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灿华
-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米索前列醇预防妊高征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96例妊高征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41例,术中打开腹膜时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45例,胎儿娩出后,宫体肌内注射缩宫素20U,再静脉滴注缩宫素20U。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2h内出血量。结果术中及术后2h平均出血量,研究组为242.6±86.2ml,对照组为344.3±18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较强,能较好地预防妊高征剖宫产术后出血。
- 何红芬张灿华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米索前列醇
- 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用于颈丛麻醉镇静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使用咪达唑仑加芬太尼用于颈丛麻醉镇静的有用性,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对80例择期颈部手术患者分四组,每组20例Ⅰ~Ⅲ组为不同剂量(芬太尼加咪达唑仑),Ⅳ组为对照组,使用哌替啶+氟哌利多,每组20例。结果:四组均有镇静作用,Ⅰ~Ⅲ组随着剂量加大镇静遗忘效果增强,效果优于对照组Ⅳ组。结论:咪达唑仑加芬太尼用颈丛麻醉镇静,遗忘有良好效果。
- 杨红华余鸭全张灿华
- 关键词:咪达唑仑芬太尼颈丛神经传导阻滞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分析
- 2003年
-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服用米非司酮,对照组(60例)服维生素C片。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B超测定子宫肌瘤体积、监测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孕激素(P)、雌二醇(E2)及肝功能、血肌酐。于第2年选取治疗组30例再次服药3个月,服药方法及监测项目同第l疗程。结果: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效率100%。1个疗程治愈率达6.67%,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35.10%,停药半年后子宫肌瘤缓慢增长。复发率达30.00%。第二次服药后子宫肌瘤体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缩小≥50.20%,激素水平变化与第1次服药相同。再次服药治疗子宫肌瘤体积比第1次服药缩小幅度大(P<0.05),再次服药后子宫肌瘤增长慢(P<0.01)。治愈率增高达13.33%(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近期有效率高、但易复发;多疗程治疗可降低复发率,而且对内分泌造成的影响是可复性的。
- 何红芬黄丽华张灿华
-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维生素C片
- 曲马多超前镇痛在全凭静脉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评价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评价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曲马多超前镇痛两种用药模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90例ASA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随机分为3组;以丙泊酚、芬太尼、琥珀胆碱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T_1组术前静注曲马多100mg,T_2组于术前、术毕分别静注100mg曲马多,C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线。观察术后苏醒时间及质量,术后随访24h VAS疼痛评分、镇痛药使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后苏醒时间3组无明显差异,但15min时镇痛评分T_2组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30min之后3组无明显差异;术后虽然T_1组0.5、1、2h 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但仍有10例患者另外使用了镇痛药;T_2组24h内各时点VAS评分都很低,0.5、1、2、4、6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T_1组(P<0.05),且无人另外使用镇痛药;T_2组主诉视物模糊的患者显著多于另外两组,但术后1h均明显改善.结论仅术前静注曲马多产生的超前镇痛作用是有限的,曲马多术前和术毕各100mg静注可产生满意的超前镇痛效果,能有效地解除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后的疼痛,但术后早期可能镇静较深,还需加强监护。
- 张灿华何红芬刘国峰
- 关键词:曲马多超前镇痛妇科腹腔镜手术全凭静脉麻醉
-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07年
- 刘国锋张灿华李剑刚余鸭全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阻滞左旋布比卡因
- 糖尿病合并妊娠65例母婴并发症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妊娠者血糖控制与母婴并发症的关系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两组比较母婴并发症。结果血糖控制不良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为32.36%,酮症酸中毒(DKA)为20.56%,胎儿宫内窘迫为27.16%。胎膜早破为50.00%,其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5)。应用饮食疗法+人胰岛紊治疗+运动锻炼+孕期管理及渠入糖尿病知识教育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母婴妊娠结局。结论综合治疗积极控制血糖,对减少母婴并发症起关键性作用。
- 何红芬张灿华李红
- 关键词:糖尿病妊娠血糖母婴并发症
- 不同麻醉诱导下小儿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 2008年
- 目的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比较小儿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评价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58例1~6岁的患儿被随机分成P、PF及PF1组,P组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PF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PF1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同时吸入3%异氟醚。所有患儿由同一位医生进行气管插管,记录其麻醉前以及插管前、后的心率和血压。结果插管后P组的心率和血压最高,不仅显著高于插管前,还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PF组插管后的心率和血压虽然也高于插管前,但低于P组,而且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1组插管后的血压仅略高于插管前,但比基础值低(P<0.05),在3组中最低(P<0.05),且升幅最小(P<0.05),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幅分别为10%和24%。结论给患儿插管时联合应用硫喷妥钠、芬太尼和异氟醚,心血管反应最小,提示可以较好地抑制插管所至的应激反应。
- 张灿华刘国锋余鸭全
- 关键词:异氟醚小儿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
- 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硝酸甘油减轻中性粒细胞对肺的损伤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硝酸甘油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11例行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例)和试验组(5例)。试验组在手术切皮后即予硝酸甘油5mg/(kg?min),直到体外循环结束后2h,比较肝素化后体外循环前(T1)、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T2)、体外循环结束后2h(T3)和体外循环结束后24h(T4)4个时间点中性粒细胞计数、弹性蛋白酶浓度、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术后监护室内机械辅助通气时间的差别。结果体外循环后,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弹性蛋白酶浓度及PA-aO2均明显上升(P值均<0.05)。两组PA-aO2及试验组弹性蛋白酶浓度在T4时间点恢复至术前水平。同组内动、静脉血之间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在T2时间点,空白对照组桡动脉血弹性蛋白酶浓度为(1189.82±381.51)ng/mL,明显高于颈内静脉血的(674.01±359.40)ng/mL(P<0.05);试验组桡动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为(11.06±6.38)×109/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4.51±2.61)×109/L(P<0.05);而试验组PA-aO2为(124.20±43.45)mmHg(1mmHg=0.133kPa),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209.61±66.35)mmHg(P>0.05)。两组术后在监护室机械通气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硝酸甘油可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肺内聚集和激活,减少弹性蛋白酶的释放,产生肺保护作用。
- 张灿华刘国锋余鸭全
- 关键词:体外循环硝酸甘油中性粒细胞肺保护
- 持续性硬膜外微泵法镇痛分娩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持续性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 ,施行持续性硬膜外阻滞 ,同期同条件的 5 0例产妇作对照。观察镇痛效果、两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使用催产素情况及新生儿Ap gar评分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镇痛有效率高 ,宫颈扩张速率镇痛组较对照组快 (P <0 0 1) ,两组第 2产程时间、产后 2 4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 (1min)、催产素使用率 ,顺产、助产、剖宫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持续性硬膜外镇痛分娩中 ,镇痛效果确切、安全 。
- 张灿华何红芬刘国锋李红
-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微量注射泵无痛分娩分娩镇痛
- 七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七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后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6例。S组采用主动脉开放时经体外循环机空氧混合器给予2.0%七氟烷,持续15 min,C组无以上处理,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_1)、3 h(T_2)、24 h(T3)采集颈内静脉血,离心10 min,上清液置于EP管于-20℃保存。检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 Tn 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并对术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T_1、T_2和T3时间点血清c Tn I、CK、CK-MB和LDH水平均较T_0明显升高(P<0.01)。S组患者c Tn I水平在T3时间点明显低于C组(P<0.01),CK在T_2和T3时间点均低于C组(P<0.01和P<0.05),CK-MB在T_1时间点显著低于C组(P<0.01),LDH在T_1、T_2和T3时间均明显低于C组(P<0.01);2组患者手术中的一般情况及术后使用多巴胺的总量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以降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张灿华
-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七氟烷心肌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