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云
- 作品数:4 被引量:104H指数:3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绿色GDP”在干部考核中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13
- 2007年
-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为基础,对"绿色GDP"的技术基础以及将"绿色GDP"用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理论上"绿色GDP"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有意义的指标,但许多方面尚不成熟。用这样一个技术尚不成熟的指标来对地方政府和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其适宜性值得商榷。
- 齐晔张凌云
- 关键词: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 地方政府COD总量减排途径及行为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十一五"期间,各省份地方政府减排COD的主要途径有:建设污水处理厂、工业治理和结构关停,而各地对这三种途径的偏好以及相应的减排绩效大不相同。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于地方政府COD减排措施的影响(正相关、负相关还是不相关),发现各省份的COD排放背景(生活COD和工业COD的排放比例和排放强度)与地方政府能力(财政能力和环境监管能力)对减排措施有直接影响,显示了地方政府理性行为选择对减排潜力高的领域和减排效率高的途径有明显偏好,而地方经济结构则对COD减排没有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当前中国环境治理的地方分权模式,通过COD减排证明地方政府更为关注政治利益而非经济利益,针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在环保领域同样适用,但是现阶段地方政府在减排上存在路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政策初衷。
- 宋修霖龚梦洁王晓张凌云齐晔
- 关键词:污染减排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主成分分析
- 中国污染物总量减排数据核算体系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十一五"期间,中国对COD和SO2两种污染物开展总量减排工作,预期指标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构建起来的总量减排数据核算体系为中央政府提供了相对准确的减排数据,是减排取得成功的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减排数据核算体系来对总量减排的成功进行制度性解释。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描述了中国减排数据核算体系的组织机构及其基本职责,整理出了自下而上的数据生成、流动机制和自上而下的数据核查、反馈机制,归纳出总量减排数据核算体系相较于传统环境统计的基本特征:一是设立了区域督查中心和各级总量控制部门等专门的组织机构;二是数据的双向流动机制,中央拥有对减排数据的审核权和最终确定权,并且会将正式确定后的数据逐级反馈给地方政府并应用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行政考核当中去;三是在数据核算中采用环境监测数据,并因此进行了全国范围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四是减排工作全过程数据核算。这些新特征使得中国减排数据核算体系得以提升减排数据质量,对地方政府可能的违规行为进行约束;将减排绩效与地方政府考核相结合,通过政治激励促进地方政府开展减排工作;加强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能力,保障减排工作的开展和完成。但现有数据核算体系仍然存在监测数据利用不到位而导致行政成本较高、减排量核算细则"一刀切"导致政策公平性缺失等亟需改进完善的问题。
- 宋修霖张凌云龚梦洁王晓齐晔
- 关键词:总量控制污染减排环境监管地方政府
- 地方环境监管困境解释——政治激励与财政约束假说被引量:87
- 2010年
- 本文将地方政府视作理性人,对其在政治晋升和财政制度环境下的环境监管困境进行了分析。假设地方政府兼具政治人、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多重理性特征,既追求政治权力也追求经济利益,同时还关注个人声望,行为上表现为追求政治晋升和充裕地方财政。中国现行的政治激励体系暗含着"GDP至上"的潜规则,地方政府为提升政绩必然专注于经济发展。分税制改革以来的财政体制下,事权和财权不相匹配的矛盾在基层政府表现突出,财政压力也促使其选择优先发展经济以充裕地方财政。现存的激励和约束制度环境短期内难以更改,因此,地方政府面临着环境监管的困境。
- 张凌云齐晔
- 关键词:理性人政治激励财政约束环境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