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静
- 作品数:17 被引量:5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内脂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
- 内脂素(visfatin)是新发现的由内脏脂肪细胞高表达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具有类胰岛素作用。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visfatin与缺氧、易损斑块破裂、内皮功能紊乱、炎症和血管增生等密切相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 康静成蓓
- 事项清单联合SOAP交班模式在全科医学科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事项清单联合SOAP交班模式在全科医学科床边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事项清单联合主观-客观-评价-计划(SOAP)结构化交班模式,用于全科医学科患者床边交接班;比较交班模式改进前(587例次的传统口头交班)、后(605例次的事项清单联合SOAP交班)的床边交班效果、交班缺陷情况。结果交班模式改进后护士床边交接班效果显著优于改进前、交班缺陷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采用事项清单联合SOAP交班模式行患者床边交班,可提高床边交班质量,有利于保障患者护理安全。
- 金环王玉梅彭雯康静游婷肖甜王丽君
- 关键词:全科医学科护理交班护理管理
- 内脂素通过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信号转导通路上调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的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信号转导通路在内脂素调控人THP-1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表达中的作用,探讨内脂素诱导泡沫细胞形成的机制和途径。方法 THP-1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随机分组,给予不同浓度的内脂素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进行干预,分别运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和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mRNA和蛋白的表达,酶荧光学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含量,总胆固醇与游离胆固醇之差为胆固醇酯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内脂素组细胞内脂滴形成增加,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升高(P<0.05);随着内脂素浓度(10-7mol/L、10-6mol/L和10-5mol/L)升高,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r值分别为-0.73和-0.83,P<0.05),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r值分别为0.91和0.72,P<0.05)。与内脂素组比较,罗格列酮组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降低(P<0.05);随着罗格列酮浓度(10μmol/L、15μmol/L和20μmol/L)升高,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r值分别为-0.69和-0.84,P<0.05)。结论内脂素呈浓度依赖性下调THP-1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表达,上调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的表达,而罗格列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内脂素所诱导的上述效应。提示内脂素可能通过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信号转导通路上调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
- 康静成蓓姜蕾
- 关键词: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泡沫细胞
- 全科住培基地临床教学档案管理探讨被引量:1
- 2022年
- 在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中,临床教学档案是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基地评估工作中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对全科住培基地临床教学档案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本基地教学档案管理经验,对全科基地临床教学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及科学化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
- 姜蕾彭雯康静
-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 内脂素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内脂素(visfatin)对人单核细胞株THP-1源性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表达的影响,探讨visfatin诱导THP-1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机制。方法:THP-1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予不同浓度和时间的visfatin进行干预,分别运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浆脂滴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酶荧光学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TC)和游离胆固醇(FC)含量,TC与FC之差为胆固醇酯(CE)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isfatin干预组细胞浆脂滴明显增多,细胞内FC和CE含量增加(均P<0.05)。Visfatin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下调ABCA1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Visfatin下调THP-1源性巨噬细胞ABCA1的表达,使细胞内FC流出减少,CE合成增加,从而诱导泡沫细胞的形成。
- 康静成蓓姜蕾
- 关键词:ATP结合盒转运体A1泡沫细胞
- PPARγ信号转导通路在内脂素诱导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 2010年
- 本文旨在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信号转导通路在内脂素(visfatin)调控人单核细胞株THP-1源性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和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1,ACAT1)表达中的作用,探讨内脂素诱导泡沫细胞形成的机制和途径。THP-1单核细胞经佛波酯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随机分组,给予不同浓度的内脂素和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进行干预,分别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PARγ、ABCA1及ACAT1 mRNA和蛋白表达,酶荧光学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含量,TC与FC之差为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E)含量。结果显示,内脂素呈浓度依赖性增加THP-1源性巨噬细胞内FC和CE含量,下调巨噬细胞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其下游的靶基因ABC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ACA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罗格列酮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内脂素所诱导的上述效应。上述结果提示,内脂素可能通过PPARγ信号转导通路下调ABCA1表达,上调ACAT1表达,使细胞内FC流出减少,CE合成增加,从而诱导泡沫细胞的形成。这为研究内脂素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康静成蓓姜蕾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泡沫细胞
- 血浆内脂素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1年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1〕,研究证实,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异性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厚度(IMT)是预测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2,3〕。内脂素(visfati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糖脂代谢。
- 康静成蓓戚本玲
-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
- 血浆内脂素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应用
- 目的: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visfatin)水平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测定,探讨血浆visfatin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相关性。方法:4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 康静成蓓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
- 内脂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内脂素是新近发现的由内脏脂肪细胞高表达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具有类胰岛素作用。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内脂素与缺氧、易损斑块破裂、内皮功能紊乱、血管增生、炎症和糖脂代谢等密切相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内脂素的发现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增加了新的思路,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
- 康静成蓓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 内脂素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信号转导通路下调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的表达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在内脂素(visfatin)调控人单核细胞株(THP-1)源性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表达中的作用,探讨visfatin诱导泡沫细胞形成的机制和途径。方法:THP-1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随机分组,给予不同浓度的visfatin和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进行干预,分别运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ABCA1及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酶荧光学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TC)和游离胆固醇(FC)含量,TC与FC之差为胆固醇酯(CE)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isfatin干预组油红O染色显示细胞内脂滴形成增加,PPARγ及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细胞内FC含量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visfatin呈浓度依赖性下调PPARγ及ABC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visfatin干预组比较,罗格列酮组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细胞内FC含量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罗格列酮呈浓度依赖性上调ABC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visfatin通过PPARγ信号转导通路下调ABCA1表达,减少细胞内FC流出,从而诱导泡沫细胞形成。这可能为visfatin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
- 康静成蓓姜蕾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泡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