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方永强

方永强

作品数:139 被引量:619H指数:19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2篇生物学
  • 32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3篇文昌鱼
  • 32篇性腺
  • 31篇激素
  • 26篇细胞
  • 24篇免疫
  • 24篇哈氏窝
  • 19篇鲻鱼
  • 18篇分泌
  • 17篇组织化学
  • 16篇性腺发育
  • 16篇内分泌
  • 16篇精子
  • 15篇免疫组织
  • 15篇免疫组织化学
  • 14篇神经系
  • 14篇神经系统
  • 14篇精子发生
  • 14篇超微
  • 14篇超微结构
  • 13篇促性腺激素

机构

  • 137篇国家海洋局第...
  • 14篇厦门大学
  • 12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福建省水产研...
  • 3篇山东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集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39篇方永强
  • 69篇翁幼竹
  • 14篇黄威权
  • 13篇戴燕玉
  • 12篇宋海霞
  • 11篇洪桂英
  • 9篇胡晓霞
  • 9篇周晶
  • 8篇陈蕾
  • 8篇刘丽丽
  • 6篇洪万树
  • 6篇林秋明
  • 5篇林加涵
  • 5篇苏慧慈
  • 5篇刘志刚
  • 4篇方琦
  • 4篇方琼珊
  • 4篇梁萍
  • 3篇王涵生
  • 3篇王龙

传媒

  • 43篇台湾海峡
  • 16篇Curren...
  • 11篇科学通报
  • 9篇水产学报
  • 7篇海洋学报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自然科学进展
  • 3篇中国科学(B...
  • 3篇实验生物学报
  • 3篇应用海洋学学...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Zoolog...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厦门科技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大自然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 11篇2003
  • 10篇2002
  • 14篇2001
  • 6篇2000
  • 10篇1999
  • 7篇1998
  • 3篇1997
  • 5篇1996
  • 3篇1995
1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7α-甲基睾酮对赤点石斑鱼性逆转的影响:卵细胞退化过程的观察被引量:6
1993年
在非繁殖季节,将17α-甲基睾酮拌入饲料中,喂低龄和高龄组赤点石斑鱼,持续58d,可诱发其卵细胞的退化。本文较详细地观察了卵细胞的退化过程:即17αMT抑制卵细胞发育,而后出现核变形,在胞质中开始出现小的空泡,随着激素效应时间的延长,而出现核膨胀、扩张和核仁空泡化,胞质中空泡扩大、固缩而最后崩解。与此同时,17αMT 激发精子发生。这些观察有助于分析17αMT 引起性逆转的作用机制。
方永强林秋明
关键词:卵细胞石斑鱼
文昌鱼的生境与资源保护被引量:1
1992年
文昌鱼是海产珍稀动物,体长一般40-50毫米,在厦门采集的标本,最长只有67毫米.身体半透明,营穴居生活,属底栖类生物.文昌鱼是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分类位置应排在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头索纲.在文昌鱼身上可见到脊椎动物祖先的主要特征:脊索、神经管和鳃裂.因此,达尔文称文昌鱼的发现可以看到5亿年前脊椎动物始祖的模样.文昌鱼是中学生物教学和实验的重要材料.最近。
方永强
关键词:文昌鱼生态环境资源保护
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导日本鳗鲡卵子发生和卵巢发育成熟的机制被引量:3
2010年
用兔抗促黄体素生成素受体(LHR)或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CGR)、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抗体对LHR,ER和PR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目的在于揭示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鲤鱼脑垂体提取物,CPE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日本鳗鲡卵子发生和卵母细胞成熟的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注射激素前后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出现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卵巢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激素处理前鳗鲡卵巢发育处于卵黄发生早期,卵母细胞平均直径(220±0.01)μm。第一次注射这两种激素后10d,实验组卵母细胞中卵黄核分散在核的周围,核仁数量显著增加,多达18~20个左右,而对照组8~10个。第3和4次激素处理后,卵母细胞发育进入卵黄发生早-中期至中期,卵黄颗粒数量增加。第6和7次激素处理后,卵母细胞进入卵黄发生中后期到成熟期,卵母细胞胞质中充满卵黄颗粒,胞径和核径增加,分别为(570±1.39)μm和(128±1.19)μm,而对照组没有变化。其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LHR、ER和PR均定位在鳗鲡卵巢中卵母细胞胞质、核膜、核质、卵被膜和体细胞上。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从第3次和第4次激素处理后,这三种受体的定位各有特点,LHR免疫活性主要定位在卵黄发生中期至中后期卵母细胞的体细胞(卵被膜内层为滤泡细胞和外层为膜细胞)的胞质,显示强的免疫阳性反应,而ER和PR则定位在卵母细胞的核内。这些结果首次揭示了外源激素(LH、FSH和hCG)诱导雌鳗卵母细胞发育和成熟的内分泌机制:首先,LH和hCG与体细胞膜上的LH受体结合,刺激其合成和分泌E2,接着E2与卵母细胞ER核受体结合,激发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生长发育和合成卵黄颗粒。另外,PR可能介导17α-羟基孕酮在卵母细胞的基因效应使之最后成熟。本研究提供确凿的形态学证据。
宋海霞方琼珊翁幼竹王涵生方永强
关键词:日本鳗鲡促性腺激素卵子发生免疫组织化学
厦门文昌鱼性腺发育的周年变化被引量:30
1990年
本文通过对厦门海区文昌鱼性腺发育的周年观察,测定成熟系数以及年龄和性腺发育的关系.作者认为厦门文昌鱼生殖季节为5月上旬—7月,6月为生殖旺季.文昌鱼种群在海区的性腺发育是不同步的,但卵母细胞从大生长期以后的发育则是同步的,属一次性产卵或释精,其后性腺消失.每尾成年文昌鱼一年只生殖一次.当年生文昌鱼,翌年性腺即可成熟,4龄文昌鱼仍有生殖能力.最后,文中讨论了水温与文昌鱼性腺发育的相互关系.
方永强齐襄梁苹洪桂英
关键词:文昌鱼性腺
文昌鱼脑泡内GnRH和5-HT神经的自调节及相互调节的形态学依据被引量:5
1999年
本文用邻片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方法,对文昌鱼脑泡中GnRH 和5HT 神经自调节及相互调节的形态学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GnRH 阳性神经元含有GnRH 受体和5HT 受体;5HT 阳性神经元含有5HT 受体和GnRH 受体。提示,文昌鱼脑泡中GnRH 和5HT 神经元存在类似哺乳动物下丘脑的自调节和相互调节机制。
夏永娟方永强黄威权
关键词:GNRH5-羟色胺受体文昌鱼
神经肽Y和β-内啡肽内分泌细胞在鲻鱼肠道中的分布和形态被引量:10
2003年
用链霉亲合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StreptAvidin Biotin peroxidaseComplex ,S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兔抗人神经肽Y与兔抗人 β 内啡肽抗体对鲻鱼肠道不同部位的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 ,这两种神经肽的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不同程度地分布在鲻鱼前肠前段和后段、中肠和后肠。神经肽Y免疫活性细胞的形态多样 ,大多数属开放型细胞 ,具有胞质突起 ,少数为封闭型细胞 ,阳性细胞一般出现在肠褶的中部和近端部。β 内啡肽免疫活性细胞则几乎为封闭型细胞 ,且定位在肠褶基部。神经肽Y主要分布在前肠前段和后段 ,分布密度分别为 18.7个细胞 mm2 和 2 6 .3个细胞 mm2 ,而在中肠和后肠仅少量分布 ( <5 .5个细胞 mm2 )。β 内啡肽的分布密度在后肠最高 ,达 31.5个细胞 mm2 ,其次从前肠前段至中肠顺序递减。
翁幼竹方永强
关键词:鲻鱼免疫细胞化学内分泌细胞
光照周期对文昌鱼性腺成熟和产卵的影响被引量:6
1992年
一些学者研究证实,光照周期可加速或延迟一些鱼类性腺的成熟.例如,长光照可加速草鲤的性腺成熟,而在美洲红点鲑缩短光照则可诱发提早性腺成熟.另一些学者报道,某些硬骨鱼类排卵和产卵也是受光照周期的影响.文昌鱼属季节性产卵的类型,作者曾报道文昌鱼生殖细胞发生和早期性腺生长受光照周期的影响.至于文昌鱼是否像上述某些硬骨鱼类那样,性腺成熟和产卵或释精也受光照周期的影响,迄今仍不清楚,在国内外文献上也未见报道,而对此问题的研究,除了解光照因子在文昌鱼性腺成熟和产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外,同时也可对文昌鱼生殖行为学和人为控制它的产卵提供基础资料,因而具有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方永强齐襄洪桂英
关键词:光照周期文昌鱼性腺产卵
芳香化酶、雌激素、雌激素受体α和β在文昌鱼消化管上皮和肠神经元的免疫定位被引量:2
2004年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鼠抗人胎盘芳香化酶抗体、兔抗人雌二醇抗体及雌激素受体ER α与ER β多克隆抗体对文昌鱼消化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研究结果显示 ,芳香化酶、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α和β的免疫活性蛋白在肝盲囊、中肠前部和后部的上皮细胞及肠神经元表达 ,后肠显免疫阴性反应 ,表明文昌鱼肠道像哺乳类大鼠胃壁细胞和肠上皮细胞一样 ,能够合成雌激素并具有内分泌作用 .提供了确凿的形态学证据 ,并对阐明雌激素在调节文昌鱼肠道消化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以及雌激素功能的演化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学术意义 .
方永强翁幼竹叶荣忠刘丽丽
关键词:文昌鱼消化管雌激素受体Β芳香化酶消化管肠神经元免疫定位
厦门文昌鱼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0
1992年
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较详细观察了文昌鱼不同时相卵原和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在第1和第2时相早期卵细胞中,可见核仁外排,核旁有核仁样体和卵黄核为其特征。从第3~5时相,即卵母细胞大生长期至成熟期,卵母细胞的核和胞质发生显著的形态结构的变化,如核孔稠密分布,核被膜突起和凹陷,在胞质中可见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和环层瓣状体,等细胞器参与卵黄颗粒的生成,以及随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这些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也出现相应的变化。这些结果可为文昌鱼生殖生理学和人工繁殖及资源保护提供较完整的细胞学基础资料。
方永强齐襄
关键词:文昌鱼卵子超微结构
鱼类促性腺激素在文昌鱼哈氏窝免疫细胞化学定位被引量:10
1993年
张致一及其同事曾证实文昌鱼哈氏窝对哺乳动物促性腺激素(LH和FSH)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方永强等发现了文昌鱼哈氏窝匀浆中含有一种促性腺激素物质,并用电镜观察证实了这种物质存在于哈氏窝上皮细胞中。但Sahliil未能证实文昌鱼哈氏窝与脊椎动物垂体激素的抗体发生免疫反应。新近,Nozaki和Gorbman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发现了人黄体生成素β-亚单位(hLHβ)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方永强
关键词:文昌鱼促性腺激素哈氏窝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