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业建
-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镉胁迫对满江红-鱼腥藻共生体供氮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及可溶性总氮含量变化为指标,研究了镉胁迫下满江红-鱼腥藻共生体对稻田供氮能力的影响.当土壤中镉浓度为0.3 mg·kg-1时,满江红-鱼腥藻共生体对镉的蓄积量较少,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及可溶性总氮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当土壤中镉浓度≥1.0 mg·kg-1时,随土壤中镉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推移,满江红-鱼腥藻共生体体内的镉含量逐渐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及可溶性总氮含量逐渐下降,而铵态氮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镉胁迫导致满江红-鱼腥藻共生体对土壤的供氮能力显著下降.
- 詹玲君马海虎南旭阳张业建陈访周舟戴灵鹏
- 关键词:镉供氮毒害效应
- 同时处理源分离尿液与烟气的方法和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处理源分离尿液与烟气的方法,包括1、将分散的尿液通过尿液收集管道网络收集输送到处理工厂;2、在处理工厂内对收集的尿液进行处理,将其中的尿液与粪便和生活污水分离;3、将收集的源分离尿液进行去处药物残留体...
- 郑向勇孔海南张业建叶海仁严立
- 一种蓝藻毒素处理装置及蓝藻处理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蓝藻毒素处理装置,它包括反应室和臭氧发生器,所述的反应室上设有与所述反应室相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反应室内设有紫外线灯,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上设有用于向所述反应室内输送臭氧的臭氧导入管和用于向所述臭氧发...
- 井芹宁郝爱民赵敏原口智和吴明江张业建夏冬金展
- 文献传递
- 一种蓝藻毒素处理装置及蓝藻处理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蓝藻毒素处理装置,它包括反应室和臭氧发生器,所述的反应室上设有与所述反应室相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反应室内设有紫外线灯,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上设有用于向所述反应室内输送臭氧的臭氧导入管和用于向所述臭氧发生器...
- 郝爱民井芹宁赵敏原口智和吴明江张业建夏冬金展
- 文献传递
- 钛电极电催化氧化去除源分离尿液中氮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采用表面涂覆有钌铱化合物的钛电极,以模拟尿液的电催化氧化脱氮为研究目的,考查了食盐投加量、电流密度、初始pH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极板面积为160cm2、电解溶液为1.0L、电解时间为3h、电流密度为50mA·cm-2、食盐投加量为8g·L-1时,氨氮去除效果最好,为87.81%左右,同时TN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3.08%;电流密度只有在50mA·cm-2左右时才能有效去除尿液中的氮;初始pH为9左右时有利于TN的去除。利用电催化氧化技术对源分离尿液中的氮在一定程度能够进行去除,但其机理、工艺参数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
- 顾域峰郑向勇叶海仁张业建严立李军孔海南
- 关键词:钛电极电催化氧化氮
- 基于烧结成型的红壤除磷填料开发
- 2013年
- 为了开发除磷填料,以红壤为基本材料,并以烧结温度、粉煤灰添加量、外加剂A用量和外加剂B用量作为4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制造了不同配方的红壤烧结填料,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并利用Langmuir模型拟合最大吸磷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烧结可使粉末状红壤成型,同时提高了其除磷能力;对填料理论吸磷量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外加剂B用量、外加剂A用量、粉煤灰用量及烧结温度;通过比较理论吸附量,同时考虑到成本,可以确定正交实验结果中较优填料配方组成为(重量比):61%红壤,30%粉煤灰,0%外加剂A,9%外加剂B,烧结温度1 150℃,其最大理论的磷吸附量2.274 mg/cm3,单位除磷原料成本约0.047元/g。
- 郑向勇相徐叶海仁张业建赵敏王欣泽孔海南
- 关键词:红壤磷填料
- 同时处理源分离尿液与烟气的方法和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处理源分离尿液与烟气的方法,包括1、将分散的尿液通过尿液收集管道网络收集输送到处理工厂;2、在处理工厂内对收集的尿液进行处理,将其中的尿液与粪便和生活污水分离;3、将收集的源分离尿液进行去处药物残留体...
- 郑向勇孔海南张业建叶海仁严立
- 文献传递
- 一种蓝藻毒素处理装置及蓝藻处理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蓝藻毒素处理装置,它包括反应室和臭氧发生器,所述的反应室上设有与所述反应室相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反应室内设有紫外线灯,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上设有用于向所述反应室内输送臭氧的臭氧导入管和用于向所述臭氧发生器...
- 郝爱民井芹宁赵敏原口智和吴明江张业建夏冬金展
- 膨胀颗粒污泥床—接触氧化法处理棕榈油废水被引量:3
- 2006年
- 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棕榈油废水。考察了该工艺对废水COD、固体悬浮物(SS)、有机氮等的去除效果,关键工艺参数,同时探讨了盐浓度对废水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COD去除率高于95%,BOD5和SS去除率均高于98%,油脂去除率高于90%,有机氮去除率82%,处理后的出水满足马来西亚回灌水国家标准。因出水中含大量的钾,将其用于农田灌溉时,不仅可减少肥料的用量,而且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龙秀华张春辉张业建张振家
- 关键词:膨胀颗粒污泥床接触氧化法棕榈油废水处理
- 源分离尿液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2年
- 讨论了对现有的尿液处理技术按照工艺特征分成预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与膜法处理技术,对其特点、原理、应用范围与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源分离尿液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今后的研究热点可能会集中于尿液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尿液中的药物残留体和激素类物质的去除技术、磷酸氨镁沉淀法的生产化应用研究、电化学和膜技术等新型处理技术的研究、组合处理技术的研究以及处理模式的研究。
- 郑向勇叶海仁程天行张业建赵敏孔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