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修鹏

作品数:1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颅内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3篇血管内治疗
  • 3篇脑膜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瘤
  • 2篇动静脉
  • 2篇动静脉瘘
  • 2篇硬脑膜
  • 2篇硬脑膜动静脉...
  • 2篇入路
  • 2篇栓塞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静脉
  • 2篇静脉瘘

机构

  • 14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徐修鹏
  • 9篇路华
  • 6篇李征
  • 5篇刘宁
  • 4篇季晶
  • 3篇李海林
  • 3篇林超
  • 2篇陈骅
  • 1篇王彬彬
  • 1篇尤永平
  • 1篇岳震
  • 1篇刘银龙

传媒

  • 3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桡动脉入路采用SIM2导管同轴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采用125cm 5F SIM2导管同轴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5月至2021年7月经桡动脉采用SIM2导管同轴技术治疗未破...
路华沈榆棋常晗晓张广见李征徐修鹏郑兵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改良颞肌重建术在颞肌下颅骨修补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改良颞肌重建术对额颞顶部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在颞肌下颅骨修补术中采用改良颞肌重建术的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病例资料。结果10例病人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10个月,9例病人对修补术后头颅外形满意,耳前颧弓上方无局部隆起;1例病人对修补术后头颅外形基本满意。结论在额颞顶部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中对颞肌进行裁剪、重建,可显著降低耳前颧弓上方局部隆起的发生率,提高颅骨修补的美容塑形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徐修鹏常晗晓季晶路华刘宁李海林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骨修补三维钛网
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合并远端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合并远端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27例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合并远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
路华张广见沈榆棋常晗晓李征徐修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
BX3/MEK/ERK1/2/LIN28/let-7b 正反馈环路通过加强胶质瘤间质亚型特征促进胶质瘤侵袭与迁移
徐修鹏
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2024年
目的探讨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HCDAVF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Onyx-18闭塞瘘口及引流静脉近端定义为栓塞成功。术后10~15个月进行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5例患者中,搏动性耳鸣1例,突眼与球结膜水肿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眩晕及后颈部不适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3例患者经静脉途径栓塞,2例患者经动脉途径栓塞。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提示所有患者均完全栓塞,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提示术后5例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影像学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治疗HCDAVFs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根据HCDAVFs血管构筑特点选择合理的栓塞路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徐修鹏李征林超陈骅路华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舌下神经管血管内治疗栓塞
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并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37例CPA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切除程度,以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预后,应用单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因素。结果137例患者中,132例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5例行颞下+乙状窦后入路。SimpsonⅠ~Ⅱ级切除122例(89.1%),Ⅲ级切除11例(8.0%),Ⅳ级切除4例(2.9%)。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2.4±20.8)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2例(1.7%),进展1例(6.7%)。末次随访时KPS评分(92.3±13.1)分,高于出院时的(86.9±9.4)分和术前的(75.8±10.3)分(均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分型(P=0.013)、大小(P=0.023)、瘤周水肿(P=0.005)、瘤周蛛网膜不完整(P=0.030)为影响肿瘤全切的因素。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可以切除大多数CPA区脑膜瘤。肿瘤体积较小、瘤周蛛网膜界面清晰、无瘤周水肿、非联合型脑膜瘤术中易获得全切。
徐修鹏刘宁
关键词:桥小脑角脑膜瘤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老年患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行经皮球囊压迫术(PBC)对老年患者三叉神经痛的精确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以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45例为MVD组,选择患侧乙状窦后入路微创开颅行MVD;采用PBC治疗的48例为PBC组,患者术前行头颅MRI、头颅CT扫描重建卵圆孔及Meckel囊腔并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行PBC对三叉神经痛进行精准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临床疗效、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BC组的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长均显著短于MVD组[(21.21±5.09)min vs(118.40±15.79)min,(3.67±0.80)d vs(12.42±2.29)d,P<0.01]。PBC组和MVD组总有效率(97.7%vs 93.3%,P>0.05)、复发率(20.8%vs 13.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患者均再次行PBC治疗,疗效满意。两组均未发生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PBC组面部麻木及口唇部疱疹并发症发生率高于MVD组(85.4%vs 8.9%,31.2%vs 11.1%,P<0.05),两组所有并发症均在1年内恢复。结论PBC和MVD手术有效率和复发率无差异,均可有效缓解疼痛,PBC以其微创性显著缩短了手术和住院时长。对于不适合开颅手术的高龄患者,神经导航引导下行PBC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案。
曹纹平王宇航徐修鹏王彬彬徐文华
关键词:神经导航微血管减压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
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收治的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男性,62岁,有高血压、糖尿病、脑缺血发作史;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运动性缄默伴小便失禁;头颅CT检查示右侧脑室前角及胼胝体膝部脑梗死,DSA及MRA检查确诊为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经内科保守治疗及康复锻炼,患者双下肢无力及小便失禁无好转。结论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病例非常罕见,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影像学检查是其主要的确诊方法;应尽早明确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徐修鹏常晗晓赵鹏展李海林季晶刘宁路华
关键词:大脑前动脉脑梗死发病机制
HIPK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前神经元-间质亚型转化中作用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前神经元-间质亚型转化(PMT)中的作用。方法分析美国国立生物信息技术中心基因表达数据库(NCBI-GEO:GSE16011)中HIPK2 mRNA在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基于GSE16011数据库进一步分析HIPK2 mRNA在前神经元型、间质型和经典型胶质瘤样本中的表达。根据HIPK2 mRNA的表达量将胶质瘤患者分为HIPK2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HIPK2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差异。体外实验以人星形胶质细胞(NHA)为对照,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验证HIPK2蛋白在胶质瘤细胞株H4、A172、U87和U251中的表达。在U87细胞中采用携带HIPK2 cDNA序列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过表达HIPK2的细胞株,以空载慢病毒载体构建对照细胞株。在H4细胞中采用siRNA转染敲低HIPK2的表达。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探讨HIPK2表达改变对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以WB实验检测HIPK2表达改变对FN1、CD44和SNAI2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HIPK2与FN1、CD44和SNAI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HIPK2 mRNA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低于低级别胶质瘤(t=6.86,P<0.001),且HIPK2 mRNA在间质型和经典型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前神经元型胶质瘤(均P<0.001)。对GSE16011数据库数据的分析显示,HIPK2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长于低表达组[分别为(40.8±3.9)个月和(24.9±3.2)个月,P<0.001]。WB结果显示,与NHA比较,H4、A172、U87和U251细胞中HIPK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U87细胞HIPK2过表达组HIPK2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t=24.88,P<0.05),H4细胞HIPK2敲低组的HIPK2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调(t=26.72,P<0.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U87细胞HIPK2过表达组的细胞划痕修复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1±2.0)%和(45.6±4.2)%,t=10.23,P<0.001];而
徐修鹏张广见毛磊马晨城李征路华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肿瘤侵润细胞迁移
下调HOXA5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下调同源异型盒基因A5(HOXA5)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生信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GGA数据库,下载m RNAseq-693和m RNAseq-325芯片数据,获取低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Ⅱ级)和高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Ⅲ、Ⅳ级)HOXA5 m RNA表达及病人生存信息;以HOXA5表达水平的平均值为界限,将高级别胶质瘤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87和U251,使用Lipofectamine 2000法将HOXA5 si RNAs和阴性对照si RNAs分别转染U87和U251细胞;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估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信分析结果显示:高级别胶质瘤HOXA5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HOXA5高表达组高级别胶质瘤病人中位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组明显缩短(P<0.01)。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敲低HOXA5表达,U87和U251细胞的增殖率和克隆集落数量显著降低(P<0.01),U87和U251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1),U87和U251细胞CDK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胶质瘤HOXA5呈高表达,病理级别越高,表达水平越高,病人生存预后越差。敲低HOXA5表达,明显降低CDK4表达,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0期,明显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徐修鹏季晶刘宁李海林路华
关键词:胶质瘤细胞周期CDK4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