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琪
- 作品数:65 被引量:59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9
- 2014年
- 胫骨平台骨折又称胫骨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扭伤、坠落伤等轻度暴力亦可造成此类骨折,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占所有胫骨平台骨折的8% ~ 15%,由于受到后外侧腓骨头的遮挡,膝关节后侧又有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走行,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块的复位与固定存在诸多困难,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难点之一,近年来,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相关的研究已有不少,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胡孙君张英琪张世民
- 关键词:胫骨髁骨折后外侧全身骨折坠落伤腓骨头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隐性失血
-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对其隐性失血的认识.<br>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1月至7月,采取PFNA治疗的6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
- 祝晓忠张世民王欣张英琪陈文韬周家钤俞光荣
- 关键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隐性失血围手术期
- 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手术入路的深层解剖及后外侧与后内侧比较被引量:29
- 2015年
- 目的对比膝关节后内侧与后外侧入路所需显露的深层解剖结构,分析探讨其局限性与损伤重要结构的风险。方法 5个成人下肢尸体标本,解剖测量胫前动静脉穿过骨间膜上裂孔的位置和腓骨头对胫骨后外侧平台的遮挡面积比例;观察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需要显露的深层结构。结合解剖研究,临床应用20例,比较两种入路的优缺点。结果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主要有下列3个缺点:(1)胫前血管束向前穿过胫腓骨间膜上裂孔,三根血管纵向宽度在1 cm左右,其前穿点距离关节面和腓骨头最高点距离平均4.93 cm和3.77 cm;其上方伴行静脉,距二者的距离分别是4.41 cm和3.25 cm,影响切口的纵向显露;(2)腓骨头遮盖后外侧象限平均61.7%,阻挡向外的横向显露宽度;(3)显露后外侧关节面,需破坏部分后外侧角结构,包括腘肌肌腱复合体、韧带、关节囊等。结论显露孤立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可能更为合适。
- 胡孙君张世民张英琪杜守超马卓姚勐炜张凯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
- 低分子肝素对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危象的预防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危象的发生,提高皮瓣存活质量。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创面17人,共19指,皮瓣面积1.8cm×1.4cm~3.5cm×2.5cm,蒂长1.5cm~2.2cm。术后除常规处理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IU,每日一次,共5d。术后观察皮瓣血液循环情况。结果皮瓣早期血液循环良好。皮瓣持续渗血时间及渗血量较多,在皮瓣外形成质软的凝血块,用药过程中皮瓣边缘不易形成黑色血痂,过程中均未出现静脉危象,所有皮瓣均存活且存活质量高。术后随访3周~6个月,皮瓣颜色和周围皮肤基本一致,质地较软,手指活动功能满意。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能延长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皮瓣渗血时间,减轻皮瓣早期静脉回流的负荷,有效预防皮瓣发生静脉危象,提高了皮瓣的存活质量。
- 王欣张世民祝晓忠张英琪俞光荣
- 关键词:外科皮瓣逆行岛状皮瓣低分子肝素静脉危象
- 一种适用于双足矫正的拇外翻矫正鞋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双足矫正的拇外翻矫正鞋,包括一对矫正鞋,所述一对矫正鞋由成对称的两只矫正鞋组成;所述矫正鞋包括宽头鞋底、宽包头鞋帮、拇趾矫正带;所述宽包头鞋帮其内侧前端位置设有通孔,所述拇趾矫正带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
- 赵有光唐申妃杨云峰周海超张宇雷俞光荣李兵朱辉夏江于涛尤春芳陈伟管旭东吴军录张英琪张锦程刘务朝
- 文献传递
- 膝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保残重建术后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保留残端重建术后大脑皮质功能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6±10)岁]左膝前交叉韧带断裂、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保残重建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入选具有可比性的健康对照17位。于重建术后2~12周进行静息态核磁共振脑功能扫描。采用SPM8软件包和RESTplus软件进行预处理,计算两组大脑低频振幅(ALFF)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值,分别对两组受试者ALFF及fALFF进行双样本t检验,并采用AlphaSim进行多重检验校正,对照研究患者脑功能异常活动特征。结果与对照比较,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重建术后患者大脑ALFF在双侧中央扣带回、累及辅助运动区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校正前P<0.01,AlphaSim校正后P<0.05)。fALFF激活簇1在大脑右侧中央后回、累及右侧顶下小叶、右侧缘上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校正前P<0.01,AlphaSim校正后P<0.05);激活簇2在右侧中央扣带回、累及右侧辅助运动区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校正前P<0.01,AlphaSim校正后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保残重建术后,患者大脑运动感觉和调控有关的皮质活动发生异常改变。
- 王家骐刘浩王湘彬张英琪王树青史鹰勤张敏赵小虎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远端动力化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骨不连1例被引量:2
- 2015年
- 患者,男,47岁,因车祸后左髋部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2 h入院。X线片示左侧逆股骨转子间骨折,诊断为左侧逆股骨转子间骨折(AO 31-A3型)。患者入院后第2天在全身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选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10 mm,长度200 mm)固定。术后患者伤口一期愈合,
- 胡孙君张英琪张世民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骨不连髓内钉动力化
- 股骨近端外侧壁的骨折特征地图研究被引量:26
- 2017年
- 目的通过骨折地图技术,明确股骨近端外侧壁的骨折特征,为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集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CT数据,进行分割建模、虚拟复位。其中有56例发生外侧壁骨折,测量其外侧壁及骨折区宽度、高度、面积,骨折线走行等参数,并在3D重建模型上绘制骨折特征地图。结果 96例患者中56例有外侧壁骨折,其中A2型71.4%(40例),外侧壁骨折块平均宽度(10.1±6.0)mm,高度(23.1±11.3)mm,面积(158.5±105.2)mm2,占外侧壁面积(12.1±8.1)%,骨折线与水平面成角(64.6±14.5)°;A3型28.6%(16例),外侧壁骨折块平均宽度(26.0±7.0)mm,高度(38.8±11.7)mm,面积(860.1±357.0)mm2,占外侧壁面积(64.5±25.9)%,骨折线与水平面成角(30.2±39.6)°。结论不同类型转子间骨折的外侧壁特征有明显差异,通过骨折地图技术可直观展现骨折信息,可为制作转子间骨折模型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张英琪张世民熊文峰马卓杜守超胡孙君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 内踝后穿支筋膜皮下瓣的解剖与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介绍内踝后穿支筋膜皮下瓣的血管解剖基础与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解剖24侧新鲜下肢灌注标本,观察内踝后间隙内胫后动脉发出的穿支血管情况。临床切取内踝后穿支筋膜皮下瓣,翻转修复跟内侧创伤缺损5例。结果内踝后间隙长约4cm,前界为内踝及趾长屈肌腱,后方为跟腱,表面为深筋膜覆盖,间隙内有疏松脂肪组织。在内踝后间隙内走行的胫后动脉发出2-3条皮肤穿支血管,口径0.1~0.7 mm,一般小于0.5 mm,但数量恒定。内踝后穿支与上方的胫后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血管间有互补性,在筋膜表面和皮下组织中有丰富血管吻合。临床上以内踝后穿支血管为轴点(内踝最下缘上方1~2 cm),设计切取远端蒂筋膜皮下瓣,面积5~6 cm×6~12 cm,修复5例跟骨开放性骨折的内侧创面,筋膜瓣均成活。结论内踝后穿支筋膜皮下瓣相对传统的肌间隔穿支血管组织瓣,其旋转轴点下移,减少小腿供区损伤,无静脉回流障碍,受区组织柔软活动度好,更适合修复足跟内侧的创面。
- 张英琪张世民
- 关键词:胫后动脉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隐性失血
-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对其隐性失血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1月月,...
- 祝晓忠张世民王欣张英琪陈文韬周家钤俞光荣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骨折内固定术PFNA老年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