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媛媛

作品数:17 被引量:41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水稻
  • 5篇籼稻
  • 5篇耐冷
  • 5篇耐冷性
  • 5篇基因
  • 4篇性状
  • 4篇微卫星
  • 4篇微卫星标记
  • 3篇稻种
  • 3篇芽期
  • 3篇省份
  • 3篇种质
  • 3篇种质资源
  • 3篇胁迫
  • 2篇稻种资源
  • 2篇地理来源
  • 2篇幼苗
  • 2篇数量性状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机构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韩国农村振兴...
  • 3篇吉林省农业科...
  • 3篇江西省农业科...
  • 3篇韩国国立首尔...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首尔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汉城大学

作者

  • 17篇张媛媛
  • 15篇曹桂兰
  • 15篇韩龙植
  • 7篇安永平
  • 6篇乔永利
  • 4篇张艳蕊
  • 3篇曲英萍
  • 3篇阮仁超
  • 3篇张三元
  • 3篇束爱萍
  • 2篇祁栋灵
  • 2篇孙明茂
  • 1篇卢勤
  • 1篇朴钟泽
  • 1篇强爱玲
  • 1篇张文银
  • 1篇张立娜

传媒

  • 6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2篇Journa...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生长早期耐冷性QTL分析被引量:47
2005年
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的F2:3 代200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并进行了F3 代家系的生长早期耐冷性鉴定和QTL分析。结果表明,幼苗期耐冷性、分蘖期耐冷性和低温下幼苗生长能力等生长早期耐冷性在F3 代表现为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第1、5、9 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与幼苗期耐冷性相关的QTL各1个,其中qCTS1 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最大,达15.5%;在第2、3、7、9、11 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与分蘖期耐冷性相关的QTL各1个,而每个QTL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均较低;在第1、2、11、12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与低温下幼苗生长能力相关的QTL各1个,其中qGAS2 和qGAS12 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26.6%和42.9%,是主效基因。
韩龙植乔永利曹桂兰张媛媛安永平芮钟斗高熙宗
关键词:耐冷性QTL分析幼苗期表型变异分蘖期水稻
水稻不同基因型耐低氮能力差异评价被引量:43
2006年
以水稻单株谷重及其氮素反应指数作为耐低氮能力指标,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种质资源的耐低氮能力以及单株谷重及其氮素反应指数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种质资源的耐低氮能力在不同施氮水平间均有较大差异,多数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顺序为未施氮>施低氮>普通施氮;不同施氮水平间单株谷重、单株草重和穗数的差异大于其他农艺性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单株谷重与单株草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谷重的氮素反应指数与单株谷重、单株草重和谷草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未施氮水平下,单株谷重与株高、穗数、穗粒数和单株草重的相关性以及单株谷重的氮素反应指数与穗数、单株谷重、单株草重和谷草比的相关性比施低氮或普通施氮水平更为密切。花峰稻、中作9059、旱稻9号、旱稻502和IRAT359等种质资源表现较迟钝的氮素反应,具有较强的耐低氮能力。
曹桂兰张媛媛朴钟泽韩龙植
关键词:水稻农艺性状
水稻孕穗期耐冷性QTLs分析被引量:36
2005年
本研究以籼粳交“密阳2 3 吉冷1号”的F2∶3代2 0 0个家系为作图群体,在韩国春川进行冷水胁迫下水稻耐冷性鉴定,并以利用SSR标记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对水稻孕穗期耐冷性及其相对耐冷性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s)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2、4、11和12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孕穗期耐冷性相关的QTL各1个,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5 .6 %~8 2 % ;在第1、3、4和11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孕穗期相对耐冷性相关的QTL各1个,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5 .9%~10 3%。所检测到的耐冷性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多数来自吉冷1号,基因作用的方式主要为部分显性、显性和超显性。
韩龙植乔永利张媛媛张媛媛曹桂兰高熙宗
关键词:水稻冷水胁迫孕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
粳稻芽期耐冷性鉴定方法研究被引量:37
2004年
利用 2 2个粳稻品种 ,在不同低温胁迫、不同处理天数下进行水稻芽期耐冷性鉴定 ,并提出了适合于粳稻芽期耐冷性的鉴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在低温胁迫和不同天数的处理中 ,以 2℃ / 6d低温胁迫下的 2 2个粳稻品种死苗率的方差和变异范围表现为最大 ,并且死苗率的分布比较合理 ,据此认为该低温胁迫对于粳稻芽期耐冷性鉴定是比较合适的胁迫条件。在2℃ / 6d低温胁迫下 ,靖粳 7号、辐优 1号、合系 15、沈农 15、东农 4 2 2、滇系 1号等品种芽期耐冷性属 3级 ,为强耐冷性品种 ;
乔永利张媛媛安永平张艳蕊曹桂兰韩龙植
关键词:粳稻低温胁迫芽期水稻耐冷性
渗透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特性及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被引量:130
2006年
用聚乙二醇(PEG)-6000作为渗透剂模拟干旱胁迫,探讨在4种不同浓度的渗透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特性,并确立间接评价水稻苗期抗旱性的萌发期鉴定指标。结果表明,高浓度渗透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低浓度,萌发率的干旱胁迫反应指数随渗透液浓度的降低和萌发进程而增加。在不同浓度的渗透胁迫处理中,20%浓度下萌发6 d后的萌发率表现较大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以及较均衡的品种频率分布,较好地反映了水稻种质对渗透胁迫的不同反应,认为20%/6 d条件较适合作为萌发率鉴定的渗透液模拟干旱胁迫;经反复干旱后的幼苗存活率与萌发胁迫指数和20%胁迫浓度下萌发8 d后芽鞘长的干旱胁迫反应指数(DR I)表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认为萌发胁迫指数和芽鞘长的DR I可作为评价水稻苗期抗旱性的间接鉴定指标。
安永平强爱玲张媛媛张文银曹桂兰韩龙植
关键词:萌发率幼苗存活率抗旱指标
中国不同地理来源籼稻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利用61对SSR引物对原产于中国14个省的440份籼稻地方品种进行了SSR分析,并对各省、经度和纬度间的籼稻地方品种进行了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籼稻地方品种遗传距离变异范围在各省份间为0.0707-0.4076;经度间为0.0680-0.3032;纬度间为0.0385-0.2696。相邻的省份、经度、纬度的籼稻地方品种基本归为同一类群,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较近,而地理位置相隔较远的省份、经度、纬度的籼稻地方品种基本归为不同类群,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较远,说明籼稻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按经度和纬度划分较按省份划分的品种间遗传距离更具有规律性。
张媛媛曹桂兰韩龙植
关键词:籼稻亲缘关系地理来源微卫星标记
中国不同省份粳稻选育品种的遗传相似性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省份间粳稻选育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为粳稻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34对SSR引物对12个省139份粳稻选育品种进行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9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5.3235个。RM320、RM531、RM1、RM286和RM336的等位基因数较多,分别为15、12、11、9和9个;RM320、RM336、RM286和RM531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2.3324、2.0292、1.8996和1.7820。12个省份间粳稻选育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321~0.914,平均0.686。东北三省、宁夏、云南等纬度相近或生态气候环境相似的省份间粳稻选育品种的遗传相似性较高,而贵州、江苏与其它省份间纬度或生态气候差异较大,其粳稻选育品种的遗传相似性较低。【结论】RM320、RM531、RM1、RM286和RM336等标记适合利用于粳稻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检测。不同省份间粳稻选育品种的遗传相似性与其亲本的遗传基础有密切相关的同时,与品种选育时所处的纬度和生态气候环境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束爱萍张媛媛曹桂兰卢勤张三元韩龙植
关键词:微卫星标记
中国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78对SSR引物,对原产于中国14个省份的280份籼稻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Powermarker、Structure 2.2和Popgen 32软件分析其遗传结构。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相邻省份的品种基本聚在同一类群中,且在每个类群中各省份籼稻地方品种单独形成一个小类群,说明同一省份内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相似。而陕西籼稻地方品种聚在2个类群中,台湾籼稻地方品种聚在3个类群中,这2个省的籼稻地方品种遗传背景较复杂。按Structure 2.2软件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可分为4大类群,地理位置较近的省份籼稻地方品种基本聚在同一类群中,而陕西和台湾籼稻地方品种较分散聚于不同类群,与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类似。按Popgen 32软件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各省份也分为4大类群。除个别省份外,相隔较近的多数省份基本聚在同一小类群或大类群中。3种软件的分析结果虽有一些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并互为补充。总体而言,同一个省份的籼稻地方品种基本聚在同一小类群;相隔较近省份的籼稻地方品种多数聚类在同一个类群中,聚类结果与品种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陕西和台湾籼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基础较复杂。
张媛媛束爱萍张立娜曹桂兰韩龙植
关键词:籼稻微卫星标记
中国不同地理来源的籼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我国水稻资源十分丰富,籼稻地方品种在许多省份都广泛栽培,但目前对于全国籼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缺乏统一的认识。本研究根据农艺性状和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结果,对我国籼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总体分析,探讨我国籼...
张媛媛
关键词:籼稻农艺性状SSR标记
文献传递
中国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的指纹图谱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通过对中国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的SSR标记多样性分析,为中国籼稻地方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及其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78对SSR引物,对中国14个省280份籼稻地方品种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分析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间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差异、等位基因组成及其出现频率等。【结果】共检测到330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为2—12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141个。RM336、RM334、RM264、RM297、RM204、RM248、RM444的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较多,分别在6和3以上,且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在1.4以上。78对SSR引物各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变异在0.18%—99.56%,RM338的A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最高,RM131的E等位基因和RM276的F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最低。RM338、RM308、RM484、RM29等44对SSR引物的某个等位基因在单个或多个省份籼稻地方品种中出现频率为100%。RM336、RM334、RM264、RM204、RM297、RM248、RM263、RM276、RM444、RM21、RM246和RM258等12对引物在多数省份中均表现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结论】上述12对SSR引物适用于中国籼稻地方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
张媛媛束爱萍曹桂兰韩龙植
关键词:籼稻微卫星标记指纹图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