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蕊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阴道
  • 2篇阴道分娩
  • 2篇生物反馈
  • 2篇盆底
  • 2篇盆底肌
  • 2篇细胞
  • 2篇经阴道分娩
  • 2篇控制吸烟
  • 2篇公共场所
  • 2篇分娩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疗法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多普勒
  • 1篇心肺
  • 1篇心肺转流
  • 1篇心肺转流术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作者

  • 7篇张蕊
  • 2篇段佳丽
  • 1篇尚学斌
  • 1篇孙颖
  • 1篇李雅琼
  • 1篇华扬
  • 1篇刘燕晖
  • 1篇刘飞
  • 1篇王观
  • 1篇白文佩
  • 1篇徐东
  • 1篇张瑾
  • 1篇李学锋
  • 1篇李洪利
  • 1篇张科峰
  • 1篇姚青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首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二胎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二胎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二胎经阴道分娩产妇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盆底肌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各项指标测试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前静息阶段、后静息阶段测试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快速收缩阶段(Ⅰ)、紧张收缩阶段(Ⅱ)测试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脏器脱垂率及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二胎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贾丽赵杰张蕊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24年
背景妊娠和经阴道分娩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重要因素,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性功能障碍;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通过主动锻炼和被动收缩以刺激盆底肌群,提高逼尿肌稳定性、改善肛提肌功能,以预防和治疗PFD。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训练(PFMT)联合疗法在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妇产科分娩后存在PFD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PFMT方法进行盆底功能康复,对照组仅采用PFMT方法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情况以及SUI比例、POP分度情况;产后PFMT训练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共纳入327例、对照组共纳入343例。治疗后:观察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SUI比例低于对照组(P=0.005);两组POP分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PFMT频次≥5次/周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PFDI-20、PFIQ-7、ICI-Q-S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PFMT比较,产妇经阴道分娩后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PFMT进行盆底功能康复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更好、SUI比例更低,实施PFMT的依从性更高,生活质量评分也更佳。
李亚白文佩张瑾张蕊
关键词:盆底疾病生物反馈电刺激阴道分娩盆底肌训练
静脉全麻药对凝聚态Aβ25-3致PC12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阿尔茨海默疾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流行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接受全身麻醉的AD临床前期和临床期患者越来越多,而全麻药物对AD发病机理和病程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
张蕊
关键词:静脉全麻药PC12细胞海马神经元病理特征
急性白血病患儿T淋巴细胞克隆谱系研究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儿病程不同阶段及化疗长期缓解停药后T淋巴细胞克隆谱系的变化,探讨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指导白血病的免疫治疗.结论:①急性白血病患儿初治时TCR BV CDR3谱型明显异常,出现寡克隆增生、减弱或缺失,发...
张蕊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T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白血病谱系
文献传递
2019年北京市冬季公共场所控烟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公共场所冬季控烟效果,分析控烟的重点场所,为继续提升北京市控烟效果提出建议。方法:2019年1月1-17日,采用暗访的形式,调查北京市16个区县的十二类场所的吸烟现象、控烟管理、控烟标识张贴情况等。结果:暗...
段佳丽张蕊王观孙颖
关键词:控制吸烟公共场所
文献传递
2019年北京市冬季禁止吸烟场所控烟情况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了解北京市禁止吸烟场所冬季控烟效果,分析控烟的重点场所,为继续提升北京市控烟效果提出建议。方法 2019年1月1-17日,采用暗访的形式,调查北京市16个区的12类场所的吸烟现象、控烟管理、控烟标识张贴情况等。结果 冬季各类场所吸烟现象发生率为15. 3%,其中工作场所(23. 4%)>公共场所(16. 1%)>出租车(2. 5%),差异显著(χ2=31. 063,P<0. 001);控烟标识张贴率占89. 5%,其中公共场所(97. 2%)、工作场所(96. 9%),高于出租车(56. 5%)。设置室外吸烟区、盛烟容器的场所室内吸烟现象发生率均高于不设室外吸烟区、无盛烟容器的场所。结论 冬季是控烟的重点时期也是难点问题,工作场所、长途车车站、娱乐场所反弹严重。冬季要在加强监督执法力度的同时,加大控烟宣传力度,强化行业监管和单位自我管理。
段佳丽张蕊王观孙颖
关键词:控制吸烟公共场所
颈动脉狭窄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改善脑血流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中通过单纯提高心肺转流流量对脑血流和预后改善的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51例接受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患者15例(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其中男性14例,女性1例,年龄(68.5±7.7)岁;B组36例(双侧颈动脉狭窄均〈50%),其中男性34例,女性2例,年龄(62.4±10.2)岁。针对A组患者适当提高转机流量,并通过术中颈动脉超声监测观察脑血流改善效果,结合术后神经功能评分评价保护作用。结果心肺转流中控制A组转流量高于B组,A组为(3.18±0.23)L·m^-1·min^-1,B组为(2.80±0.29)L·m^-1·min^-1(P=0.001)。心肺转流过程中A组平均动脉压为(67.0±9.1)mmHg(1mmHg=0.133kPa),高于B组的(59.0±7.1)mmHg(P=0.009)。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无明显差异(P=0.159)。出院前患者神经心理学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BG时,通过适当提高心肺转流灌注流量,可以明显改善病变侧脑血流,预防术后发生因术中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心理并发症。
徐东刘飞华扬张科峰刘燕晖尚学斌李洪利姚青李学锋张蕊李雅琼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冠状动脉分流术心肺转流术多普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