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庾正伟

作品数:21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核科学技术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冶金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6篇维数
  • 6篇均匀性
  • 6篇盒维数
  • 5篇分布均匀性
  • 4篇微球
  • 4篇块体材料
  • 4篇U
  • 3篇等离子
  • 3篇第二相颗粒
  • 3篇放电等离子
  • 3篇放电等离子烧...
  • 3篇MO
  • 2篇氢化
  • 2篇氢化锂
  • 2篇相组成
  • 2篇流动性
  • 2篇纳米
  • 2篇均匀设计
  • 2篇混料
  • 2篇混料机

机构

  • 14篇中国核动力研...
  • 8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作者

  • 21篇庾正伟
  • 12篇王录全
  • 11篇冷茂林
  • 9篇何振娟
  • 8篇刘海
  • 7篇刘颖
  • 6篇孙文泽
  • 6篇连利仙
  • 5篇郭振
  • 4篇杨天华
  • 4篇石博
  • 4篇李军
  • 3篇王成
  • 3篇黄健民
  • 2篇杨静
  • 2篇彭小明
  • 2篇刘超红
  • 2篇彭小明
  • 1篇刘睿睿
  • 1篇唐永建

传媒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金属热处理
  • 2篇粉末冶金工业
  • 2篇2013年川...
  • 1篇粉末冶金技术
  • 1篇新技术新工艺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2009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0
  • 4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i/PS核壳结构纳米复合微球的制备及磁性能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纳米级聚苯乙烯微球,利用化学沉积法在微球表面镀镍,制备出了具有磁性的金属/高分子(Ni/PS)纳米复合微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量色散谱仪(EDS)分别对镀镍前后纳米微球的形貌结构、相组成、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分析,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复合微球的磁学性能。结果表明,活化工艺、还原剂浓度、镀液pH值和温度对镀后复合微球的磁性能有显著影响。根据磁性能结果,优化工艺参数,制备了具有规则球形、单分散性好、粒径约为100nm、镀层完整、均匀的磁性Ni/PS核壳结构纳米复合微球,并获得最大的饱和磁化强度Ms=8.8764emu/g。
孙文泽刘颖连利仙刘海庾正伟涂铭旌
关键词:纳米复合微球磁性微球化学镀镍饱和磁化强度
U-M_o微球物理包覆工艺研究
2015年
为了减少U—M_o微球在混料和成型过程中发生偏聚的现象,改善(U-M_o)-Al弥散燃料铀分布的均匀性,研究了多种U-M_o微球物理包覆工艺及建立的包覆工艺对微球流动性的影响。本文采用相近尺寸(直径约100μm)的不锈钢微球代替U-M_o微球。结果表明:直接添加黏结介质包覆工艺和自由落体包覆工艺不适合微球的包覆;采用溶剂挥发法在每颗微球表面都包覆了一层基体粉末颗粒,微球表面的粗糙度明显增大,流动时颗粒间产生机械咬合力,降低了微球的流动性。
冷茂林王晓敏王录全何振娟郭振庾正伟
关键词:流动性
低密度泡沫氢化锂块体材料的研究
以N型对二甲苯二聚体(PCP)为造孔剂,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出外形规则、孔径均匀的低密度泡沫氢化锂块体材料。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泡沫LiH进行了形貌表征和成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烧结...
王成刘颖连利仙李军孙文泽庾正伟石博
关键词:氢化锂粉末冶金法造孔剂
文献传递
U-Mo微球与Al粉的混合工艺研究
2017年
采用垂直行星分罐式混料机进行U-Mo微球与Al粉混合,系统研究了混合时间、混合转速和料罐填充率对物料混合度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三因素对物料混合度的影响程度.采用变异系数法和体视显微镜分析了混合物料的混合度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最佳混合工艺参数为:混合时间90min、混合转速30r/min和料罐填充率30%,其物料混合度为93.6%;三种混合因素对混合度的影响程度为:混合时间<料罐填充率<混合转速.
庾正伟王录全刘海冷茂林黄健民郭振
基于均匀设计的混料工艺优化研究
本文运用均匀设计方法考察了转速、混料时间、填充率及高径比对粉末混料均匀性的影响,运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然后采用最优化方法实现了目前实验条件下最优的混料工艺参数:转速(25rad)、混料时间(30min...
何振娟王录全刘超红冷茂林庾正伟
关键词:均匀设计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纳米Ni块体材料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纳米Ni粉体,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出了直径10 mm、厚2mm,致密度为96.8%,显微硬度为4.17 GPa的纳米块体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烧结块体样品的相组成、晶粒尺寸、微观形貌和显微硬度。研究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块体样品的致密度和晶粒尺寸增大,当烧结温度为650℃时,致密度最高,晶粒尺寸为44.8 nm;显微硬度随烧结温度的增高先增大后减小,当烧结温度为550℃时,显微硬度最大为4.33 GPa;较高烧结温度下,断口微观形貌的纳米级韧窝出现,显示了韧性断裂的特征。
庾正伟罗江山雷海乐刘颖韩尚君吴卫东唐永建
关键词: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显微硬度计韧性断裂相组成GPA
碳热还原法制备高纯ZrB_2粉体被引量:3
2019年
以ZrO_2、B_4C、C作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进行固相反应制备出高纯ZrB_2粉体。采用XRD、FESEM、化学滴定仪等分析了样品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样品在流动Ar气氛中1400℃保温1. 0 h进行硼化反应后,再经1650℃保温1. 0 h进行碳化反应制备出絮状和柱状混合结构的高纯ZrB_2粉体,B含量为19. 8wt%,B损失仅为3. 6wt%,剩余碳为0. 87wt%。
刘海杨静唐明国潘小强庾正伟张雨
关键词:碳热还原法固相反应
基于均匀设计的混料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多元粉体的混料均匀性对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粉体性质、组分配比、混料机类型及结构、粉体的添加方式及顺序确定的情况下运用均匀设计方法考察了混料机转速、混料时间、料罐的填充率及高径比对粉体混料均匀性的影响,并且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然后采用最优化方法获得了目前实验条件下最优的混料工艺参数:转速(61r/min)、混料时间(106.75min)、填充率(25%)、高径比(1.445),最优化求解的分析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是相符的,从而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了指导。
何振娟王录全冷茂林庾正伟彭小明
关键词:盒维数均匀设计
基于分形理论的弥散燃料相分布均匀性评价方法研究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盒维数法的弥散燃料相分布均匀性评价方法,并对两种燃料相分布(燃料相均匀分布、横向与纵向的燃料相间距比为1.5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形理论计算,同时对评价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开展了燃料相均匀性评...
何振娟王录全杨天华冷茂林庾正伟彭小明
关键词:盒维数分布均匀性
文献传递
Cu_(0.3)Mn_(0.7)去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铜块体材料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去合金化法对Cu0.3Mn0.7合金进行自腐蚀制备出厚度为1mm的纳米多孔铜块体材料。采用XRD、SEM、EDS、AAS等分析了样品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样品在室温0.1mol/L盐酸溶液中自腐蚀10d,得到成分单一,结构均匀的三维连通纳米多孔铜块体材料,其表面平均孔径尺寸约125nm,平均骨架尺寸约80nm,横截面平均孔径尺寸约300nm。
刘海刘颖连利仙庾正伟孙文泽石博
关键词:去合金化纳米块体材料微观形貌相组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