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洛
-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常级别胚胎囊胚培养后低级别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单囊胚移植成为一种趋势。随着实验室操作人员胚胎冷冻及养囊技术的普遍提高,单囊胚移植减少二胎多胎率的同时,又能保证临床一定的妊娠率。因此单囊胚移植已成为社会广泛接受的事实。而且近年来临床应用范围也在扩大,例如畸形子宫如单角子宫、双角子宫、瘢痕子宫、宫颈机能不全者、或意愿单胎等患者,因此,低等级囊胚(Ⅰ级、Ⅱ级)移植,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笔者就正常级别胚胎培养后形成低级别囊胚进行移植情况报告如下。
- 陈艳花张雪洛柳俊珍武学清王仙萍
- 关键词:宫颈机能不全单角子宫双角子宫胚胎培养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孕酮水平和体外受精/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孕酮(P)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ET的198个新鲜周期。按照HCG日血清P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A组:P<1ng/mL者96周期;B组:1ng/mL≤P<1.5ng/mL者72周期;C组:P≥1.5ng/mL者30周期。结果 B组的获卵数(16±7)高于A组(13±5)和C组(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妊娠率(51.4%)显著高于A组(40.6%)和C组(36.7%),A组的妊娠率(40.6%)显著高于C组(3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活产率(78.4%)显著高于C组(72.7%)和A组(69.2%),C组的活产率(72.7%)显著高于A组(69.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各组间年龄、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总量、成熟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及种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VF/ICSI-ET周期中,HCG日孕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获卵数、妊娠率及活产率,但不影响成熟卵率及胚胎的质量。HCG日1ng/mL≤P<1.5ng/mL时,具有最佳妊娠率及活产率。
- 张雪洛夏红
- 关键词:孕酮
- 补肾促卵颗粒对体外受精周期颗粒细胞骨形成蛋白-15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观察补肾促卵颗粒对IVF周期颗粒细胞骨形成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15,BMP-15)的影响,探讨提高妊娠率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IVF治疗周期加用补肾促卵颗粒)42例,对照组(IVF治疗周期加用安慰剂颗粒)40例。观察临床肾虚证候积分变化情况,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用药天数,取卵数、优质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颗粒细胞BMP-1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肾虚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Gn用量及用药天数低于对照组,优质卵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细胞BMP-15蛋白表达都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促卵颗粒改善了卵母细胞成熟度,提高胚胎质量及临床妊娠率,可能与通过提高颗粒细胞BMP-15蛋白的表达有关。
- 陈艳花李仲云张雪洛崔向荣柳俊珍
- 关键词:IVF中医药疗法
- 自体血小板富集血浆宫腔灌注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的临床护理
- 2021年
- 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富集血浆(PRP)宫腔灌注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反复种植失败患者行自体血小板富集血浆宫腔灌注联合心理及常规护理共100周期。激素替代周期常规给予2次自体PRP灌注,同时联合心理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患者100周期中,胚胎着床率为20.5%,临床妊娠率为33.0%,流产率为8.0%,较以往反复移植失败患者有改善。结论:自体血小板富集血浆宫腔灌注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的临床护理必不可少。PRP宫腔灌注配合心理及常规护理能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 张四平陈艳花张雪洛柳俊珍武学清
- 关键词:宫腔灌注反复种植失败临床护理
- 去线性泛素化酶OTULIN通过NF-κB通路调节炎症和细胞死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在先天性免疫、抑制炎症反应、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等多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线性泛素化修饰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泛素化修饰方式。OTULIN是目前发现的可特异性降解线性泛素链的去泛素化酶。多数研究提示OTULIN可通过NF-κB通路调节炎症和细胞死亡,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 范俊梅张雪洛陈艳花张俊坤毕星宇王军武学清
- 关键词:细胞调节核转录因子-ΚB
- 人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6年
- 人类胚胎着床的动态过程中,胚胎质量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是两个影响胚胎着床最重要的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ER)是指子宫内膜允许胚胎黏附、侵入并诱导内膜间质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使胚胎得以植入的一种能力,这一时期称为内膜"种植窗"。一般发生在正常月经周期的第20天至第24天。
- 张雪洛陈艳花夏红武学清
- 关键词:胚胎着床正常月经周期胚胎质量种植窗
- 二至天癸颗粒对超排卵小鼠GDNF、GFR-1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从卵母细胞生殖泡裂解(GVBD)、第一极体的排出(PB1)的角度,探讨二至天癸颗粒改善卵母细胞质量及优胚率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65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用注射用尿促性素(HMG)和注射用绒促性素(HCG)超排卵,连续灌胃给药(治疗组用二至天癸颗粒,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空白组无超排卵及灌胃给药等治疗。3组又各分为1、2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腹腔注射HMG 48 h后,空白组于动情周期当天,全部1组脱颈处死小鼠,取GV期DOs,观察PB1排出,收集卵母细胞,之后成熟卵母细胞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家族特异性受体a-1(GFR-1)mRNA的表达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5只小鼠腹腔注射HCG10 IU,按雌∶雄=1∶1比例分别合笼饲养,合笼次日作为妊娠第1天。取受精卵,观察卵裂率、成胚率。空白组于确定发现阴道动情周期当天为第0天,即合笼,第2天晨发现阴道栓后,取受精卵,观察卵裂率、成胚率。结果:治疗组GV期卵母细胞GVBD率、PB1排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受精卵卵裂率及成胚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卵母细胞GFR-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至天癸颗粒提高小鼠卵母细胞GFR-1mRNA的表达,促进卵母细胞GVBD和PB1的排出,改善了卵母细胞成熟度,提高卵细胞质量,从而提高胚胎质量。
- 陈艳花连方张雪洛柳俊珍崔向荣
- 关键词:二至天癸颗粒超排卵GDNF
- 补肾促卵颗粒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周期颗粒细胞家族特异性受体α-1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B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制约妊娠率的研究之一就是卵母细胞质量的提高。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家族特异性受体α-1(GFRα-1)表达于在小鼠、猪等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1]。Aravin-dakshan等[2]认为卵母细胞通过间隙连接的建立通过受体GFR-1调控着GDNF在颗粒细胞上的表达。
- 陈艳花张雪洛崔向荣柳俊珍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细胞周期调节蛋白颗粒细胞受体Α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补肾
- 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与胚胎种植结局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对评价胚胎种植结局的价值。方法:选择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新鲜周期是否妊娠分为临床妊娠组(30例)及未妊娠组(30例)。全部患者均于行IVF-ET前一个月经周期排卵后的第7天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获取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MVD测定。结果:临床妊娠组MVD高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妊娠组HCG日孕酮高于临床妊娠组,临床妊娠组三线型子宫内膜比例高于未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G日孕酮提前升高,导致妊娠率下降。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对预测妊娠结局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张雪洛陈艳花武学清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