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景文 作品数:18 被引量:104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三明市第一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适宜范围探讨 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适宜范围。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需机械通气治疗的NRDS患者共90例,分3组,每组30例。对照组:PaCO2维持在35~45mmHg(1mmHg=0.133kPa);观察Ⅰ组:PaCO2维持在46~60mmHg;观察Ⅱ组:PaCO2维持在61~75mmHg。对3组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并发症及疗效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Ⅰ组和Ⅱ组)呼吸机参数平均气道压(MAP)、吸气时间(Ti)、吸气峰压(PI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吸入氧浓度(FiO2)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频率(R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H值低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Ⅰ组PaCO2显著低于观察Ⅱ组(P<0.01);而观察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ALI)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1),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3组住院时间和脑室内出血(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和观察Ⅱ组IVH程度严重。结论应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治疗NRDS,可降低VALI的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不影响氧合、心率、血压及循环灌注状况,不增加IVH和PVL的发生率,疗效可能更优于传统通气策略,PaCO2维持中等水平增高范围(46~60mmHg),发生颅内出血的程度轻,是较适宜的范围。 廖景文关键词: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调查6年来早产新生儿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2年8月-2008年11月经头颅B超或MRI诊断为PVL的患儿为研究组,按1∶2数量配对抽取入院日期最接近,入院日龄、胎龄、出生体质量相近、诊断为早产儿脑室周围强回声(PVE)的早产儿(PVE组)和无相应神经系统检查异常发现的早产儿(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PVL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VL组和PVE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50%比12.5%,χ2=10.000,P=0.002;32.5%比12.5%,χ2=4.588,P=0.032)和肺部合并症(30.0%比5.0%,P=0.013;22.5%比5.0%,χ2=5.165,P=0.023)发生率较高;使用呼吸支持频率高(85.0%比27.5%,χ2=17.712,P<0.001;52.5%比27.5%,χ2=5.208,P=0.022);PVL组呼吸支持频率高于PVE组(85.0%比52.5%,χ2=6.065,P=0.014)。PVL组24h内最低PaCO2低于正常对照组[(33.5±7.5)mmHg比(42.0±9.8)mmHg,LSD=8.578,P=0.003],24h内最低pH值高于PVE组(7.326±0.129比7.254±0.092,LSD=0.072,P=0.008),颅内出血发生率较PVE组和正常对照组高(30%比5%,P=0.013;30%比2.5%,P=0.004)。多因素分析发现,围生期/出生早期感染、呼吸支持、24h内最低PaCO2和颅内出血是PVL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5.745(0.778,42.430)、9.370(2.168,40.504)、0.937(0.872,1.007)、1.826(1.083,3.077)。结论早产儿PVL致病因素复杂,围生期/出生早期感染、呼吸支持、24h内最低PaCO2和颅内出血是重要原因,有待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危重症患儿治疗水平,以减少PVL的发生。 廖景文 冯琪 王颖 郭在晨 李星 张欣 周丛乐关键词:早产儿 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 被引量:31 2002年 廖景文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脑损伤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测 被引量:1 2002年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伴胆红素脑病者常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及视功能障碍. 廖景文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新生儿早期肠套叠一例 2009年 患儿,男,32h,因“阵发性哭闹11h,排黏液血便10余次”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体质量3700g,否认产伤、窒息抢救史,羊水、脐带和胎盘无异常,出生4h开始排胎便,出生11h因排黏液血便就诊,共10余次,每次约3—5ml,阵发性哭闹,无明显诱因拒乳,无发热、呕吐、腹胀,外院诊断不明,以“便血原因待查”转入我科。家族史无特殊。 廖景文关键词:肠套叠 新生儿 阵发性哭闹 黏液血便 出生体质量 原因待查 玉屏风颗粒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2016年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9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哮喘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喘发生率(15.2%)低于对照组(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儿哮喘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 廖景文关键词:支气管炎 玉屏风颗粒 支气管扩张剂氧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剂氧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286例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用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照组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和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主要症状、改善体征、住院天数、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能快速缓解患儿的症状、体征,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用药方案。 廖景文关键词:支气管扩张剂 小婴儿 毛细支气管炎 氧驱动雾化吸入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24 h内发病的手足口病普通患儿,根据不同年代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2013年11月以后采用西医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加用开喉剑喷雾剂中医治疗)和对照组(2013年11月以前采用西医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各40例,疗程5 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热退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转为危重症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可以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重症病例,临床效果好。 廖景文关键词:手足口病 传染病 婴幼儿 肺炎婴儿危重病例评分与血小板数量关系探讨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数量与婴儿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儿科2011-11/2013-02收治166例肺炎患儿,根据入院24h内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分为非危重组76例、危重组69例和极危重组21例,3组均在入院后24h内采集末梢血测定血小板,对3组患儿末梢血血小板数量和人数分布进行对比。结果末梢血血小板数量危重组(427.1±73.6)×10~9/L高于非危重组(343.3±61.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高于极危重组(102.1±29.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极危重组低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危重组血小板增高(〉300×10~9/L)占82.6%(57/69),极危重组血小板降低(〈100×10~9/L)占66.7%(14/21)。结论肺炎患儿危重组血小板数明显升高,极危重组血小板数明显降低,密切监测血小板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有一定帮助。 廖景文关键词:肺炎 危重症 血小板 婴儿 ATP与普罗帕酮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对比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ATP与普罗帕酮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对比。方法选取三明市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50例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患儿不同的适用证、禁忌证均分为两组(n=25):三磷酸腺苷组、普罗帕酮组,分别给予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普罗帕酮治疗。对比两组的复律效果、复律时间、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磷酸腺苷组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率为96.0%,普罗帕酮组为76.0%,两组复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磷酸腺苷组的复律时间为(4.10±3.60)m i n,普罗帕酮组复律时间为(23.58±13.41)m i n,两组复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磷酸腺苷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P、普罗帕酮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根据患儿适用证、禁忌证合理选择适宜药物治疗,提高复律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痛苦。本研究显示,三磷酸腺苷复律率高,起效快,复律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林登域 廖景文 张惠关键词:三磷酸腺苷 普罗帕酮 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