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11篇病理
  • 10篇肿瘤
  • 10篇临床病理
  • 10篇免疫
  • 6篇病理分析
  • 5篇腺癌
  • 5篇临床病理分析
  • 5篇免疫组化
  • 4篇上皮
  • 4篇抗原
  • 4篇甲状腺
  • 3篇乳腺
  • 3篇上皮样
  • 3篇组织化学
  • 3篇淋巴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表达及意义
  • 2篇血管

机构

  • 17篇淮安市第一人...
  • 7篇涟水县人民医...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淮安市涟水县...

作者

  • 25篇张昶
  • 11篇吴健
  • 3篇孙苏安
  • 3篇周武碧
  • 2篇刘海燕
  • 2篇朱亚宁
  • 1篇唐海燕
  • 1篇周爱军
  • 1篇李秀芳
  • 1篇张秀红
  • 1篇金云
  • 1篇汤宏志
  • 1篇齐惠华
  • 1篇王坚
  • 1篇刘海燕

传媒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肿瘤基础与临...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浙江肿瘤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7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霍奇金淋巴瘤1例被引量:1
2007年
张昶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肺癌淋巴结外手术治疗
乳腺叶状肿瘤17例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肿瘤,过去称为叶状囊肉瘤,WHO乳腺肿瘤分类中将其命名为叶状肿瘤。临床和病理表现多样,生物学行为多变难测,临床上常被当作纤维腺瘤处理而导致肿瘤复发。因此诊断和处理常较困难,为此笔者将本科1999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乳腺叶状肿瘤17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与病理学特点分析。
唐海燕齐惠华张昶
关键词:叶状肿瘤乳腺病理乳腺切除术
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内树突状细胞呈HLA-DR抗原表达细胞的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内树突状细胞、呈HLA-DR抗原表达细胞引起的抗肿瘤免疫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S-100蛋白阳性的树突状细胞及呈HLA-DR抗原阳性表达的细胞。结果: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缺乏树突状细胞(2/22,占9.09%),数量明显少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138/138,占100%),癌细胞的HLA-DR抗原阳性表达(4/22,占18.1%)明显少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106/138,占76.8%)。结论: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缺乏由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及HLA-DR抗原阳性表达的癌细胞引起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张昶吴健周武碧
关键词:抗肿瘤免疫树突状细胞HLA-DR抗原表达预后
十二指肠神经节细胞副神经节瘤一例
2011年
患者男,46岁.大便带血1年余,曾于2009年4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收入本院,当时无其他伴随症状.患者无家族遗传性疾病.本次无明显恶心、呕吐,无反酸等症状.肠镜示十二指肠乳头处肠腔内见一8cm×8cm×6 cm肿物,表面光滑.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全麻下行十二指肠肿瘤切除并送病理.巨检:十二指肠肿瘤椭圆形肿物1个,可见部分包膜,表面光滑,大小8 cm×8cm×6cm,灰白色,实性,质软.镜检:肿瘤组织位于十二指肠黏膜下,团块、结节状.肿瘤细胞由三部分组成:上皮样细胞、神经节细胞样细胞、梭形细胞.梭形细胞呈束状或片状分布.上皮样细胞散在分布于梭形细胞间,形成大小不等腺样结构.神经节细胞样细胞(图1)小巢状分布,每巢1~6个神经节细胞样细胞.
张昶吴健朱亚宁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副神经节瘤家族遗传性疾病上皮样细胞十二指肠肿瘤腹部B超检查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观察
2007年
目的报道一例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对手术切除的肾脏及其肿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6岁。右肾下极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肾脏实质,界限清楚,向邻近肾脏实质推挤状生长,无浸润。大小约为12.5cm×9.5cm×8.0cm;组织学上主要由单核或多核的上皮样细胞构成,特别是当肿瘤显示不典型的特征时很容易与有些肿瘤混淆。免疫组化显示瘤组织vimetin、SMA、HH35、HMB45、Melan-A、CD68、CD117均阳性。结论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十分少见的肿瘤,临床行为属于潜在恶性,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
乔海国张昶
关键词:肾脏肿瘤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9例ESS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免疫组化检测及随访。结果患者年龄39~64岁,中位46.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及子宫增大/占位。肿瘤直径2.3~11 cm,平均4.6 cm。光镜下8例呈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 grade endometrialstromal sarcoma,LGESS),均由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细胞构成,细胞密集,异型性不明显,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并伴较多薄壁螺旋小血管;1例为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high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undifferentiated endometrial sarcoma,HGESS/UES),肿瘤细胞直接替代子宫肌层,具有明显的细胞异型性,无LGESS常见的螺旋小血管。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肿瘤细胞CD10、vimentin均阳性,PR、ER大部分阳性,SMA和desmin及h-Caldesmon为极少数局灶阳性,S-100、CD34均阴性。术后随访7例(平均53个月),只有1例HGESS/UES死亡。结论 ESS是女性生殖道很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恶性度相差很大。确诊主要依靠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综合分析。诊断时要与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平滑肌肿瘤、低分化癌等鉴别。
乔海国张昶庄一林
关键词:子宫肿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被引量:4
2008年
张昶吴健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淋巴结转移
腱鞘巨细胞瘤复发因素探讨被引量:1
1995年
腱鞘巨细胞瘤复发因素探讨张昶腱鞘巨细胞瘤为良性真性肿瘤,临床上较常见,肿瘤切除后可再次复发。我院从1984年~1993年,共遇键鞘巨细胞瘤12例,有随访,其中3例出现复发,9例无复发。我们通过对原病理切片的复习和对比观察,及对原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增殖细...
张昶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复发因素真性肿瘤肿瘤切除增殖细胞抗原石蜡包埋组织
涎腺皮脂腺淋巴腺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皮脂腺腺瘤皮脂腺淋巴腺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4微米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学上主要由无间变的皮脂腺细胞形成不规则的巢状或排列成腺样结构,并见大小不等的导管,间质为淋巴细胞,并可形成淋巴滤泡。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有清楚界限,偶可形成囊状。结论涎腺皮脂腺淋巴腺瘤是十分少见的肿瘤,临床行为完全属于良性,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故与皮脂腺淋巴腺癌鉴别尤为重要。
乔海国张昶乔振亚
关键词:涎腺肿瘤
卵巢粒层细胞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卵巢粒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本院诊治的15例卵巢粒层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粒层细胞瘤患者中,2例为幼年型粒层细胞瘤,发病年龄6~20岁,平均12岁;13例为成年型粒层细胞瘤,发病年龄26~74岁,平均46.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腹部包块、闭经、腹水。巨检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光镜下成年型粒层细胞瘤可见典型的含Call-Exner小体的微滤泡结构及瘤细胞核内的纵行核沟,幼年型粒层细胞瘤缺乏此特征,瘤细胞有一定异型性,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表达inhibin-α、CD99和Vimentin,部分患者Melan-A、Calretinin和S-100阳性,CKpan、EMA、PLAP、Syn和CgA缺乏阳性表达。结论卵巢粒层细胞瘤临床少见,属于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确诊依赖于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病理诊断时要与卵巢的子宫内膜样癌、小细胞癌、低分化腺癌及无性细胞瘤等肿瘤相鉴别。
刘海燕孙苏安张昶
关键词:粒层细胞瘤卵巢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