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 作品数:31 被引量:187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引导效能分析——以常熟市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空间引导效能历来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核心内容。基于历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城市生长极核模型、用地调控效力指数、Logit回归和用地经济效益等定量方法,对常熟几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总体布局、重点地区用地增长、中心城区用地置换和乡镇撤并等空间政策的调控效力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现实城市总体布局与规划构想存在一定偏差;建设用地扩张与土地经济效益空间不相匹配;规划调控和区位条件成为影响地块闲置率的主导因素。规划对建设用地的调控效力有所增强,但对重点镇的用地调控却出现较大偏差;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的"退二进三"政策效果显著,"乡镇撤并"对城镇生活性用地的调控绩效明显,但却未能抑制工业用地的散点蔓延,"一镇多区"格局仍然存在。
- 朱杰
- 关键词:LOGIT回归
- 长江三角洲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式及启示被引量:19
- 2009年
- 本文运用修正后的重力模型和城市之间最短通行时间的O-D矩阵,模拟长江三角洲人口迁移节点联系状态,判断吸引中心的从属结构,划分人口迁移引力体系的等级结构。结果表明:至2005年,长三角共形成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温州5个一级人口吸引中心,无锡、徐州2个二级吸引中心,连云港、淮安、扬州等9个三级吸引中心;这些吸引中心共同构成5个Ⅰ级引力体系,7个Ⅱ级引力体系和14个Ⅲ级引力体系。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人口迁移空间结构演变的一般模式:即"单核集聚"—"多核结构"—"单中心体系"—"多中心网络"。通过吸引中心等时圈分析,认为区域快速交通体系布局对人口流动空间格局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最后从城市轨道交通、地方行政壁垒和中心城市发展角度对长江三角洲不同层次的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朱杰
- 关键词:人口迁移长江三角洲
- 基于意愿调查的农牧民安置点引导研究——以拉萨市为例
- 本文从农牧民真实意愿出发,通过问卷分析了解拉萨市农牧民对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切身需求。在对农牧民居民点现状特征评价和农牧民安置意愿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发现基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滞后是拉萨农牧区的共性问题,反...
- 朱杰
-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问卷调查
- 抑制城市蔓延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及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12
- 2009年
- 自"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以来,距今已有20年的时间。尽管世界各国在自身的城市建设中都做出了积极尝试,但是以私人交通为导向的城市蔓延在发达国家愈演愈烈,并进一步导致城市低密度、郊区化扩张,同时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城市蔓延的苗头。因此,在城市规划领域,抑制城市蔓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方法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蔓延的特征和成因,并借鉴TOD、区域管治和紧凑城市等理论实践,从抑制蔓延的交通组织方式、社会政策和城市形态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最后结合中国转型期的现实情况,认为土地的混合利用、单位制社区的建设经验、建立区域双层管理体制等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 朱杰
- 关键词:城市蔓延可持续发展区域管治TOD紧凑城市
- 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基于2004年中国经济普查数据,从产业分类和空间尺度上构造我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矩阵,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我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地域特征明显,初步形成9大区域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城市群的发展是产业区域集聚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制造业在区域上形成集聚,并表现出区域专业化的特征。整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区域集聚还处于一个较低层次,正处于一个稳定的上升阶段,区域专业化程度会进一步加强。
- 陶来利周恺朱杰
-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空间集聚空间自相关
- 聚焦城市建设的“破”与“立”
- 2013年
- 破旧立新,对于任何正在进步或渴望进步的事物来说,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过程。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城市建设正处在“破”与“立”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扩容的需求呼唤建设规模更宏大、功能更完善的新城:另一方面,民间对保护旧城、善待历史,传承城市文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看待城市发展中的“新”与“旧”?“立新”是否必然伴随大规模的“破旧”?怎样处理好城市建设“破”与“立”的关系?厘清这些问题,才能规避“伪城市化”风险,不断提高城镇化推进的质量,使城市发展步入永续发展的轨道。
- 李强唐启国姜晓云朱杰赵倩
-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现代化十字路口
- 产业视角下常州城市可持续发展SD模型被引量:6
- 2009年
- 以产业门类为切入点,对制造业进行细分,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产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及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以此构建常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SD模型。模型与历史数据拟合的误差小,说明具有较高可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常州未来城市发展进程。通过改变产业间投资结构,分析不同产业政策对今后常州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传统发展模式的生态环境效益最为理想,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一定拉动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新兴产业模式城市化各项指标居首位,生态环境效应良好,在发展初期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到中后期逐渐减弱;重工业主导模式在生态环境效应和城市化发展的各项指标方面都远落后于其他模式,但其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立足于城市现状,对常州未来城市化进程的主导产业选择做出判断。
- 朱杰管卫华
- 关键词:城市化系统动力学模型
-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老龄化问题思考--以江苏为例
- 结合江苏人口红利窗口的逐渐关闭和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逐步消失,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下,以江苏为例,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提出转变城市化发展思路,由关注城市化速度向城市化质量转变,重点关注老年人...
- 陈小卉杨红平朱杰
-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人口老龄化空间环境城乡统筹
- “省-市(县)”双层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以江苏省为例
-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构建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各地也以"三规合一"为契机,展开了规划编制体系的创新实践。本文认为空间规划学科体系的垂直逻辑性与主管部门事权划分的水平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是规划冲突的症结所在,进而对"三规合...
- 朱杰
- 关键词:空间规划体系
- 西部高原地区城镇化特征及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以拉萨市为例
- 本文以拉萨市为例,对西部高原地区城镇化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拉萨市城镇化具有"不稳定"、"低效益"、"高成本"、"弱动力"等特征。"...
- 朱杰徐海贤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