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高校学生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被引量:8
- 2009年
- 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学生会因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新时期,新的环境也为学生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对于大部分学校的学生会也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为了适应和满足整个社会以及广大学生的这种需求,学生会自身也应不断地完善。
- 全绍华王欣刘丹丹张媛媛
-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学生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 新时代创新“互联网+党建”模式研究
- 2019年
-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时代对高校党建的大学生思想建设工作提出了“由量到质”的新要求,从强化外在教育引导,到激发自我完善内在驱动,从追求施教有效果上升为受教有体验、有认同,真正达到入脑入心入行动。随着以“屌丝”自居的00后大学生进入校园,如何做到党建工作与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有机融合已经是迫在眉睫的课题了,各高校均对该课题有一定研究,文章主要阐述大连工业大学依托自主研发手机APP“大学印象”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的思考,模式探究以及取得的成果。
- 李兵张媛媛刘丹丹
-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党建
- 互联网视域下学生可视化成长体系的构建研究
- 2024年
- 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的一项事关长远、事关基础的重大战略任务,更是高等教育执行者与创新者们的重要使命。在高校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之中,学生成长体系与教育评价体系的双重建构,往往会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指挥棒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定盘星,导引着学生综合素养的定点提升,促进着学生学习科研的内生动能。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浪潮和教育数智转型的大势所趋,以及当代青年学子在平日生活中“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社会现象,互联网视域下学生可视化成长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都迎来了绝佳的机遇,不仅可以将原有的学生成长静态数据予以激活,还能科学地收集、处理和分析相关项目,对其作出合理的价值研判和事实评判。由此,学生可视化成长体系是教育革新的必然产物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推力。那么如何建立该体系,并打造一支善作善成的学工队伍就俨然成为必修命题。促进互联网视域下学生可视化成长体系联动赋能高校育人新生态的创新,即作为了对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 张媛媛刘丹丹
- 关键词:高校学生可视化
- 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被引量:3
- 2019年
- 文章首先介绍了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然后提出了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完善班级制度,培育班级成员认同的班级约定;抓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构建团结友爱的班级;开展“有灵魂”的班级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以班风建设为核心,优化学风建设;发挥辅导员教育引导、优秀学生榜样引领作用。
- 许艳王鹏张媛媛
- 关键词:高校班级文化班级制度
- 新时代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有效机制探究
- 2024年
- 我国正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需要一批批厚植家国情怀,勇于担当,不懈奋斗的有志青年。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高校辅导员队伍处在学生工作的最前沿,是青年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只有建设一支政治过硬、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辅导员队伍,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作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负责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不断实践过程中,通过搭建工作载体,探索工作模式,对新时代辅导员队伍能力提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有效研究。
- 张媛媛刘丹丹
-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
- 新时代多维打造大学生思想建设新格局
- 2019年
-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当中的先进分子,他们知识丰富,素质高,是建设党的事业的有力后备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上,这就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由传统的强化外在教育引导向激发大学生自我内在驱动方向转化,从追求施教有效果不断上升为受教有体验、有认同,真正达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入脑入心入行动。文章作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不断优化顶层设计,从受教育的大学生群体特征出发,通过实践工作探索、创新工作有效载体,构建出新时代大学生多维思想建设新格局。
- 张媛媛刘丹丹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