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北疆地区医疗援疆工作实践和思考
- 2023年
- 总结分析了北疆地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医疗援疆工作在人才汇聚,精准防控,资源协调,技术输出等方面的思考和具体举措,为进一步充分落实“长期建疆”的中央精神提供启示和借鉴。
- 徐骁晗张为中孙云飞王加磊吴海峰
- 关键词:常态化疫情防控
- 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比较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比较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7-03/2009-03我院住院患者中连续24例24眼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11眼行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另一组13眼选择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观察手术前及手术后1d;1wk;1mo的裸眼视力(visual acuity,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intraocularpressure,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s)。结果:两组间比较,术前VA,BCVA,CE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BCVA,CE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tisan组手术后VA优于术前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睫状沟缝线固定组手术后VA与手术前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后I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都是治疗无晶状体眼有效方法。两者比较,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更加安全,是治疗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杨勤张为中刘庆淮刘肖艺于焱袁志兰
- 关键词: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虹膜夹持
-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对比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细胞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非接触眼压计、角膜内皮计及细胞图像分析系统观察14例(16只眼)非穿透小梁切除术与24例(25只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眼压、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穿透性小梁切除组术后眼压显著下降(P<0.05),中央角膜厚度(CCT)、最小细胞面积(MIN)、最大细胞面积(MAX)、平均细胞面积(AVE)、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和细胞密度(CD)均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梁切除组术后眼压显著下降(P<0.05),中央角膜厚度(CCT)较术前增加(P<0.05),平均细胞面积(AVE)较术前增加(P<0.05),细胞密度(CD)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数(H%)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均可有效控制眼压,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较小,手术安全性高。
- 蒋燕玲袁志兰张为中张薇玮李艳
- 关键词: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角膜内皮细胞中央角膜厚度
- AcrySof Toric人工品状体植入矫正角膜散光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规则性角膜源性散光的临床疗效及其囊袋内的旋转稳定性. 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的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源性散光患者19例24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作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取同期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AcrySof Natural IOL植入术的22例24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统计实验组术前预期残余散光与术后实际残余散光,和ToricIOL组囊袋内旋转度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实验组术后3个月UCVA为0.77±0.15,对照组为0.48±0.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142,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BCVA为0.87±0.17,对照组为0.83±0.18;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759,P>0.05).实验组术前预期残余散光为(0.30±0.09)D,术后实际残余散光为(0.44±0.17)D,对照组术后实际残余散光为(1.76±0.68)D;实验组预期散光值与实际残余散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9,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际残余散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132,P<0.05).Toric IOL术后1d,IOL平均旋转(2.88±1.96)°(0°~7°),术后3个月平均旋转(3.21±1.95)°(0°~7°),其中21眼(87.5%)旋转小于5°,3眼(12.5%)旋转5°~7°. 结论 Toric IOL植入术后能够稳定并且有效地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有较精准的散光矫正预测性。
- 张为中王润杨勤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角膜散光TORIC人工晶状体
- 血脂联合磁共振参数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评估血清脂代谢指标联合眼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定量参数在预测中重度活动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44例接受GC治疗的中重度活动期TAO患者,根据GC疗效将患者分为敏感组(n=28)和抵抗组(n=16)。收集两组患者在GC治疗前的血清脂代谢指标和基于眼眶MRI测得的泪腺突出度/眼眶脂肪厚度(lacrimal gland herniation/orbital fat thickness,LGH/OFT)及其他临床参数,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与GC治疗疗效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敏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抵抗组(P=0.005,P=0.019),且敏感组病程更短(P=0.037)。敏感组患者LGH/OFT显著高于抵抗组(P<0.001)。总胆固醇和LGH/OFT是TAO患者激素是否敏感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0.230、1.395_(每0.1单位),P均<0.05)。联合血清总胆固醇≤4.8 mmol/L和LGH/OFT≥1.51预测GC治疗敏感性,可以获得最佳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38,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65.6%)。结论:血脂参数和眼眶MRI定量参数均可预测中重度活动期TAO患者GC治疗敏感性,两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 张海桃胡昊王月月段欣洁陈露张为中张为中许晓泉
- 关键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糖皮质激素疗效预测血脂代谢
- 恶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方法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间确诊住院的101例(118只眼)恶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和出院后2—6个月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眼轴、治疗方法、手术并发症、治疗前后和随访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等数据。结果101例(118只眼)恶性青光眼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69例,男女患者比例1.0:2.2;平均发病年龄(49.67±13.69)岁,低于同期住院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62.34±11.139)岁。61例(60只眼)恶性青光眼的眼轴长度为(21.80±1.55)mm,低于PACG患者的眼轴长度(22.05±0.97)mm和正常值(23.00±0.89)mm。恶性青光眼主要发生于PACG抗青光眼术后,55.4%的患者在术后1周内发病。93%的患者需要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腔抽吸联合前房成形术和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术式,后者视力提高和眼压下降明显,前房加深显著。前房成形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年龄为(43.7±4.8)岁,明显低于治疗成功的患者(53.7±12.6)岁(P〈0.05)。结论恶性青光眼几乎均为继发性,主要发生于PACG术后,低龄患者易发,女性患者多见。阿托品是首选的治疗药物。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优于玻璃体抽吸联合前房成形术。年轻恶性青光眼患者应考虑选择晶状体摘除加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而不是玻璃体抽吸前房成形术。
- 张为中黄荔马健李晓柠黄晶晶葛坚
- 关键词:青光眼闭角型疾病恶化玻璃体切除术年龄因素性别因素
- 改良viscocanalostomy术中新型植入物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索新型植入物可吸收牛心包补片、不可吸收牛心包补片、生物羊膜在改良viscocanalostomy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三个实验组和D对照组,每组6只。在实验组白兔改良v...
- 张为中
- 关键词:牛心包补片生物羊膜安全性眼手术瘢痕形成
- 文献传递
- 改良viscocanalostomy术中新型植入物的实验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索新型植入物可吸收牛心包补片、不可吸收牛心包补片在改良viscocanalostomy(VCO)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两个实验组和C对照组,每组6只。在A、B组白兔改良VCO的巩膜腔隙中分别植入不可吸收牛心包补片、可吸收牛心包补片,C组不植入任何植入物。观察术后不同时间巩膜腔隙存留情况及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A、B组术后滤过泡形成及存留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手术区域周围组织反应轻微,可吸收牛心包补片组反应更为轻微。巩膜滤过空腔的保持与植入物有关,术后12周时A、B组眼巩膜腔隙仍维持较好,C组眼手术区域瘢痕形成明显。结论:植入物有助于改良VCO术后引流道的抗瘢痕化;两种植入物都是安全的,可吸收牛心包组反应更为轻微,远期抗瘢痕化效果可能更好。
- 张为中袁志兰于焱杨勤陈琴洪瑾帅捷
- 关键词:VISCOCANALOSTOMY牛心包补片
- 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治疗无晶状体眼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观察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方法观察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接受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无晶状体眼患者11例(11只眼),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术前术后眼压变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角膜水肿、前房闪辉、晶状体位置,角膜内皮镜检查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观察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患者术后UCVA优于术前BCVA,术前术后眼压无明显变化,术后角膜无明显水肿,晶状体位置未见明显偏移。术后1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统计学意义,黄斑区厚度比术前无明显增加。结论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无晶状体眼的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在虹膜组织足够支撑晶状体时可作为常规术式予以考虑。
- 杨勤张为中吴秀萍虞灵梅
- 关键词: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虹膜夹持
- 基于视差放大与超分辨率的三维光场腹腔镜标定被引量:4
- 2022年
- 基于光场成像理论的三维腹腔镜是实现腹腔三维成像的重要研究方向,标定是光场腹腔镜实现三维成像的基础。针对光场带宽积与较小的光场视差会制约三维光场腹腔镜标定精度提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视差放大方法,将直接计算光场视差的问题转换为间接计算两个特征点的距离问题,较大的特征点间距在光场图像中体现为易于检测的点-点间距和点-线间距,从根本上提高了光场腹腔镜的标定精度;基于SRDenseNet的改进型超分辨率网络,整合通道注意力机制,同时提高了光场腹腔镜四维成像的角度分辨率与位置分辨率,间接地提高了光场腹腔镜的标定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经光场视差放大与超分辨处理后,三维光场腹腔镜标定的反投影误差降低了16%,R2提高了6%。
- 刘雪岩许聿达雷建昕周光泉张为中周平
- 关键词:医学成像超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