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汉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孔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材料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 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因素的改变,大面积创伤、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结核)以及骨肿瘤的发生率较几十年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再加上以上疾病尤其是肿瘤,术中需要大量切除组织,从而造成大面积的...
- 张凌汉
-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羟基磷灰石生物学特性
-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体支撑体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25
- 2009年
-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 66,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中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以n-HA/PA66椎体支撑体支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8例,女6例;年龄44~72岁,平均58.6岁。随访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tiation,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X线片及三维CT评估支撑植骨融合情况,包括椎间高度、生理弧度及支撑体下沉。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以及支撑体的安放固定,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5.6个月,所有患者的术前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6、9个月的JOA改善率分别为78.8%、83.4%、83.3%。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植骨融合,颈椎序列、椎间高度、颈椎稳定性以及支撑体的位置维持良好,人工椎体无下沉、移位。结论n-HA/PA66椎体支撑体具有早期支撑稳定功能,可有效维持颈椎生理序列和椎间高度;术后植骨融合率高且便于X线片观察,是进行颈椎退变前路手术植骨的理想支撑材料,但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修鹏刘立岷宋跃明王祥张凌汉龚全李涛曾建成孔清泉刘浩陈日高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羟基磷灰石人工椎体
-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体支撑体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稳定性重建中的早期临床观察
-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 66,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优点.方法:2009年8月至20...
- 修鹏屠重棋段宏张凌汉宋跃明刘立岷龚全李涛曾建成孔清泉刘浩裴福兴
- 关键词:脊柱结核支撑植骨羟基磷灰石人工椎体
- 结核分枝杆菌对n-HA/PA66复合生物材料粘附能力的体外实验研究
- 目的:从细菌粘附的角度出发,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结核分枝杆菌(MTB)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 66,n-HA/PA66)复合生物材料的粘附情况,探讨该生物材料...
- 张凌汉屠重棋段宏修鹏李定越杨筠龙波宋跃明刘立岷龚全刘浩曾建成李涛孔清泉裴福兴
- 关键词:脊柱结核结核分枝杆菌粘附
- 血友病足踝部病变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血友病足踝部病变围术期处理方法、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1998年6月-2012年2月,收治血友病足踝部病变男性患者10例(12足)。年龄13~41岁,平均22.6岁。其中甲型血友病9例(11足),乙型血友病1例(1足)。单足受累8例,双足2例;左侧3足,右侧9足。病程5~84个月,平均32.2个月。术前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43.2±21.1)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分总分为(45.4±20.0)分。入院后给予凝血因子2 000~3 500 U行预试验,围术期行凝血因子替代方案治疗。行踝关节融合术4例(4足),单纯跟腱延长/肌腱转移术7例(8足);其中1例左足行单纯跟腱延长术,右足行踝关节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65~265 min,平均141.1 min;除1例术中出血400 mL、术中回输200 mL自体血外,其余患者出血量均<50 mL,围术期均未输血。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4年3个月,中位时间22个月。行踝关节融合术患者末次随访时X线片检查示踝关节完全融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分别为(78.8±14.7)分和(75.8±14.5)分,SF-36量表评分总分分别为(76.6±13.1)分和(75.5±13.2)分,两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友病足踝部病变患者,手术治疗可以缓解足踝部疼痛,改善功能。术前行凝血因子预试验,围手术期行凝血因子替代方案,可降低术后大出血发生率。
- 张凌汉翁习生邱贵兴高鹏钱文伟王以朋
- 关键词:关节融合术跟腱延长术围术期处理
- 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材料选择的现状被引量:1
- 2011年
- 骨与关节结核最好发于脊柱,目前治疗脊柱结核主要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内固定术.自体骨目前仍是脊柱结核患者前路重建材料选择的"金标准",同种异体骨、人工骨以及钛网、生物材料等人工椎间支撑体也在临床上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着各自的不足,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自体骨.内固定方面,前方内同定由于可以提供良好的前路支撑,已成为用于活动性脊柱结核需要行前路病灶清除术的患者的一种常规手术方法.本文就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术后前路重建时支撑植骨材料选择的现状作一综述.
- 张凌汉宋跃明
- 关键词:脊柱结核前路支撑植骨
- 多孔羟基磷灰石支架的孔径对成骨细胞动态培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孔径对成骨细胞在快速成型制备的多孔羟基磷灰石支架中黏附、增殖和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MC3T3-E1细胞分别在孔径为150 μm(A组)和300μm(B组)两种支架上进行三维动态灌注立体培养.分别用MTT比色法、葡萄糖消耗和扫描电镜进行检测.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显示两组的A/质量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为(1.31±0.26),B组为(1.51±0.43),P=0.36;葡萄糖消耗结果显示A组明显小于B组,A组为(162.38±33.09) μmol/L,B组为(217.97±27.91)μmol/L,P=0.0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内部有大量的成骨细胞黏附和生长,向周围伸出伪足,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结论 支架孔径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对细胞的代谢活性有明显影响,在理想孔径范围内,保证材料的力学性能前提下尽可能增大材料的孔径。
- 王海张凌汉邱贵兴黄威周奎张祥林吴志宏
- 关键词:成骨细胞羟基磷灰石类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