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旭

作品数:7 被引量:14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城市
  • 2篇循环经济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区
  • 1篇依法
  • 1篇依法推进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护
  • 1篇生态工业
  • 1篇生态工业发展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衰败
  • 1篇思维
  • 1篇青春
  • 1篇区位
  • 1篇小城
  • 1篇小城镇
  • 1篇小城镇健康发...
  • 1篇新白云机场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7篇崔旭
  • 3篇陈雯
  • 3篇姚士谋
  • 2篇王书国
  • 1篇王宜虎
  • 1篇许刚
  • 1篇陈彩虹
  • 1篇陈振光
  • 1篇禚振坤
  • 1篇赵海霞

传媒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人文地理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城市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南京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被引量:75
2006年
根据南京市1991~2003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计量模型,进而评价了南京市的环境保护政策。研究表明:作为一个重化工业城市,南京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其环境恶化程度逐步得到遏制,部分环境指标与人均GDP演替轨迹呈现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这主要归功于南京市政府近年来有效的环境政策和巨额的环境投资。
王宜虎崔旭陈雯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政策
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可借鉴性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将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废物末端处理、以循环为目的的废物减量化、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4个阶段进行论述,从中得出以消费促生产、创新组织模式以及依法推进等经验与启示,并结合我国目前循环经济发展在制度、技术与经济等方面存在的障碍,对这些经验与启示做出适用性分析。据此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加强循环社会建设、建立废物处理中介组织、鼓励和扶持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和引进、加强立法和公众参与等建议。
崔旭许刚陈雯
关键词:循环经济废物处理依法推进
都市区的生态保护价值分区与生态保护空间选择——以无锡市为例
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侵蚀城市周边的耕地和其他生态用地,破坏城市开敞空间,对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造成威胁。明确并保护都市区中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空间,使之成为约束城市蔓延的重要...
崔旭
关键词:城市发展生态保护
德国生态工业发展对我国较发达地区城市的借鉴——以无锡市为例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东南部地区部分城市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取得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但集约化、生态化才是工业化的最终方向。德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高度工业化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改造老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在推动工业向生态化...
崔旭姚士谋许刚
关键词:生态工业工业布局调整循环经济
文献传递
我国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新思维被引量:6
2006年
姚士谋王书国崔旭
关键词:小城镇城市化青春衰败
水环境约束分区与空间开发引导研究——以无锡市为例被引量:30
2008年
基于区域开发与水环境保护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根据河湖水环境质量要求对地区开发的约束影响,分析水环境约束的区域差异及相应区域开发中水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以无锡市为例,综合考虑河湖水文及流域地貌等自然地理要素,将全市域划分为两个一级环境单元区.34个二级子环境单元区,作为水环境约束评价的基本单元;选择河湖水体使用功能、水体通达性、水质目标和引水通道、地貌特征等要素作为表征水环境约束的评价因子,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全市域水环境约束的等级分区.以此作为空间开发引导的依据,其中水环境约束较弱的地区可以适当布局水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生产生活项目.而水环境约束较强的地区需要严格控制乃至禁止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建设.
陈雯禚振坤赵海霞崔旭
关键词:环境单元
国际空港的大区位及其规划布局问题——以广州新白云机场为例被引量:24
2006年
国际空港是现代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沿海一些重要的大都市正在规划建设新的国际机场。特别在我国超大城市群地区和城镇密集区,例如在珠三角超大城市群区的广州与深圳。本文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为例,对国际空港的发展背景、区位选择、布局原则、机场现代化设施以及机场与城市总体布局的互动发展的关系等关键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孜求更多学者对此问题研究的兴趣。
姚士谋陈彩虹王书国崔旭陈振光
关键词:国际空港区位规划布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