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林
- 作品数:70 被引量:198H指数:8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放射治疗所致胸部病变的诊断及其防治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总结放射治疗所致胸部病理 改变的原因及影像学特点,达到早防早治的 目的。方法:收集1236例有完整的影像学 资料的胸部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临床资料, 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咳 痰、气短、呼吸困难、吞咽不适或疼痛等,发生 率为49.8%(615/1236),其中22.4%(138/ 615)胸部影像学检查阴性。胸部异常病变 检出率为39.7%(491/1236),包括肺部高密 度阴影(83.1%,408/491)、食管狭窄 (55.2%,271/491)、心包积液(5.3%,26/ 491)和胸膜改变(9.4%,46/491)。而立体 定向放射治疗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是 8.5%(9/106),食管狭窄发生率为52.8% (56/106)。60%(245/408)的肺内病变误诊 为肺结核,其中乳腺癌中87%(152/175)误 诊为肺结核,5.4%(22/408)误诊为肺炎, 3.2%(13/408)误诊为肺部肿瘤,0.73%(3/ 408)误诊为肺脓肿。79.7%(216/271)的食 管病变误诊为食管癌或食管炎。100%的胸 膜病变和心包病变误诊为胸膜和心包转移。 结论:放射性损伤重在预防。
- 郁志龙张保祯张哲林杨桂荣陈妍牛广明
- 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损伤的防治被引量:4
- 2003年
- 郁志龙吴文魁张保祯张哲林牛广明
- 关键词:胸部肿瘤放疗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膀胱癌18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多见的恶性肿瘤,对其治疗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和其它辅助治疗。本文就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膀胱癌18例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 郁志龙张保祯张哲林杨桂荣陈妍高建梅林宇
-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膀胱癌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后程立体定向γ射线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 2006年
- 目的:评价后程大分割立体定向γ射线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将2003—01~2005—03收集的61例完成治疗食管癌病人,分常规放射治疗组(CRT)30例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LCHSRT)31例。CRT组,2Gy/次,5次/wk,总剂量为66~70Gy/6.5~7wk。LCHSRT组,先常规放射治疗到剂量36~40Gy/3.5~4wk,再进行大分割体部伽玛刀治疗,3.6~5Gy/次,3次/wk,20~32Gy/I.5~2.5wk,总剂量达到66~70Gy/5.5~6wk。结果:CRT组和LCHSRT组急性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0.0%和16.1%(x^2=4.322,P〈0.05)、26.7%和6.5%(x^2=4.546,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肺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6.7%和48.4%(x^2=1.086,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RT组和LCHSRT组疗后ImoCR率分别为33.3%和61.3%(x^2=4.788,P〈0.05)、局控率分别为90.0%和93.5%(x^2=0.218,P〉0.05);3mo局控率分别为83.3%和90.0%(x^2=0.577,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mo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6.7%和83.3%(x^2=5.079,P〈0.05),两组6mo局部控制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a局控率为45.8%和76.2%(x^2=4.301,P〈0.05),两组1a局部控制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a生存率分别为41.7%和76.2%(x^2=5.472,P〈0.05),两组1a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LCHSRT提高了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1a生存率,近期疗效高于CRT。LCHSRT的放射反应小。远期疗效及晚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
- 张哲林郁志龙
- 关键词:食管癌放射疗法立体定向放射疗法疗效
- 宫颈癌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张哲林李智军郑利民
- 关键词:宫颈肿瘤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帕罗西丁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2年
- 脑卒中有抑郁症是指某次卒中后急性期、恢复期或后遗症期伴发的抑郁,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卒中伴发抑郁可延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脑卒中后抑郁是卒中的死亡危险因素之一,抑郁可增加脑卒中的复发。国内外文献报道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18%~78%。急性期1mo内的发生率为30%~47%,年度内的总发病率为34.2%~76.1%,卒中后抑郁延缓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时间,增加了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 张哲林赵世刚
-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帕罗西丁卒中抑郁
- 应用Hemphill脑出血评分研究高血糖对自发性脑出血死亡率的影响
- 2012年
- 自发性脑出血(SICH,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非创伤性和没有潜在病灶)常常是严重的临床疾病,而目前我们对于这样的重症疾病仍缺少有限的有效治疗[1]。尽管临床预后指标的不断发展,但是对于自发性脑出血病人的评估仍欠缺敏感[2]。临床的数据收集指出高血糖伴随着自发性脑出血,同时参与自发性脑出血脑损伤的过程[3]。高血糖做为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一个预后指标,在脑出血急性期损伤发病机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进一步说其反应了脑出血引起的病理生理的过程,这些是传统的预警因素不能解释的[5]。由Hemphill等提出的脑出血评分是很有效的模式,对于脑出血发生后预知临床结果[2]。如果在这个已经证实的临床预后模式中增加血糖,是否能够提高自发性脑出血预后不良的评估的准确性,这是本次实验的目的。我们的研究旨在测定血糖与脑出血预后不良之间的联系,是否能够提高脑出血评分的预警的准确性。
- 杨佳马文娟张哲林
-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血糖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偏瘫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CT片定位法微创血肿清除术同时加康复治疗;对照组为内科保守治疗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病死率和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病死率为4%;对照组有效率为44%,病死率为3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组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评价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早期康复治疗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病人的有效率,降低病死率,早期行康复治疗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
- 张哲林魏芳李泽宇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康复微创治疗
- 萝卜硫素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中的潜在抗炎功效
- 2022年
-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神经学表现包括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颅神经病变、颅内压增高、静脉窦血栓形成、神经根炎、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炎以及明显认知功能损害表现。布氏杆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激活小胶质细胞,诱发炎症反应,因其免疫逃逸作用易致炎症迁延不愈。萝卜硫素是一种以其前体硫代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由黑芥子酶催化转化的产物,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凋亡等多种生物活性的植物化合物。富含萝卜硫素的西兰花和萝卜硫素本身具有抑制神经元死亡和细胞损伤的潜力。使用萝卜硫素干预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细胞核内的NF-κB水平明显降低,细胞质内NF-κB水平升高,而且抑制了IκB的磷酸化。本文综述神经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炎症机制与治疗展望,以及萝卜硫素作为潜在的神经保护药物作用机制。
- 刘海欣张哲林
- 关键词: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炎症机制小胶质细胞
- 药物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于脑卒中复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明确B族维生素及叶酸对降低hcy(hyperhomocysteinemia)的作用,明确HHe(Hyperhomocysteinemia)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B族维生素及叶酸是否对缺血性卒中复发干预有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分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2.5mg叶酸、0.5mg甲钴胺、VitB 620mg每日三次口服,连续服用到终点(2a);对照组:安慰剂,连续服用到终点。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值服药后变化情况,观察服用B族维生素及叶酸后脑卒中复发情况(进行mRS评定)。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人服用B族维生素及叶酸后6mo、1a后同型半胱氨酸值明显降低;HHe所致脑卒中病人,服用B族维生素及叶酸后1mo、6mo卒中复发无明显差异(P>0.05);服用B族维生素及叶酸后1a、2a卒中复发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卒中复发明显减少;服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B族维生素及叶酸有效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症所致脑卒中的复发及减少卒中发生,B族维生素及叶酸应作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级、二级预防用药。
- 张哲林于晶峰魏芳邓珍华
-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卒中维生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