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加桂

作品数:57 被引量:31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天文地球
  • 6篇水利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1篇地质
  • 21篇库区
  • 20篇三峡库区
  • 17篇岩溶
  • 14篇地质灾害
  • 10篇滑坡
  • 8篇岩石
  • 8篇泥灰质岩石
  • 7篇地震
  • 6篇灾害
  • 6篇工程地质
  • 6篇城址
  • 5篇CO
  • 4篇滇藏铁路
  • 4篇隧道
  • 4篇铁路
  • 4篇金沙江
  • 3篇地貌
  • 3篇地质环境
  • 3篇地质问题

机构

  • 35篇中国地质科学...
  • 23篇国土资源部
  • 13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地质环境...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国土资源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地质图书...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四川省蜀通岩...
  • 1篇地质矿产部
  • 1篇铁道建筑研究...
  • 1篇四川盛唐建设...

作者

  • 57篇张加桂
  • 11篇张永双
  • 10篇曲永新
  • 5篇何宝夫
  • 4篇殷跃平
  • 4篇胡海涛
  • 3篇刘景儒
  • 3篇蔡秀华
  • 3篇吴树仁
  • 2篇王献礼
  • 2篇雷伟志
  • 2篇汪新文
  • 2篇孙党生
  • 2篇曹鹤
  • 2篇熊探宇
  • 2篇王明亮
  • 2篇陈波
  • 1篇刘再华
  • 1篇姚鑫
  • 1篇李洪涛

传媒

  • 9篇工程地质学报
  • 4篇地球学报
  • 4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地质论评
  • 4篇地质通报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中国岩溶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工程勘察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中外公路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球学报(中...
  • 1篇城市建设与生...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7篇2000
  • 8篇1999
  • 1篇1997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膨胀土的发现和研究被引量:31
2001年
在三峡库区地质调查中 ,遇到了一种工程性质不良、易于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粘土 ,通过对物质组成、水理和物化性质的测试 ,按粘土膨胀势判别的国家标准 ,它们为弱膨胀性粘土 ,而按国外流行的WilliamsandDonaldson( 1980 )粘土膨胀势判别法 ,它们介于mediumexpansion与highexpansion势粘土之间。通过采用XRD技术对粘土矿物定量测试 ,表明主要膨胀性粘土矿物为中等混层比的I/S混层矿物。综合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结果 ,研究了它们的成因、分布和成灾机理 ,提出了治理措施。三峡库区膨胀土的发现和研究对我国膨胀土形成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工程规划以及地基边坡处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张加桂曲永新
关键词:膨胀土灾害三峡库区
金沙江鲁地拉电站库区段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其工程危害性被引量:5
2009年
库区处于云贵高原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活动构造区,显著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致使区内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经野外调查发现,区内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且主要集中分布在金江桥以东的高山峡谷区;在实际调查库长为100km的河谷段,共发育着81处地质灾害点,总平均线密度(D)为0.81个/km,其中滑坡为区内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共发育59处,占总灾害点的72.84%。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库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和地质灾害与工程安全的关系,为工程的规划和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何宝夫张加桂曹正郃田涛王献礼熊探宇
关键词:金沙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在岩溶和风化过程中力学性质的变化被引量:24
2004年
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的岩溶问题是新近发现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泥灰质岩石具有灰岩和泥岩双重特性,在其中的钙质成分被溶蚀的同时,泥质成分遭受风化,从而使岩性和岩石结构发生变化,岩石的力学强度不断降低,有的岩石已属于较软岩范围。岩溶、风化形成的松散土层具有易滑性,易于发生变形破坏。泥灰质岩石作为移民迁建地基可能因溶蚀、风化而发生地质灾害。防止水向地基的入渗是防治该区地质灾害的关键。
张加桂
关键词:岩石力学岩溶风化泥灰质岩石
2001年我国城市地质灾害概况
本文对2001年我国城市地质灾害概况进行了综述.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安徽、湖南、云南、重庆、广西、四川和福建等,占全国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85﹪.
孟晖高速唐灿张加桂胡树娥
关键词:地质灾害城市
文献传递
越岭深埋隧道岩爆问题研究进展
岩爆是越岭深埋隧道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本文从岩爆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入手对各种岩爆理论和岩爆预报预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下一步深埋隧道岩爆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深埋隧道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紧迫问题.
刘景儒吴树仁张加桂张永双
关键词:隧道工程地质灾害深埋隧道
文献传递
三峡库区巫山县新城址巴东组三段形成的大型复杂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被引量:28
2001年
巫山县新城址巴东组三段泥质灰岩在地质历史上已全部发生了滑坡 ,滑坡体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滑坡的发育经历了①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 ;②新构造上升、长江切割引起岩体松动卸荷及岩溶作用 ;③巴东组三段沿二段顶部泥化层滑动 ;④中部陡坡带形成 ,滑坡分解 ;⑤上、下两段滑坡格局形成 ;⑥上段滑坡进一步分离形成中段滑坡 ;⑦后期溶蚀、风化。滑坡的后期改造过程仍在继续。
张加桂
关键词:三峡库区印支期燕山期新构造运动
三峡库区隐伏岩溶特性的地球物理探测被引量:8
2003年
三峡库区隐伏岩溶问题是近期发现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利用电法EH 4、地震面波、浅震、地震CT等方法对隐伏岩溶进行探测 ,得出隐伏岩溶在中三叠统巴东组 (T2 b)泥灰岩中普遍存在 ,具有由浅至深由强变弱的分层性和局部不均匀性 ,并与地貌和地下水具有密切关系。
张加桂陈宝荪殷跃平李洪涛孙党生曹福祥
关键词:三峡库区地球物理探测隐伏岩溶
中国西南泛亚大通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概论被引量:20
2007年
西南泛亚大通道是中国近期和今后将要重点规划建设的能源和交通廊带,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由于地处中国西南地质环境条件极其复杂的横断山区南段,该廊带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都极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并以类型全、数量多、规模大为特点。外动力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它们制约着地表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安全;高地温、高地应力和岩溶突水等又是控制地下工程规划建设的瓶颈。文中从地质环境演化过程的内外动力作用入手,简要地总结了中国西南泛亚大通道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和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并探讨了上述问题的研究途径。
张永双张加桂雷伟志石菊松王献礼熊探宇
关键词:地质灾害工程地质问题地质环境
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斜坡带岩溶作用及其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泥灰质岩石岩溶是岩溶研究一个薄弱环节,将工程稳定性与岩溶作用相结合是岩溶地区地质灾害评价和治理所面临的新课题。三峡地区巴东组(T2b)泥灰质岩石的岩溶问题是新近发现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由于构造破碎和河流切割引起岩石卸荷与松动,使岩石有利于水的渗入和岩溶作用。水是岩溶的溶剂,在峡谷斜坡地带,雨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水源,地处亚热带的三峡地区雨水丰沛。通过对15个不同类型水样的化学成分测试和计算表明,雨水呈酸性,方解石的饱和指数(SI)低,具有强烈的溶蚀性,在地表和地下运移的过程中对泥灰质岩石产生了强烈的溶蚀作用。不同的地貌位置和构造层位具有不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状态,从而产生不同强度和不同形式的地表和地下岩溶。地质历史时期,岩溶作用使岩石发生成分和结构的一系列变化,从而导致岩石力学强度降低,岩体发生不均匀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测试和计算还表明,不仅雨水及其转化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而且江水和自来水均有一定的溶蚀性。将来,水的岩溶作用和水的诱发作用可能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从而破坏工程稳定性。防治三峡地区地质灾害的关键在于防止水向地基的入渗。建议对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斜坡带岩溶进行深入研究。
张加桂
关键词:岩溶作用泥灰质岩石
2011年3月10日盈江5.8级地震诱发砂土液化灾害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2011年3月10日中缅边境附近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Ms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造成25人死亡,250人受伤,13万人口受灾,众多构(建)筑物损毁,砂土液化广泛发育,约19km长的盈江河堤开裂。5.8级地震诱发如此大的次生灾害是近年来少有的。通过对本次地震地质背景和地质灾害调查分析,初步认识到:(1)本次地震是2011年初盈江4级震群继续增强活动的结果,近年来盈江地区地震群总体上呈现沿苏典断裂带从北至南逐渐迁移的趋势,本次地震是这一趋势的延续,位于苏典断裂南端,主余震显示本次地震破裂为苏典断裂与大盈江断裂的共轭破裂;(2)砂土液化是本次盈江地震震损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地表产生喷沙冒水、砂土体侧向滑动、地面开裂和下沉等次生地质灾害,对房屋、江堤、道路、水利设施和电线杆等构(建)筑物造成了较大破坏作用;(3)砂土液化主要发育在大盈江全新世粉细砂冲积层分布区,严重液化区主要为盈江的老河道,构(建)筑物损毁程度与液化区范围和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晚更新世砂砾地层作为盈江的二级阶地不仅地势高、防洪能力强,其地基基础承载力高,抗砂土液化能力强,是盈江盆地内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块,未发现砂土液化且构(建)筑震损轻微,可作为当地城镇未来规划发展的首选区域。
姚鑫张加桂张永双杨波余凯
关键词:地震迁移砂土液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