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平
- 作品数:27 被引量:108H指数:7
- 供职机构: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太原市大气污染对65岁及以上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急性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太原市大气污染急性暴露对65岁及以上城市居民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交叉设计方法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太原市2003—2004年太原市大气污染与65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每日死亡率的关系,同时比较对称性双向对照设计和单向回顾性对照设计研究结果的差异。结果采用不同的对照选择方案,病例交叉设计的研究结果变化较大。采用双向1∶2对照设计,CO24h平均浓度每增加100μg/m3,对心血管疾病总死亡影响的OR值为1.000~1.013,心脏病OR值为1.000~1.024,缺血性心脏病OR值为1.005~1.032,心衰OR值为1.006~1.112,心肌梗塞OR值为1.009~1.050。CO48h平均浓度每增加100μg/m3,CO对心血管疾病总死亡影响的OR值为1.000~1.017,心脏病OR值为1.000~1.023,缺血性心脏病OR值为1.001~1.024,心衰OR值为1.007~1.124。在双向对照设计中未发现PM10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未发现空气污染物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论太原市城区目前的PM10、CO水平对65岁以上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有影响。
- 张晓平张燕萍封宝琴齐惠萍史建平李海平
- 关键词:病例交叉设计心脑血管疾病
- 太原市SARS病例血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我们对2003年春太原市SARS爆发期间感染的患者进行了血清学方面的研究,为SARS的深入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苏兵刘旭辉邓晓为张晓平王骥涛
- 关键词:SARS血清流行病学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2010年太原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HIV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太原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中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艾滋病/性病感染状况。[方法]2010年4~8月,对在太原市MSM人群聚集的活动场所对MSM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抗体。[结果]调查MSM 272人,平均年龄25.72岁,高中以上文化占84.93%;15~25岁占59.93%;未婚占84.93%。总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3.75%。272人中,最近6个月有79.78%的人与男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44.24%,其中13.82%与同性发生过商业性行为,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73.33%;有27.57%的MSM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40.00%。检测272人,HIV抗体阳性23例,阳性率8.46%;梅毒阳性37例,阳性率13.60%;丙型肝炎阳性1例,阳性率0.37%。[结论]太原市MSM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率较高,高危行为较普遍。
- 韩红梅林韩婷赵启玉车晓文张晓平
-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
- 2014年太原市城区常住人口死亡原因分析
- 2016年
- 目的 了解太原市城区常住人口死亡原因分布情况,为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居民死因分类方法采用ICD-10分类法。标化死亡率计算采用的年龄构成标准为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计算指标主要为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构成比。结果 2014年太原市城区常住人口居民标化死亡率为394.37/10万,男性为428.21/10万,女性为356.59/10万(P〈0.01);城区常住人口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15~44岁组人群前3位死因伤害、恶性肿瘤和心脏病,而45~64、≥65岁前3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结论 太原市城区常住人口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肺癌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为高发恶性肿瘤。
- 郭建娥马利刚张晓平
- 关键词:死因死因顺位常住人口
- 2005-2009年山西省太原市居民死因顺位分析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了解太原市居民死亡谱特征,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做出估计,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全市10县(区)死亡病例报告,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死亡病例数从大到小进行顺位分析,死因统计依据根本死因进行。结果 2005-2009年死因数据监测中前10位死因依次为缺血性心脏病、脑出血、脑梗死、肺恶性肿瘤、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胃恶性肿瘤、糖尿病、肝恶性肿瘤、交通事故、肺心病,太原市居民前10位死因占总死亡的58.78%。死因顺位在不同的年龄、性别和地区中有差异。结论太原市人群疾病死因顺位随年龄、性别、地区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应引起高度重视。应依据不同人群的死因分布特点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各类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 齐惠萍封宝琴张晓平张燕萍
- 关键词:死因顺位根本死因死因监测
- 太原市杏花岭区2007-2010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 2012年
- 目的 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太原市杏花岭区2007-2010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减寿年数,找到影响居民健康和死因最主要的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使用SPSS13.0和Excel2003软件来计算和分析居民各主要死因的构成比、顺位、潜在减寿年数及潜在寿命损失率.结果 太原市杏花岭区2007-2010年居民死亡人口总数为11 366人,全人群死亡率为4.94‰,男性死亡率为6.13‰,女性死亡率为3.69‰;全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心脑血管病,肿瘤,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居民全死因PYLL为89 903.30人年,PYLL减寿率为3.91%.全死因PYLL构成比顺位前5位依次是: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伤害,感染性疾病,其他慢性病.结论 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研究结果 显示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伤害、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病依旧是今后工作的重心所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慢性病的教育与防治,根据疾病发生的规律制定有效的疾病干预策略和措施.
- 胡鼎倪芳张晓平王洪奇
- 关键词:主要死因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
- 太原市2007年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统计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封宝琴苏兵张晓平史建平李晋芬
- 关键词:恶性肿瘤肿瘤防治工作
- 太原市儿童急性呼吸系统症状与大气中颗粒物等环境因素的关系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空气污染与儿童呼吸系统症状的关系。方法于2005年应用病例交叉设计对太原市254名7~11岁儿童呼吸系统症状与大气中PM10浓度等相关环境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儿童呼吸系统症状发生2、3d前空气中PM10浓度每增加10μg/m3,儿童咳嗽的概率分别增加0.070、0.175倍;咽痛增加0.160、0.212倍。症状发生3d前空气中PM10浓度每增加10μg/m3,流涕发生的概率增加0.085倍;发生鼻塞的概率增加0.11倍。症状发生3d前平均风速每增加10m/s,患鼻塞概率增加0.098倍。结论儿童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流涕、鼻塞和咽痛)发生率的增加与大气中PM10浓度的上升有关联。
- 刘力杜银梅张晓平任展红史建平
- 关键词:空气污染病例交叉设计
- 2003年太原市SARS控制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 2005年
- 赵宝新苏兵张晓平何进凯梅林
- 关键词:干预措施确诊病例死亡病例
- 太原市颗粒物空气污染对死亡率发病率影响的剂量反应关系
- 张燕萍赵宝新李跃宇蒋秋静刘力李晋芬封宝琴张志琴张晓平李海平
- 该研究应用环境流行病学Poisson广义可加模型,选择太原市主要大气污染物PM10为暴露变量,健康数据选择太原市2004~2005年死因监测数据和2001年6月~2004年12月12所主要住院病例数据库,进行了太原市颗粒...
- 关键词:
- 关键词:剂量反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