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超
- 作品数:24 被引量:12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三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源于人们对实践教学的涵义及其基本形式的认识分歧。探索实践教学的科学涵义、明确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 曾令超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 文献传递
- 论利益结构与社会民主发展
- 2007年
-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社会民主的发展既有积极意义,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利益结构成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
- 石雪梅曾令超
- 关键词:民主发展中间阶层
- 浅谈邓小平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
- 邓小平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一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新观点,另一方面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理论,形成了以实事求是方法为核心、由实事求是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实践认识方法、本质...
- 曾令超
-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方法论
- 文献传递
- 利益结构调整:推进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被引量:2
- 2007年
- 合理的利益结构是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利益结构失衡已成为影响和谐发展的阻碍性因素;建立和完善具有公正性的利益分配调节机制,成为进一步调整利益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要求。
- 曾令超
- 关键词:公正性
- 调整利益结构 促进社会和谐被引量:4
- 2007年
- 合理的利益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中国利益结构失衡的现状却与这一要求背道而驰,因此,调整利益结构、实现利益结构合理化必然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而有效的途径。生产力不够发达并且发展不平衡,导致利益客体匮乏,是利益结构失衡的物质根源;转型社会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公正是利益结构失衡的制度根源;"金钱至上"利益观的影响是利益结构失衡的价值论根源。为了调整利益结构、实现利益结构合理化,必须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立和完善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以及树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向度的科学利益观即共同富裕利益观。
- 曾令超郑传芳
- 关键词:和谐社会公平正义
- 论利益结构与社会稳定被引量:8
- 2006年
- 改革开放以来利益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另一方面利益结构的失衡又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阻碍性因素。建立和完善具有公正性的利益分配调节体制机制,成为进一步调整社会利益结构和构建稳定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和核心要求。
- 曾令超
- 关键词:社会稳定公正性和谐社会
- 论利益结构与社会民主发展
- 2007年
-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利益结构的失衡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民主的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利益结构就成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
- 石雪梅曾令超
- 关键词:民主发展
- 共富观与共享论的理论内涵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共富观与共享论,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立足于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把握,但由于共富观与共享论提出的历史背景不同,因此两者在理论内涵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共富主要是指物质方面的共同富裕,而共享则包含了全体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发展成果,这是对共富观在内涵方面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 曾令超
- 关键词:共富共享邓小平科学发展观
- 大学生科研平台建设与创新能力研究——以福建省部分地方高校为例被引量:9
- 2009年
- 大学生科研平台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紧密的内在关系,只有加强大学生科研平台建设,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 陈德钦梁一池曾令超
-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平台建设创新能力培养
- 矛盾分析:邓小平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
- 2006年
- 邓小平在认识(含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初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它对于我们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 曾令超
-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