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国平

作品数:18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5篇肿瘤
  • 4篇外科
  • 4篇胃癌
  • 3篇诊治
  • 3篇诊治体会
  • 3篇病理
  • 3篇肠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2篇原发性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切除
  • 2篇肿瘤血管
  • 2篇肿瘤血管生成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外科治疗
  • 2篇胃肠

机构

  • 14篇泸州医学院附...
  • 7篇泸州医学院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7篇易国平
  • 10篇王元正
  • 8篇周业江
  • 7篇魏仁智
  • 6篇徐亮
  • 5篇魏仁志
  • 3篇万礼仪
  • 3篇蓝祥海
  • 3篇熊玉霞
  • 3篇权毅
  • 2篇李章勇
  • 2篇董虹亮
  • 2篇董洪亮
  • 2篇王同佑
  • 2篇梁建群
  • 2篇吴斌
  • 2篇刘庆
  • 1篇李月春
  • 1篇伍晓汀
  • 1篇兰祥海

传媒

  • 7篇泸州医学院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2
  • 1篇199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阑尾炎的临床和病理新认识
1991年
本文报告165例慢性阑尾炎的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发现按国内概念诊断的慢性阑尾炎中,约70.3%的病例为急性或亚急性炎症表现.作者认为这类病例应归为复发性阑尾炎,并指出复发性或慢性阑尾炎宜手术治疗.
王顾王同佑易国平魏仁志王元正蒋世旭
关键词:阑尾炎病理学手术
成人肠套叠33例临床分析
2000年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我院手术治疗的 33例成人肠套叠。结果 :术前确诊 16例 ,占 48.5 % (16 / 33)。 33例中有 2 3例肠道肿瘤 (6 6 .7% ) ,恶性 15例 (45 .5 % )。 2 5例行不同肠段切除术。结论 :提高对成人肠套叠的认识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检查应首选B超 ,治疗则首选手术。
易国平魏仁智王元正吴斌董虹亮左怀全
关键词:成人肠套叠B超根治性手术
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
2002年
目的 :探讨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6年 4 1例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Ⅰ期切除 32例 ,其中 2 1例Ⅰ期吻合 ,11例Ⅱ期吻合 ,吻合口漏各 1例 ;Ⅱ期切除吻合 2例 ,单纯结肠造瘘 7例。死亡 3例 ,病死率 7.32 %。结论 :对一般情况较好 ,无重要脏器严重合并症者 ,应力争Ⅰ期切除 ;对肠管充血水肿不重者应争取Ⅰ期吻合。结肠次全切除术是值得推广的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方法。
易国平魏仁智刘庆
关键词:结肠癌急性肠梗阻外科手术
左半结肠癌梗阻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探讨被引量:27
2006年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梗阻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间行外科治疗的78例左半结肠癌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I期切除吻合术后灌洗造瘘组(16例)和非灌洗组(14例)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8.8%和14.3%(P>0.05),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分别为6.3%和7.1%(P>0.05),营养组(8例)无切口感染和吻合口漏发生。结论不应把灌洗造瘘作为提高左半结肠癌梗阻I期切除吻合术手术安全性的首选方法,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和恰当的手术方式同样重要。
蓝祥海万礼仪权毅易国平徐亮王元正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灌洗结肠造口
肝脏外伤47例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肝脏外伤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急诊手术治疗的47例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本组术中肝出血停止者9例(19%),出血量<800mL者15例(32%)。死亡12例(26%),其中与肝损伤相关的死亡11例,均为严重肝外伤。肝叶切除17例,死亡9例(53%),占总死亡的75%(9/12)。结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作为肝外伤急诊手术的主要指标,紧急手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控制出血,手术方式应遵循简单、有效的个体化原则。
周业江易国平梁建群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胃肠道间质瘤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 ,GIST)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总结 32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4 2 .7岁 ,男女比为 17∶15。病灶均为单发 ,部位以胃及小肠最多见 ,分别为 13例 ( 4 0 .6% )和 15例 ( 4 6.9% )。病理诊断良性 2 1例 ( 65.6% )、交界性5例 ( 15.6% )、恶性 6例 ( 18.8% )。结合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 ,重新划分为GIST良性 18例 ( 56.3% )、交界性 4例 ( 12 .5% )、恶性 10例 ( 31.3% )。 32例均获手术切除 ,术后复发 2例 ,肝转移 4例 ,死亡 4例。结论 :GIST是一类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 ,局部切除是足够而有效的治疗。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 ,对复发和 /或转移者应持积极态度 ,多次姑息切除 ,辅以TACE可望延长病人生存期。
周业江魏仁志王元正易国平董洪亮李章勇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
胃癌树突状细胞浸润的临床意义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浸润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DCs浸润程度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胃原发癌35例及其中淋巴转移癌23例组织中S-100^+DCs的密度,同法检测35例胃原发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随着胃癌浸润程度的增加,间质S-100^+DCs密度的下降,浆膜浸润的胃癌S-100^+DCs密度显著下降,S-100^+DCs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显著负相关(P=0.023);有淋巴转移胃癌S-100^+DCs密度明显低于无淋巴转移者,但无统计学意义;在胃癌转移的淋巴结.随着胃癌转移程度的增加,S-100^+DCs密度显著下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923,P<0.01);VEGF阳性表达的胃癌S-100^+DCs密度明显低于VEGF阴性表达的胃癌(P=0.157),两者呈负相关(r=-0.128,P=0.464),但均无统计学意义;S-100^+DCs低密度胃癌的MVD显著高于S-100^+DCs高密度胃癌(P=0.013);高MVD胃癌S-100^+DCs密度明显低于低MVD胃癌,胃癌MVD与S-100^+DCs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 -0.322,P=0.059).结论:胃癌组织的S-100^+DCs浸润程度与胃癌侵袭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胃癌DCs浸润程度与肿瘤血管生成的活力密切相关,胃癌细胞释放的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可能是肿瘤源性免疫逃逸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周业江梁建群綦晓龙熊玉霞易国平李显蓉魏仁智
关键词:胃癌树突状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重复肝动脉栓塞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对15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采取肝动脉结扎、置管重复栓塞化疗。栓塞剂用碘化油和明胶海绵,化疗药用阿霉素及5-FU,全部病例随访平均存活13个月。作者认为该方法是治疗不能切除原发性肝癌的较好选择。
王元正王同佑魏仁志邱培才肖永成兰祥海易国平
关键词:肝肿瘤栓塞药物疗法
带蒂肝癌6例诊治体会被引量:2
1998年
周业江王元正魏仁智易国平
关键词:肝癌
重症胰腺炎89例外科治疗
2002年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 89例SAP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手术治疗组 5 0例 ,死亡 3例 ,病死率 6 %。早期手术治疗组 39例 ,死亡 7例 ,病死率 17.95 %。结论 :SAP早期尽量避免手术打击 ,首选非手术治疗 ,后期若合并坏死组织继发严重感染应手术引流。
易国平徐亮魏仁智刘庆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SAP手术治疗病例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