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海燕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教育
  • 3篇语文
  • 2篇文教
  • 2篇母语
  • 2篇母语课程
  • 2篇母语课程标准
  • 2篇教育理论
  • 2篇课程
  • 2篇课程标准
  • 1篇叙事
  • 1篇叙事时间
  • 1篇义务
  • 1篇义务教育
  • 1篇义务教育语文...
  • 1篇语境
  • 1篇语文教科书
  • 1篇语文教育
  • 1篇语文课
  • 1篇语文课程
  • 1篇语文课程标准

机构

  • 8篇聊城大学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康海燕
  • 4篇谢利民
  • 2篇姜敏

传媒

  • 2篇教育科学研究
  • 1篇语文建设
  • 1篇教育评论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学语文教与...
  • 1篇广东第二师范...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美母语课程标准评价体系比较
2010年
中美两国的母语课程标准评价体系在呈现方式,结构、内容、表述方式和价值取向方面各有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可以为我国母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课程评价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笔者选取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英语语言与艺术内容标准》
康海燕谢利民
关键词:母语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课程评价
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运行机制、现实挑战与策略——基于场域理论的分析
2024年
数字素养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乡村教师顺应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场域理论,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运行机制为:以数字化场域为基础力、以数字化资本为支持力、以数字化惯习为动力源;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数字化场域构建不足、数字化资本支持不足、数字化意识驱动不足。为促进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提出以下策略:构建数字化生态场,改善培育环境;完善多元资本支持,丰富培育资源;形塑数字化惯习,提升培育意识。
姜敏康海燕
关键词:乡村教师场域理论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困境之思考被引量:2
2008年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诸多困境:造成实践中对理论的遗忘、理论对实践的无效、盲目的实践以及书斋中的理论。困境的原因在于人们对理论、实践及其关系的诸多误解,以及由此导致的对理论与实践及其关系的不适当的立场、态度和行为。
康海燕谢利民
中美母语课程标准评价体系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中美两国的母语课程标准评价体系在呈现方式,结构、内容、表述方式和价值取向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从中反映出我国评价体系的诸多不足。我国有必要研究和创建有高度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并逐步建立社会化的评价机制,使评价工作回归社会。
康海燕谢利民
关键词:课程标准语文教育
语言的符号意义和蕴涵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符号意义和蕴涵意义是语用学研究的内容,两层意义的关系有多种情况。
康海燕
关键词:语境
时空流转——《哦,香雪》叙事新解
2024年
《哦,香雪》是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短篇小说。与同期的反思文学不同,《哦,香雪》沿袭了“荷花淀派”清新自然、富有诗意的创作风格。在时间上,小说的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是错位流动的,具体表现为时长的延缓与加速、时间在频次上的重复、叙述时序的错位。在空间上,小说构建了差异空间,进行空间并置叙事与递进排列。在叙事时空的流转中,火车是关键物象,其打破了空间界限,给台儿沟的姑娘们带来了“美妙的一分钟”。火车将香雪带向了远方世界,使她成为台儿沟获得自我觉醒的第一人。香雪在出走与回归中塑造了主体自我。
姜敏康海燕
关键词:叙事时间
大陆与台湾初中语文教科书人生观教育比较——以人教版和翰林版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作为一种独特的出版物,教科书是各种不同社会力量较量的产物,并在内容上反映社会主流的价值立场。人生观教育是教科书特别是语文教科书不可或缺的内容,但语文教科书对人生观教育的表达是曲折且复杂的。大陆人教版与台湾翰林版两套语文教科书产生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环境中,但大陆与台湾在文化上同宗同源,两套教科书对人生观各个问题的表达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差异性。
康海燕谢利民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科书人生观人生观教育
“交往”在教育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04年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交往”是指主体间以语言或符号为媒介,以言语的有效性为基础,以达到相互理解为目的的活动。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交往行为理论”,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解释和解决有关教育的许多问题,诸如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等等。
康海燕
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教育理论社会交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