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德

作品数:22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稻瘟
  • 16篇稻瘟病
  • 16篇瘟病
  • 12篇水稻
  • 6篇稻瘟病菌
  • 6篇抗病
  • 6篇抗稻瘟病
  • 6篇病菌
  • 5篇抗病性
  • 5篇抗性
  • 4篇育种
  • 4篇水稻品种
  • 3篇小种
  • 3篇抗瘟性
  • 2篇叶瘟
  • 2篇杀菌剂
  • 2篇生理小种
  • 2篇石刁柏
  • 2篇水稻突变体
  • 2篇穗瘟

机构

  • 21篇浙江省农业科...
  • 5篇浙江农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2篇施德
  • 12篇孙漱沅
  • 10篇孙国昌
  • 7篇陶荣祥
  • 4篇张铭铣
  • 4篇骆荣挺
  • 4篇申宗坦
  • 2篇杜新法
  • 2篇孙漱源
  • 2篇梁训义
  • 2篇李军
  • 1篇程晔
  • 1篇韩海亮
  • 1篇徐宝才
  • 1篇汪国强
  • 1篇祝小祥
  • 1篇王华弟
  • 1篇石春海
  • 1篇何祖华
  • 1篇王桂跃

传媒

  • 9篇浙江农业学报
  • 4篇核农学报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福建省农科院...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农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1997
  • 4篇1996
  • 6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部分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的抗病特性和菌株致病性研究被引量:9
1992年
应用我国吉林、广东、浙江等7个省提供的25个在当地抗稻瘟病的品种,另加3个籼、粳稻感病对照品种和7个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以及来源于9个省(市)的分属于7群20个小种的50个稻瘟病菌菌株,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稻区的抗瘟品种对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小种的抗感特性,及其抗侵入和抗扩展的能力。结果表明,供试的25个抗瘟品种对50个菌株的抗性谱均在80%以上,对其中ZD、ZE、ZF和ZG群菌株具有较强的抗性,但所有品种均不抗ZB和/或ZC群菌株。受ZB_1(85-14)菌株侵染的抗瘟品种,其相对侵染率、病斑大小和株发病率等均低于感病对照品种,即仍具有一定的抗侵入和抗扩展的能力。研究还表明,福建、广东、四川3省的稻瘟病菌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其中以ZB、ZC群小种的致病性最强。广东提供的ZC_(13)(89-39)对25个抗瘟品种的致病频率高达72%。本文还对抗瘟品种的合理利用、生理小种的异质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孙国昌孙漱沅申宗坦施德杜新法
关键词:稻瘟病抗病品种生理小种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选用特特普、珍龙13、四丰43、东农363、关东51、合江18和丽江新团黑谷等7个中国鉴别品种,对相同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小种鉴定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体浓度和施肥水平对小种鉴定结果有较大影响,在小种鉴定中应多施氮肥以保稻苗嫩绿,同时接种的孢子浓度应在2O万/ml左右,以保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孙国昌施德孙漱沅
关键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水稻
几种新农药对芦笋茎枯病的田间药效评价
1997年
1992-1993年对百可得、特灭唑、霉敌、芦笋青(又名锰多清)等4种新杀菌剂进行了防治芦笋茎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百可得以大施药液量(4000kg/hm2)喷雾,500mg/L和333mg/L药液浓度的防效显著高于对比药剂百菌清1250mg/L;芦笋青1000mg/L液的防效略高于百菌清1250mg/L,而以10000mg/L液涂茎,表现有优异的保护兼治疗作用,防效显著优于多菌灵和霉敌,其成本低廉且使用安全,是目前防治芦笋茎枯病较为理想的药种之一。此外,本文对防治芦笋茎枯病施药技术进行了探讨。
施德梁训义杨海伦汪国强郑树鹏刘炳慧
关键词:茎枯病杀菌剂石刁柏
水稻品种对叶瘟和穗瘟的抗性反应及遗传初探被引量:9
1989年
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对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均能侵染为害,尤以穗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对于叶瘟与穗瘟的相互关系,因供试材料和方法的不同,结果不一。欧世璜等的研究表明,叶瘟与穗瘟发病呈高度正相关,在田间叶瘟与穗瘟抗性反应不一致,是由于不同时期田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的不同,或者由于田间叶瘟和穗瘟的自然条件不同所致。但是日本曾将抗穗瘟感叶瘟的农林6号与抗叶瘟感穗瘟的农林8号杂交,于1943年育成了对叶瘟和穗瘟均表现抗性反应的农林22号和农林23号,并在日本西南地区应用推广。李桦认为,多数品种对叶瘟和穗瘟的抗性表现一致,但也有少数品种反应不一。为了明确水稻品种叶瘟与穗瘟抗性反应的关系。
施德孙漱沅申宗坦
关键词:水稻叶瘟穗瘟抗性
晚粳秀水和祥湖系统抗瘟性的遗传被引量:4
1994年
利用感稻瘟病粳稻品种农虎6号和祥湖84等5个抗稻瘟病的粳稻品种进行杂交,分析其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B13、ZC15和ZE3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祥湖84、祥湖25、秀水04和秀水24对ZB13、ZC15和ZE3的抗性均由2对显性重复抗性基因控制,而秀水11则受制于1对显性抗病基因。经等位性测定,表明各抗病品种所带的抗性基因因小种而异,存在着若干等位基因。本文还就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合理利用进行了讨论。
石春海施德孙国昌陶荣祥孙漱沅
关键词:粳稻稻瘟病抗病性
R917抗瘟性的转育和利用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grisea)是世界各国水稻的主要病害。选育和推广抗瘟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病菌小种的变化,导致品种抗性的“丧失”。因此,种植具有不同抗瘟基因的品种,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1,2〕。R917是用60Co-γ...
张铭铣施德骆荣挺
关键词:稻瘟病育种抗源抗病性
稻瘟病菌快速产孢技术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用常规法进行稻瘟病菌 Pyricularia oryzae 产孢培养,历时较长,在水稻品种抗性鉴定及病菌生理分化研究中常遇到稻苗和孢子难以配合的矛盾。本文报道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加速产孢培养进程的试验研究结果。
孙国昌施德孙漱沅申宗坦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病菌产孢
几个籼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5
1986年
用感稻瘟病品种二九青与4个抗病品种杂交的 F_1、F_2、B_1、F_(?)经4个不同菌系的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分别进行人工接种,然后考查其抗性反应。结果表明红脚占、砦糖、Tetep 和74-5461BG 等籼稻品种对 ZBI、ZB15、ZC15、ZC3菌系的抗性均分别由显性抗性基因 Ipi-1、Ipi-2、Ipi-3和 Ipi-4控制,同时这4个抗性基因还存在着紧密的连锁关系。等位性测定也表明4个品种所具有的抗性基因都是各各等位的。
申宗坦章旺根何祖华孙漱源陶荣祥施德
关键词:籼稻品种抗性反应品种间杂交抗性品种菌系回交后代
水稻慢瘟病鉴定条件的初步研究
1995年
选用经测定初步认为具有慢瘟抗性的水稻品种二九丰和浙辐802作为供试品种,并设抗、感对照品种各一个,研究了它们在不同病害生态条件下的慢瘟性组分。结果表明接种孢子浓度、施肥水平和光照等条件对鉴定结果有较大的影响,还提出了鉴定慢瘟性的适宜孢子浓度为10万/ml左右,同时应适当多施氮肥以保持稻苗嫩绿,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孙国昌施德孙漱沅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菌
水稻品种慢瘟性与主要抗瘟基因的关系被引量:3
1995年
1991~1993年采用17个水稻品种和174个浙江省稻瘟病菌菌株,研究了日本的13个单基因品种对浙江省小种的抗性表现,以及慢瘟性与单基因品种的关系。结果表明,Pi-zt基因抗目前的多数菌株,其毒力频率为4.02%;供试的单基因品种不具有慢瘟性,并分析了抗瘟基因的利用前景和今后抗瘟育种的对策。
孙国昌施德孙漱沅
关键词:水稻抗瘟基因抗性育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