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德超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分裂症
  • 2篇偏执型
  • 2篇疗效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早期疗效
  • 1篇早期疗效观察
  • 1篇认知行为治疗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功能
  • 1篇首发
  • 1篇首发精神分裂...
  • 1篇女性
  • 1篇偏执
  • 1篇偏执型精神分...
  • 1篇西酞普兰
  • 1篇利培酮

机构

  • 4篇辽宁省精神卫...

作者

  • 4篇朱德超
  • 1篇吴迎春
  • 1篇王继丰
  • 1篇刘大威
  • 1篇邱玲玲

传媒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对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依从性影响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研究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采用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对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依从性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共85例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37),其中研究组采用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知力、阳性与阴性症状(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PANSS)量表评分、依从性和复发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自知力存在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存在率为68.7%,对照组存在率为37.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研究组存在率为87.5%,对照组存在率为56.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中抑郁因子、偏执因子、思维障碍因子、反应缺乏因子、一般精神病理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分、阳性症状量表分和总分等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激活因子、阳性症状量表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依从率显著好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年后6例复发,复发率为12.5%,对照组有10例复发,复发率为27.0%,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消除康复的不良因素,纠正不健康认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和家庭功能的重建和恢复,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依从性。
朱德超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依从性
认知行为治疗对女性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CBT)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疗效和预后观察。方法:选取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CBT合并奥氮平组)和对照组(奥氮平组)各30例,研究组在口服奥氮平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CBT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末及随访结束时,研究组与对照组同期对比,PANSS各项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半年随访时,研究组SDSS大部分项目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3.3%和51.7%,研究组与对照组停药率分别为6.7%和31.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BT合用奥氮平治疗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比单一药物治疗更具有优越性,近期疗效更明显,治疗依从性更好,复发率明显降低。
邱玲玲王继丰吴迎春刘大威朱德超
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早期疗效复发
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8例男性首发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9例患者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对照组59例患者给予氯氮平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测评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社会功能的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完成分数WCST1,概念水平百分数WCST10、MQ、PANC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WCST1、WCST10和PANC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婚姻职能、职业和工作、社会性退缩、父母职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即这几项缺陷程度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用于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疗效明显优于氯氮平。
朱德超
关键词:利培酮氯氮平首发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
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中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中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抑郁症患者6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应用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临床疗效及给药后1周、2周、4周、6周评分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42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各周后较治疗前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1周、2周时,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治疗4周、6周时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4.236,P<0.05)。结论中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西酞普兰治疗,临床效果好于阿米替林,且不良反应较少。
朱德超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西酞普兰阿米替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