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柯
- 作品数:35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德文语境中的朱熹思想——对朱熹思想之德语接受史的考察与反思被引量:2
- 2013年
- 德国汉学界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和研究长期以来存在重视先秦、轻视宋明的倾向,但德语世界对朱熹思想的译介活动和阐释工作也并非没有其积极的一面,这主要体现在其译介活动的悠久历史和阐释工作的层出不穷上。对朱熹思想在德语世界中的接受进程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为一场真正对话做好准备,然而目前所看到的德语世界的朱熹思想研究大都不能令人满意,都还难以经得起学术性的严格推敲,这一现象反过来必然促使我们去深入思考思想对话的真正本质。
- 张柯
- 关键词:理学中国哲学
- 论“形式显示”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实际位置被引量:3
- 2017年
- 探讨"形式显示"的实质含义,可以使我们更透彻地观察"形式显示"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定位:形式显示指示着一条"存在与时间"之路。通过对实际位置的阐明,我们就能在前后向度上对既有主流观点进行修正:其一,"形式显示"之思并非仅仅发端于1919年讲座,其源头还要更早;其二,"形式显示"之思并不仅存于早期海氏思想,而且以不同形式贯彻于其后期思想。我们对海氏思想的整体理解由此得到了重要推进。
- 张柯
- 真伪之辩——基于新近材料的“海德格尔事件”核心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新近出版的《海德格尔兄弟通信集》为"海德格尔事件"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文本资料,为澄清诸多疑难问题提供了一个关键契机。受此推动,本文将对"海德格尔事件"的核心问题展开追问:海德格尔在校长任职动机问题上的自我辩护是谎言还是事实?胡戈·奥特在其研究中批评海德格尔的辩护乃是撒谎,这一判断以种种变式影响着今天的《黑皮笔记》研究;但依据更多材料和更严谨的分析,可以看出奥特这一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工作存在严重漏洞,扭曲了事实,而多年来一直被质疑的海德格尔自我辩护反倒符合事实。这一发现不仅揭示出了重新全面解读"海德格尔事件"的必要性,而且推动着我们去沉思相关论战一再爆发的深层原因,这将有助于我们走上真正的疑难澄清之路。
- 张柯
- 关键词:奥特
- 过去之探基与未来之启思——论海德格尔“存在之终极学”的根本旨趣
- 2024年
- 存在之终极学是后期海德格尔的一种重要学说,但长期以来由于文本出版滞后的原因而罕被关注。存在之终极学在概念上命名着“终结即开端”的这种自行转向的存在之真理,在广义上意指通过臻于极端而自行转向的存在之真理,在狭义上意指海德格尔思想本身。存在之终极学的根本旨趣在于:首先,存在之终极学标志着海德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整体评判”的基础揭示;其次,存在之终极学既是海德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整体评判”的理论总结,同时又是海德格尔对本己思想的历史性定位;最后,存在之终极学是对同一者道路的争辩与沉思,对过去的探基与对未来的启思是统一的,我们对过去的深刻理解已经是在激活未来。
- 张柯黄璐
- 朱熹“理一分殊”问题中的二重性思辨——从《朱子哲学研究》相关探讨的不足与限度谈起被引量:1
- 2012年
- 学界以陈来《朱子哲学研究》为典范代表的对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的探讨大都遗漏掉了"理气问题为何决定着理一分殊问题"这一关键发问,因此导致了诸多耽搁。《朱子哲学研究》的理一分殊专题研究存在两类问题:其一,该研究始终只是在试图解析理一分殊问题的"复杂性"(含义),而没有真正思考该问题的"重要性"(意义);其二,该研究对理一分殊问题的义理分析未能真正阐明理一分殊问题与理气问题的内在关联。实质上,朱熹的理气问题乃是理之二重性问题,是终极视野中的"同一与差异"问题,故其必然决定了理一分殊问题在不同向度上的含义与意义。理一分殊问题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暗示出,理气问题如同通过其二重性思辨而构筑了一条关键道路,"理气先后"、"理气动静"、"理气同异"等问题乃是这同一道路的不同展示方式。所以,使得朱子成为古典中国最具严格哲思品性的独一无二之思想家的关键,就在于其对"理之二重性"的精思细证与丰富阐释。只有在同一与差异的问题视野中对这种二重性展开思辨,该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才能得到真正透视,进而将引领我们重新领悟在本己哲思道路上的处境与未来。
- 张柯
- 关键词:理一分殊二重性
- “西方哲学通论”教学方法改革初探被引量:1
- 2014年
- "西方哲学通论"课程是一门新设置的专业课程,它的基本定位是文科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基本目标是为文科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做出贡献,为此就需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认为这两方面的改革是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西方哲学通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使我们看到并确定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在授课对象的广度和教授内容的深度之间,通过努力和合理的规划,我们完全可以达成一个合理的、有机的平衡。
- 张柯
-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西方哲学通识教育
- 植根与转化——论海德格尔对待古典哲学传统的立场与方法被引量:2
- 2016年
- 海德格尔的思想可以看作是其与西方古典哲学传统(尤其是与希腊古典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一场漫长的对话,对这种宏观观照,研究者们并无多少异议,但对于较为具体的问题,如"海德格尔究竟是如何对待这一传统的"以及"这种‘对待’究竟意味着什么",人们却众说纷纭,意见分歧。
- 张柯
- 关键词:哲学传统意见分歧存在者《存在与时间》精神现象学意谓
- 海德格尔视野中舍勒思想的形态与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海德格尔非常重视舍勒思想,尤其对舍勒的哲学人类学思想予以高度赏识。个中原因在他为舍勒所做的"悼词"中得到了整体上的勾勒。舍勒的"整体发问"是基于整体关联的对人之所是的发问。对于海德格尔而言,这切近于他所思考的"人与存在的关联问题",而这种关联问题恰恰是海德格尔思想的"基础问题";并且,这一基础问题绝非仅仅是其本人思想的基础问题,更是西方思想本身从过去向未来的那个独一无二的、历史性的"基础问题"。
- 张柯
- 关键词:舍勒哲学人类学意向性
- 超越与自由——论前期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根据律”问题被引量:1
- 2011年
- 海德格尔在《论根据的本质》中探讨了莱布尼兹的"根据律",事实上是要为其本己的"存在论差异"思想拓宽通道。由于"存在论差异"思想需要"存在自身"与"真"的双重拓展,所以这种拓展具体发生在"超越与自由"问题的双重维度上,"超越"问题乃是"真"之维度,而"自由"问题则是"自身性"维度。海德格尔最终以"超越建构自身性"来实现了此双重维度的统一与融合,朝着追问"存在自身之真"这一基本问题的思想转向迈出了关键一步。
- 张柯
- 关键词:存在论差异
- 论海德格尔思想之“Dasein”概念的翻译窘境被引量:3
- 2010年
- 如何理解并翻译海德格尔的"Dasein"概念是一个难题,特别地,当海德格尔宣称"‘Dasein'是不可译的",这就将我们的翻译实践工作推向了一个窘迫境地。何以不可译?不仅因为海德格尔对此词的赋义迥然有别于其传统含义,更是因为Dasein一词的意义乃是理解海德格尔整体思想路径的关键。若能对此有所领悟,则我们就能从此翻译窘境中看到其中隐藏的积极意义。
- 张柯
- 关键词:DASEIN实存存在论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