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筠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出血
  • 4篇动脉瘤
  • 4篇脑出血
  • 4篇高血压
  • 4篇高血压脑出血
  • 3篇颅内
  • 2篇动眼神经
  • 2篇压迫性
  • 2篇眼神经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脑出血患者
  • 2篇内皮
  • 2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出血患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导向管
  • 1篇定位装置
  • 1篇动物

机构

  • 11篇吉林医药学院...
  • 5篇吉林医药学院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11篇张筠
  • 4篇张琦玮
  • 4篇张以忠
  • 3篇倪平
  • 3篇赵维刚
  • 2篇王铁峰
  • 2篇国健
  • 2篇张颖
  • 2篇唐晶
  • 2篇许月坤
  • 1篇杨伟
  • 1篇魏学武
  • 1篇罗祺
  • 1篇周松花
  • 1篇淡以锐
  • 1篇张锐
  • 1篇王琪
  • 1篇秦迎新
  • 1篇齐玲
  • 1篇牛松青

传媒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吉林医药学院...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医学信息(下...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眼神经压迫性损害的动物实验与临床分析
2011年
动眼神经麻痹是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脑神经损害并发症,其恢复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关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深受广大神经外科医生的重视。近年来,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时机、治疗方法选择等临床研究较多,但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损害的动物模型、动眼神经损害的病理改变等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
赵维刚罗祺王铁峰国健张琦玮周松花牛松青张筠张锐秦迎新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脑神经损害动物实验压迫性颅内动脉瘤
高血压脑出血CT影像与早期死亡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归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CT检查。结果出血量、出血部位、环池受压程度与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死亡高度相关。结论出血量≥100mL,环池重度受压量是早期死亡重要因素。
张筠张以忠谷景先倪平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CT表现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CT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44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44例;低密度区41例;脑实质内出血灶39例,呈单发或多发,直径小于2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体、基底节区和脑干;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结论44例临床分析表明,头颅CT检查在脑DAI的早期诊治中具有积极意义。
张筠魏学武张以忠倪平杨伟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CT
一种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定位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定位装置,其包括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固定有横向的床板,所述床板上通过驱动机构安装有可横向移动的矩形管,且矩形管上通过安装机构安装有可升降的安装箱,所述安...
张筠唐晶张颖张以忠王琪
一种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救冷敷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救冷敷装置,其包括固定于移动座上的床板,所述床板上设置有用于对头部降温的头部降温机构以及用于对背部降温的背部降温机构,所述头部降温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床板一端的倾斜的中空托板,且中空托...
唐晶张筠张颖张鑫李峥
颅内囊性动脉瘤实验室指标表达及意义
2021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颅内囊性动脉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囊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3月1日—2019年6月1日选取7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为A组,25例单发囊性动脉瘤患者为B组,2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MMP-2、MMP-9、VEGF表达以及临床意义。结果A组、B组MMP-2、MMP-9、VEGF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MMP-2、MMP-9、VEGF过度表达均可对颅内多发囊性动脉瘤具有重要影响.
张琦玮张筠许月坤李峥
关键词:颅内囊性动脉瘤
动眼神经脑池段压迫性损害动物模型建立
2012年
目的建立适用于动眼神经脑池段压迫性损害病理变化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 10只新西兰白兔显微手术暴露兔动眼神经脑池段及其邻近的后交通动脉,在两者之间放入6F硅胶管压迫动眼神经,压迫损害造成动眼神经麻痹。结果实验手术均被所有实验兔耐受,胶管直接压迫动眼神经脑池段迅速引起兔动眼神经损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动眼神经麻痹。结论应用于动眼神经脑池段压迫性损害病理变化研究的动物模型已经建立,此模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有益于动脉瘤动眼神经麻痹的病理研究。
赵维刚刘铁王铁峰国健张琦玮张筠
关键词:动眼神经动脉瘤病理学
亚低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前后血液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变化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4月,笔者对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亚低温治疗前后血液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 3组治疗前后血ET和NO水平比较,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ET和NO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治疗后第7天ET和NO水平明显下降,且亚低温组下降更明显。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中ET和NO的释放,改善脑灌注,保护内皮,减轻神经毒性,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张筠齐玲张以忠谷景先淡以锐
关键词:亚低温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氧化氮内皮素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糖增高及预后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归分析2007年6月~2010年3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糖实验室检查。结果:入院时血糖值越高,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结论:血糖≥10mmol/L是早期死亡重要因素。
张筠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血糖
研究CTA、MRA分别联合MMP-9、Caspase-3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CTA、MRA分别联合MMP-9、Caspase-3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7例(研究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参照组),对比CTA、MRA分别联合MMP-9、Caspase-3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情况。结果研究组MMP-9、Caspase-3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CTA联合血清指标检测用于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10%、75.00%、89.19%,高于MRA联合血清检测的72.41%、37.50%、64.86%,差异明显(P<0.05)。结论 CTA联合MMP-9、Caspase-3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更具应用价值。
张琦玮张筠许月坤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清检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