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
- 作品数:57 被引量:79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住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预后分析
- 张春林郑宏庭王慧张瑞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介入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药物治疗,介入组采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观察比较2组术后12周、24周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无痛最大行走距离的变化情况。结果介入组在术后12周和24周的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无痛最大行走距离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24周与12周比较,各项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优于传统药物治疗,是临床可行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方式。
- 张瑞童强徐静王慧周厚地成军
- 关键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 糖尿病病患者使用DPP4抑制剂对皮肤疾病新生风险影响:一项随机临床试验meta分析
- 目的 DPP-4i说明书提到鉴于非临床毒理学动物试验出现皮肤病变,我们需要在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管理中观察其皮肤情况.目前已有一些临床研究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DPP-4i出现皮肤疾病新生,但由于这些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且...
- 张瑞郑宏庭周厚地童强管凌志王慧
- 2型糖尿病血浆胰岛素变化幅度与酮症倾向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 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酮症倾向,这与其胰岛素水平绝对缺乏有关,而2型糖尿病患者中是否存在类似情况,酮症的发生倾向与胰岛素绝对值有关还是与胰岛素变化值有关,我们通过胰岛素释放试验的过程,研究哪类患者具有易发生酮症的倾向...
- 周厚地郑宏庭周先利王慧游靖宜张瑞
- DPP4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疾病新生风险影响:一项随机临床试验meta分析
- 张瑞郑宏庭周厚地童强王慧
- 局部使用Nrf2信号通路激动剂促进糖尿病皮肤创口愈合作用的机制研究
- 目的 慢性皮肤溃疡经久不愈,最终导致截肢,是糖尿病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亟待研究解决.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硫辛酸——这一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常用药物可以激活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相关信号通路,进一步研究提...
- 隆敏郑宏庭张瑞Wondrak GTZhang DD
- 胃转流手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研究胃转流手术(gastric bypass,GBP)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完成的7例胃转流手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血糖恢复正常,糖尿病达到临床治愈。术后1个月血脂恢复正常。结论通过胃转流手术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体质量、血脂短期内可获得良好控制。
- 杨静张朝军郑宏庭徐静张瑞谢崇凡
- 关键词:胃转流术肥胖血脂
- DPP-4i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 目的 通过观察DPP-4抑制剂(DPP-4i)对肿瘤细胞迁移与侵袭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其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机制,为临床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制定合理降糖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
- 王慧刘羞菲张琳琳张瑞管凌志徐静童强郑宏庭
- 氧化应激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保护作用
- 王小翠王慧张瑞管凌志郑宏庭
- 非布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4
- 2018年
-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DN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3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6例)、B组(47例)、C组(44例)。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A组患者口服别嘌醇片,起始剂量0.05 g,bid;2周后增至0.10 g,bid。B组患者口服苯溴马隆片50 mg,qd。C组患者口服非布司他片,起始剂量40 mg,qd;2周后增至80 mg,q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尿酸(S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C组各有4、6、3例患者脱落。B、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7.8%、85.4%)显著高于A组(7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SUA、Scr、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3组患者S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指标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3组患者SUA水平均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显著降低,且B、C组显著低于A组;A、C组患者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组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B组显著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患者Scr、BUN水平与治疗后4周比较,B、C组SUA水平比较,A、C组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20%)显著低于A、B组(25.58%、2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降低2型DN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SUA水平的效果优于别嘌醇,且对肾功能的影响小,安全性更高。
- 张春林王小翠王慧童强张瑞
- 关键词:非布司他别嘌醇苯溴马隆2型糖尿病肾病高尿酸血症血尿素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