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宗林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1
供职机构:长庆石油勘探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气田
  • 6篇长庆气田
  • 5篇储集
  • 5篇储集层
  • 4篇储层
  • 3篇气藏
  • 1篇地貌
  • 1篇地震解释
  • 1篇盐岩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勘探
  • 1篇预测储层
  • 1篇早古生代
  • 1篇三维模型
  • 1篇渗透率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判识
  • 1篇盆地

机构

  • 7篇长庆石油勘探...

作者

  • 7篇张宗林
  • 3篇秦志保
  • 2篇王宏
  • 1篇王勇

传媒

  • 4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年份

  • 1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长庆气田中区加里东期古结构及其对储层的作用
1999年
长庆气田下古生界奥陶系储层是在加里东期构造作用下抬升,经过1.38亿年风化淋滤作用和后期岩溶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加里东期构造运动是其形成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因素。通过对古结构恢复的上下等时面(标志层)合理选择,采用孔隙度折算法恢复上下等时面(标志层)之间地层厚度,从而恢复古构造形态;并将其与储层研究成果及试气结果建立关系。
王勇张宗林
关键词:长庆气田古构造产能储集层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古地貌与构造对气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55
1994年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形成于稳定克拉通中央古隆起东坡,是一个与海相碳酸盐告有关的风化壳型气田。采用补偿厚度印模法及残留厚度法恢复古地貌,着重分析古地貌与构造因素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讨论气田形成机制及天然气富集规律。
李道燧张宗林徐晓蓉
关键词:地貌气藏盆地油气勘探
长庆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测井分类判识方法研究
1999年
利用测井资料划分碳酸盐岩不同孔隙组合类型储层的方法,在长庆气田奥陶系马五,储层70口井中进行了应用。判识精度达到90%以上,表明该方法对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具有较高的判识能力,为其它相似气田勘探开发充分利用电性资料进行储层分类评价研究提供了一种经济、适用、可靠的方法。
王宏张宗林
关键词:气田早古生代碳酸盐岩测井解释
长庆气田奥陶系马五1储层井间构造预测的三维数学模型和方法
1999年
通过对长庆气田S81井区井间储层三维数学模型和方法的总体描述,提出了三维联合插值的新方法,并将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联合运用,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建立起了S81井区构造模型的三维数据体,使井间的构造形态在立体空间的展布显示更进一步细致化。
秦志保张宗林
关键词:长庆气田奥陶系储集层三维模型气藏
长庆气田马五气层储渗条件的灰色预测研究
1999年
长庆气田井网井距大,井间非均质性强烈,而仅靠井点资料的研究,对碳酸盐岩井间储层非均质程度不能完全控制,综合地震、地质资料开展含气性、物性预测方面的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灰色理论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一套充分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多参数储层预测的灰色判识系统,对长庆气田中区气层储渗条件进行了预测,经实际钻探验证预测结果可靠。
秦志保张宗林王宏蒋立江
关键词:地震解释灰色系统储集层渗透率
利用地震反演资料预测储层孔隙率方法探讨
2000年
对于复杂的岩性非均质气藏,仅靠井点资料还不能保证钻井成功率。本文利用地质统计方法,通过对研究区块内典型井点测井孔隙率和波阻抗拟合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并对低分辨率地震资料如何利用地震参数估算储层参数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进而对储层的孔隙率平面展布作出预测,对指导井位部署提供了井间预测依据,是一种较合理、可靠、科学的预测技术和方法。
秦志保张宗林
关键词:长庆气田孔隙率储集层
全文增补中
长庆气田马五1储层孔隙下限及已探明区潜在储量评价
1998年
张宗林
关键词:储集层气田气藏成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