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砺志

作品数:21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艺术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书法
  • 4篇艺术
  • 3篇余绍宋
  • 3篇书学
  • 3篇专科目录
  • 2篇学术
  • 2篇书画
  • 2篇目录学
  • 2篇孔子
  • 2篇画学
  • 2篇尺牍
  • 1篇导论
  • 1篇得失
  • 1篇敦煌吐鲁番文...
  • 1篇敦煌文书
  • 1篇形态演进
  • 1篇形制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建设
  • 1篇学术价值

机构

  • 10篇吉林大学
  • 10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作者

  • 21篇彭砺志
  • 1篇黄建国
  • 1篇董家鸿
  • 1篇柴艺娟

传媒

  • 6篇中国书法
  • 3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书画艺术
  • 1篇文献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美术研究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书画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叶秀山书法美学的哲学向度与西方视角被引量:1
2017年
新故著名哲学家叶秀山先生同时也是一位严肃的书法美学学者。他的书法研究,一直沿着'哲学—美学—书学'的路子,与他的西方哲学史研究相得益彰,融为一体。他将中国书法美学纳入西方哲学的视野下,用世界性的学术话语,构建起中国书法美学的理论体系。总之,他对书法美学的理解和解释,再次证明了书法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彭砺志王腾云
关键词:书法美学表演
学艺兼修 技道两进——丛文俊书法艺术及创作思想管窥
2005年
在当代中国书坛上,丛文俊教授被誉为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在我看来,这还不足以体现他的学术造诣和艺术才情。丛先生的研究领域除书法理论之外,还深入古代书法史和上古历史文献,著有《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丛文俊书学、学术研究论集》等,其论著总数已超过200万字,显然,这远非单纯一个理论家所能概括的。不过,丛先生书法家兼理论家的双重份,使他得以学艺双修,自由出入于学术与艺术之间。化学为艺,书法自然会涤除尘俗,气息古雅:以艺为学,又能将艺术的体悟在学问上融会吸收,且完全没有扦格之处,这在自古以来“善书者不鉴,善鉴者不书”、今天学、艺截然两分的现状下,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彭砺志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理论家中国书法史艺术才情学术造诣
何绍基“回腕法”考异被引量:2
2009年
"回腕法"被认为是何绍基创立的一种独特笔法,评者历来对此褒贬不一。本文从相关文献的梳理入手,并通过必要的图示,尝试对回腕的源流和原理进行考证。文章认为,清代以前,回腕本为运腕方法,与执笔关系不大。碑学兴起后,为了适应生宣纸及长锋羊毫的特性,回腕由回转运腕开始演变为一种重在运肘的方法,成为继运指、运腕之后一种流行的运笔方式。与此同时,回腕功能的转变还孳生出与传统五指法不同的执笔之法。从本质上看,今所谓"回腕法"并非何氏首创,但却因为他的成功运用而定为一格,常言之有悖生理机能多属误解。该法亦是晚近以来坊间所流传执笔要笔杆对准鼻尖、指腕可置杯水诸说的主要来源。
彭砺志董家鸿
关键词:何绍基笔法
《中国画学著作考录》指瑕
2004年
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中国美术文献的研究在20世纪已经完成了很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基础工作,其中以书画专科目录学为荦荦大者。70年前,学者书画家余绍宋先生曾有感于中国古代"书画书目向无专书"①,于是积五年心力终于完成《书画书录解题》(以下简称《解题》)。该书用近代学术科学系统的分类方法将中国古代分散的各种书画文献进行了整理研究,开中国书学画理系统研究、忠实考据之始。它不仅提升了书画的文献价值,使传统学术中处于边缘地位的书学和画学第一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目录学著作,实现了"与六籍同功"的飞跃,而且也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美术文献研究奠定了基础。
彭砺志
关键词:中国画学美术文献画理目录学著作专科目录
城市书写:西安书法景观现状与城市形象关系研究——以西安大遗址曲江文化景区中书法元素运用得失调研为例
书写,不仅具有题写、铭刻、展示等动作含义,其背后还意味着一个文本和文化的世界。当书写运动与城市空间相结合,便催生出一种新的景观样式:书法景观。在城市景观印象中,书法景观作为新兴的应用元素和设计体裁,是最直接和最具象征意义...
彭砺志黄建国
文献传递
《先唐赋辑补》拾遗四则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据宋苏易筒《文房四谱·笔谱》辑得晋代傅玄、成公绥、嵇含三人赋作中的四段佚文,此可补《先唐赋辑补》之遗。
彭砺志
关键词:拾遗
草书与近代汉字改革被引量:5
2010年
在近代汉字改革运动中,简体字以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基础一直倍受文字改良派的青睐,其中"楷化草书"诸家实验至今尤值得整理和研究。作为省便的文字形式,楷写行草与俗体隶楷在省笔方法上虽有不同,但皆以应急付速为指归,因而同样贯穿近代文字改革的始终;楷化草书不仅反映了文字改革者试图将草书从艺术拉回实用,实现其最初"爱日省力"的理想,同时也对传统宋体字楷书的观念和底线提出了挑战。楷化章草、标准草书、标准行书等都是缘乎简字运动的时代产物。
彭砺志
关键词:汉字改革简体草书
孔子艺术哲学的悖论及和解被引量:1
2017年
为研究孔子艺术哲学,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考证,明确了孔子时代艺术形态的构成,对"必有可观"与"君子不为"之间的二律悖论分别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孔子所论之艺,虽有大与小、一与多、本与末的区别,但从其"一以贯之"的兼通观立场看,艺之大小,全因执艺者能否通会天地人道而后定,道之大小的最后区分是守技而兼通,故"小艺"也能通"大道";"小道"是古代艺术的同义词,其包括了古代艺术的不同门类,但孔子所观之道,不仅包括艺术,自然万物也被他纳入观德的对象,他强调道艺相辅,其"小道可观"被赋予了"游"的审美精神和"通"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孔子"必有可观"生存美学的精义所在;所谓"君子不为",实则君子不专为、不一为、不偏为而已,其与道艺的大小本末和功用直接相关,其背后体现着治道者与为艺者的身份等级差别,艺之"不为"与"有为"的区别仅在于是偏工还是兼善;孔子将原本含有技术成分的"艺"提升到全新"道"的哲学层次,推衍为具有形而上色彩和普世价值的艺术理论,最终将这一表层矛盾的对立从义理和应用两方面加以会通和解。
彭砺志
关键词:孔子艺术哲学
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侧书”诗诗义新证被引量:2
2015年
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有两首关于"侧书"的五言诗,道出了"侧书"之难读和难写。本文检讨以往学界对"侧书"诗的不同解释,分析诸家释义难合诗义的缘由;认为诗中所言的"侧书"实为反写之书,因适合以左手书写,南梁时因称"反左书"。唐代侧书是前代"反左书"的孑遗,它反映了当时民间流行杂体书的状况。
彭砺志
关键词:敦煌文书
孔子小学“书教”考论——兼论孔子书艺观对后世书学思想的影响
2019年
本文首次对孔子教育中的"书教"问题进行有益探讨。文章首先论证了先秦的"小学"与"书教"之间的本质性同义关联,澄清了学界在二者关系上存在的模糊认识;接着,结合《论语》和新出长台关战国楚简相关文字并参照古今学人的相关解释,论证了孔子小学书教中"史书""正字""博文""游艺"等不同特点。最后,探讨了孔子对包括书法在内的一切艺术的态度,为"兼善""书卷气"等书法审美祈尚找到源头。
彭砺志
关键词:孔子六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