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军

作品数:25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心电
  • 6篇动脉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电图
  • 5篇心电图
  • 5篇综合征
  • 3篇生化
  • 3篇生化标志
  • 3篇生化标志物
  • 3篇急性冠脉
  • 3篇急性冠脉综合...
  • 3篇冠脉
  • 3篇冠脉综合征
  • 3篇标志物
  • 2篇蛋白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心病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机构

  • 22篇皖南医学院弋...
  • 9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4篇张永军
  • 8篇汤圣兴
  • 4篇叶艇
  • 3篇汪俊元
  • 3篇徐尚银
  • 3篇朱正才
  • 3篇查春光
  • 2篇程陶玲
  • 2篇徐舒
  • 2篇王德国
  • 2篇张永军
  • 2篇艾阳
  • 2篇朱正国
  • 1篇夏朝红
  • 1篇俞国华
  • 1篇李必龙
  • 1篇范剑锋
  • 1篇汤俐文
  • 1篇曹蘅
  • 1篇袁永杰

传媒

  • 4篇皖南医学院学...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医药前沿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模拟”12导联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各波段比较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分析“半模拟”12导联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异同之处,为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比较200例正常人采用“半模拟”12导联及常规12导联记录的心电图各波段。结果“半模拟”12导联心电图无论是平卧位还是直立位,P波的形态、方向均几乎与常规一致,P波振幅普遍较常规增高,有8%的人直立位时表现为“肺型”P波;QRS波的形态在胸导联Vl~V6及肢导联aVR与常规相似;在“半模拟”Ⅲ、aVF导联ST段表现与常规符合率较低穴81.5~88%雪,其余导联的符合率较高,>90%。有少数受检者部分导联ST段压低≥0.05mV,无一例超过0.1mV。T波在平卧位“半模拟”Ⅰ、Ⅱ、V1~V6导联与常规导联符合率较高,为99%~100%;“半模拟”12导联未见异常U波出现。结论如果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标准,ST段压低超过0.1mV有病理意义的可能性大,胸导联QRS波形较肢导联QRS波形对室性心律失常定位较准确,出现异常U波有病理意义。“半模拟”12导联心电图表现的左室肥大、右室肥大、异常深Q波不可轻率诊断。
查春光俞国华汤俐文袁励张永军徐尚银徐舒鲁其乐叶艇
关键词:12导联心电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12导联动态心电图
Lorenz散点图的临床应用进展
2024年
近年来Lorenz散点图分析方法逐渐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Lorenz散点图是心率变异性的典型非线性分析方法,可用于它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根据变化的Lorenz散点图图形和其规律性可对窦房结功能和心律失常进行诊断。基于Lorenz散点图分析方法,动态心电图对复杂心电图,特别是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明显提高。Lorenz散点图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樊紫青张永军
关键词:LORENZ散点图心率变异性窦房结功能心律失常
QT离散度和JT离散度对冠心病血瘀证型辨证的指导价值袁永杰,张永军,韩诚正
2019年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和JT离散度(JTd)对冠心病血瘀证型辨证的指导价值。方法:我院的冠心病患者246例,根据望、闻、问、切被分为:瘀血阻滞(71例),痰痹心阳(42例),肝、肾阴虚(44例),气阴两虚(54例),心肾阳虚(35例)等5组,观察患者QTd、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JTd、校正后JT间期离散度(JTcd)在各证型的水平及其预测瘀血阻滞的价值。结果:与痰痹心阳,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和心肾阳虚证型患者比较,瘀血阻滞证型患者QTd[(72.21±16.48)ms,(50.89±12.77)ms,(49.17±7.91)ms,(62.54±12.80)ms比(82.30±19.05)ms]、QTcd[(73.82±18.72)ms,(51.41±12.81)ms,(51.12±9.73)ms,(62.48±13.35)ms比(87.75±20.72)ms]、JTd[(74.54±16.83)ms,(52.18±12.68)ms,(51.50±10.78)ms,(64.75±12.30)ms比(89.43±24.40)ms]、JTcd[(75.14±21.05)ms,(54.93±11.41)ms,(52.90±10.03)ms,(65.26±12.72)ms比(91.98±24.22)ms]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QTd、QTcd、JTd、JTcd预测冠心病瘀血阻滞的曲线下面积为分别为0.832、0.861、0.856、0.85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0.77ms、69.83ms、77.80ms和77.51ms。结论:冠心病瘀血阻滞证型患者心电图QTd和JTd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对于指导冠心病辨证分型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袁永杰张永军韩诚正
关键词:冠心病心电描记术证候
远程心电诊断危急值管理和质控系统关键问题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远程心电信息系统在优化心电检查流程,提高医师工作效率,推进分级诊疗,及时诊断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危急重症心电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运行中也有一些问题亟须解决,涉及心电图危急值管理、心电诊断和质控水平提升等。通过心电图危急值的编制与分级、危急值传输队列排序、优先诊断、危急值心电图标记和预警,以及心电图危急值基层医院接诊技术指导、心电图危急值患者的随访与诊疗质量评价,构建完善的心电图危急值管理系统。通过心电图图像质量比对、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时间质量管理、心电信息联网基层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的制定,切实加强心电远程诊断质量控制。通过心电图危急值管理和心电远程诊断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与完善,能更好地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远程心电监护和随访,实现优质卫生资源的共享。
张永军
心率变异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心率变异性由连续心跳间隔时间的变化组成。健康心脏的振荡是复杂且不断变化的,这使得心血管系统能够迅速调整,以应对突然出现的生理和心理挑战,从而保持体内平衡。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仍是我国心血管疾病中的危急重症,如何评估其严重程度及预测不良预后仍是研究热点。该文对心率变异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方杨颖(综述)张永军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急性冠脉综合征自主神经
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在诊断学课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4年
诊断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重点培养医学生正确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其教学质量与医学生日后的岗位胜任力关系密切。为解决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手段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欠佳等问题,本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皖南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着重从课前准备、学情分析、BOPPPS(bridge-in,objective,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 learning,post-assessment,summary)与小规模个性化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等教学模型的构建,课中参与式学习、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课后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参与的客观机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等方面入手,打造诊断学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位一体”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及“全程信息化”考核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临床诊断思维及人文素养等方面均得到一定的提升,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杨涛周文娇丁昆张璇张永军
关键词:诊断学混合式教学课程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教育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危重症,血液中生化标志物的测定是反映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生化标志物凭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在ACS诊断和危险分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骨髓相关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缺血修饰蛋白、妊娠相关蛋白A和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5种生化标志物在ACS中的临床应用和最新进展。
张永军汤圣兴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生化标志物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将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的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对照,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1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同期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80.56%、特异度68.00%、阳性预测值为78.38%、符合率为75.41%。多支病变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高于单支病变(P<0.05)。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比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尤其对多支血管病变患者。
张永军曹蘅查春光程陶玲叶艇
关键词: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骨髓相关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相关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胸痛发作3 h内就诊患者8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临床最终诊断,将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非缺血性胸痛组。分别在胸痛0~3 h、3~6 h、6~12 h采血检测骨髓相关蛋白,比较不同时段、不同取样途径骨髓相关蛋白变化规律。结果胸痛0~3 h、3~6 h和6~12 h骨髓相关蛋白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血和同期外周静脉血骨髓相关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0~6 h骨髓相关蛋白受试者作业特征曲线,最适cut-off值为8.5 mg/L,受试者作业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8(95%CI 0.815~0.981),灵敏度为60.7%,特异度为95.0%。结论骨髓相关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作为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生化标志物。
张永军汤圣兴朱正才汪俊元朱正国艾阳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生化标志物
运动平板试验中收缩压异常反应的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运动平板负荷试验(ETT)中收缩压异常反应的意义。方法:选择同时经ET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可疑冠心病患者71例。分别用ST段偏移异常(公认指标)及收缩压反应异常(新指标)判断ETT结果,再分别与CAG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根据新指标判断的ETT阳性检出率与CAG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指标不宜作为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的独立判断指标。
查春光张永军程陶玲叶艇徐尚银徐舒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运动平板试验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