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娟娟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护理
  • 4篇手术
  • 4篇满意度
  • 3篇手术患者
  • 3篇护理干预
  • 3篇干预
  • 3篇出血
  • 3篇出血患者
  • 2篇神经外科
  • 2篇术后
  • 2篇术后护理
  • 2篇综合护理
  • 2篇综合护理干预
  • 2篇外科
  • 2篇颅脑
  • 2篇脑出血
  • 2篇脑出血患者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脑出血
  • 1篇动脉

机构

  • 11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11篇庄娟娟
  • 8篇任红俤
  • 2篇庄顺云
  • 1篇任红
  • 1篇温玉星
  • 1篇林雅
  • 1篇张丽华
  • 1篇周彩云
  • 1篇宋晶
  • 1篇张舒

传媒

  • 4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当代护士(下...
  • 1篇世界睡眠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化护理干预用于垂体瘤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和满意度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用于垂体瘤手术患者中的效果,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之间选择4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垂体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之间40例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垂体瘤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实施护理后观察两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情况,并做出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在无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分组护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垂体瘤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周彩云任红俤庄娟娟
关键词:垂体瘤系统化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满意度
预防性护理在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在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措施实施中选择预防性护理对患者临床疗效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研究样本选取为本院神经外科接收的实施颅脑手术的患者100例,研究时间限定为2018年1月到2020年3月,组间患者分组依据确定为术后护理差异,其中接受常规术后护理的50例患者归纳于对照组,接受预防性护理的50例患者归纳为预防组,对比组间患者护理指标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数据分析中,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数据82.00%,相较于预防组96.00%的护理满意度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患者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预防组3例出现并发症,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分析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性护理措施干预前,对照组患者在五项评测项目上得分数据与预防组患者数据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措施干预后,预防组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接受颅脑手术的患者术后实施预防性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等数据分析显著提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庄娟娟任红俤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术后护理临床疗效
疫情背景下医护联合带教在护理实习生线上实训中的实践被引量:1
2023年
疫情背景下,基于网络环境的护理教学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和医院提高护理学生理论知识和能力的常规选择。区别于传统面对面的教学模式[1],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具有便捷、简单和高效等特点[2],但是也存在相应的缺点,例如课堂互动减少、教学成果不可控和环境因素复杂等。这些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环境的沉浸互动差[3]。因此,探索网络环境下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医院带教和学校教学共同面对的难题。
张丽华宋晶林雅庄娟娟温玉星
关键词:疫情护理教学
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基点分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常规组(日常护理干预)各42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昏迷指数(GCS)、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较为显著,NIHSS评分低,GCS评分高,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其自身神经功能恢复,避免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有效改善其自身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其自身经济负担,改善预后,使得最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丽丽任红俤庄娟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综合护理干预
基于时间理念的循证护理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时间理念的循证护理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选取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1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56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外科常见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时间理念指导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1),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及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时间理念的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庄娟娟任红俤
关键词:循证护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满意度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手术前焦虑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手术在手术前的焦虑的因素。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干预前后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高者焦虑程度越重。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前后SAS评分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系统可增强脑血管介入患者的自信心,减轻或消除焦虑情绪,有利于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脑血管介入手术前对患者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十分必要。
庄娟娟庄顺云
关键词:治疗性沟通系统脑血管介入焦虑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神经外科患者对护理员的工作满意度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应用PDCA循环法(戴明循环)对护理员进行严格、系统培训,提高神经外科患者对护理员的满意度。方法:培训前对我院神经外科100名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患者对护理员的需求情况,根据反馈表应用PDCA循环法培训高素质护理员。结果:神经外科患者对护理员满意度由培训前的80%提高到93%。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可明显提高护理员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员的满意度。
庄娟娟任红俤
关键词:PDCA循环法护理员满意度
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功能障碍和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康复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大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较好,观察组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不仅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和自理能力的提高有积极意义,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张舒任红俤庄娟娟江水芳
关键词:康复护理高血压脑出血睡眠质量
全程护理与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与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选8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研究组(41例),全程护理与细节护理,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SDS、SAS、NIHSS评分,NSE、S100B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SDS、SAS、NIHSS评分降低(P<0.05),NSE、S100B指标降低(P<0.05),护理满意度高(P<0.05),术后并发症降低(P<0.05),生活质量提高(P<0.05)。结论:全程护理与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效果显著,改善不良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价值。
庄娟娟任红俤池碧珠
关键词:全程护理细节护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神经外科手术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 69例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入综合性认知康复训练。入院时及治疗2个月后均进行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神经心理学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ment,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功能。结果急性脑外伤147例患者中出现认知障碍69例,发生率46.9%。治疗2个月后,两组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MBI、MMSE、MoCA评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MBI、MMSE、MoCA评分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BI:干预组(84.3±6.7) vs.对照组(71.5±6.1),t=6.546,P<0.001; MMSE:干预组(27.5±2.7)vs.对照组(23.2±2.3),t=5.649,P<0.001; MoCA:干预组(26.8±4.5) vs.对照组(22.3±3.6),t=5.331,P<0.001]。累计满意度构成比干预组(94.3%)显著高于对照组(73.5%)(χ~2=5.545,P=0.019)。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庄娟娟任红俤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干预护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