球囊等辅助技术栓塞是可行的。
谷震陈昱云王磊李亚捷
关键词:球囊
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总结分析微创引流手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及尿激酶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对324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根据头颅CT扫描结果,采用局部麻醉下微创血肿腔置入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引流,并分次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液引流的方法治疗。并对治愈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治疗效果。结果:278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个月,全组患者均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57%(31/324),包括急性颅内血肿2例,颅内感染1例,非张力性气颅14例,硬膜下积液7例,低颅压5例。结论:采用微创引流手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及尿激酶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取得较钻孔引流术单纯微创冲洗引流更好的治疗效果。
王磊李亚捷李追风庄永辉戴成国
关键词:微创穿刺尿激酶
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被引量:1
2015年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s,VADA)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临床症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发生再出血,致死致残率很高.因此对于破裂动脉瘤应积极行手术或介入治疗以避免致命的再出血[1].本文回顾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8例,总结报告如下.
陈昱云谷震王磊李亚捷
关键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
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附68例报告)被引量:14
2003年
戴成国王磊陈艳李亚捷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死颅脑外伤手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