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峰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更多>>
- 一种踝部骨科创伤的固定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踝部骨科创伤的固定装置,包括踏板,所述踏板顶部设置有后套,后套前端的一侧铰接有前套,后套和前套整体形成圆台状,前套的底部开设有避让部,后套后端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底部固定有调节板,调节板前端开设有调节槽,调...
- 崔峰
- 文献传递
- 浅析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应用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后踝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76例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后踝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钢板远端存在多个螺钉孔,可实施不同方向上骨质的良好复位内固定,并通过固定钢板近端,获得更加理想的骨折端固定效果。对于较大骨折块的患者,不仅能够通过钢板远端的螺钉孔实施拉力固定,而且可以利用钢板近端经骨皮质实施更加有效的加强固定,为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和术后的恢复性锻炼提供一定的保证。
- 崔峰
-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后踝骨折
- 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像学和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PKP治疗RA合并OVCF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RA合并OVCF患者,均接受PKP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和临床指标。结果术后1 d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 d、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后凸角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后1 d(P<0.05)。结论PKP可快速缓解RA合并OVCF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椎体高度及后凸角。
- 崔峰赵志坚史君丁丁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脂多糖结合蛋白基因rs2232618位点多态性与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易感性及预后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基因rs2232618位点多态性与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易感性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创伤性脓毒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未发生脓毒症的创伤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提取两组患者DNA后,通过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及测序技术检测LBP基因rs2232618位点多态性,分析LBP基因rs2232618位点多态性与创伤脓毒症的易感性及病情、14 d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预后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LBP基因rs2232618位点TT、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8.33%、11.67%,T、C等位基因频率为73.33%、2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TC/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的创伤患者发生创伤脓毒症的概率是未携带患者的1.344、1.693倍;创伤性脓毒症患者LBP基因rs2232618位点携带TC/CC型患者血清LBP、CD14水平、ISS评分、MODS评分及14 d病死率分别为(92.18±33.06)ng/ml、(89.77±26.30)ng/ml、(28.64±3.13)分、(8.12±1.36)分及60.00%(15/25)高于携带TT型组患者(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BP、CD14水平对于创伤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756、0.7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P基因rs223261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创伤脓毒症易感性存在关联,C等位基因为易感基因,且血清LBP水平对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 崔峰赵志坚陈坤峰白天峰史君
- 关键词:脂多糖结合蛋白创伤脓毒症预后价值
- 三种髓外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三种髓外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6例接受髓外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6例中36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28例采用对侧股骨远端锁定钢板(DF—LCP组),32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PF—LCP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DHS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多于其他两组(P〈0.05),而DF—LCP组与PF—LC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卧床时间DHS组相对较短,而三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髋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DHS组、DF—LCP组和PF—LC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内固定方法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以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最佳,PF—LCP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势。
- 陈道振赵志坚陈坤峰王晓乐崔峰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骨折内固定术
- 高压氧联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且随访至2021年6月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高压氧联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根据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0分,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44分,n=26)和预后良好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0分,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44分,n=76),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0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47%(78/102);手术时间为(43.25±10.05)min、术中出血量为(142.52±25.32)ml;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类、术前基础疾病、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患者的骨密度、营养状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后并发症、尖顶距、术后康复训练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2.5SD、白蛋白<30 g/L、ASA分级3~4级、术后有并发症、尖顶距>25 mm及术后未进行康复训练是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一定疗效,临床需重视骨密度、营养状态、ASA分级、术后并发症、尖顶距及术后康复训练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 崔峰李腾赵志坚
- 关键词:高压氧髓内钉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预后
- 后外侧入路与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 2024年
-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与直接前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后外侧入路组和直接前入路组, 每组21例, 后外侧入路组患者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组患者行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手术方式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变化;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采用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直接前入路组患者手术切口、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安全负重时间[(8.16±0.79) cm、(201.14±19.78) ml、(5.10±1.14) d、(32.43±2.68) d]低于后外侧入路组[(8.16±0.79) cm、(201.14±19.78) ml、(6.57±1.25) d、(40.52±3.64)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5、3.845、4.009、8.210, P<0.05)。直接前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90.33±5.65) min]高于后外侧入路组[(82.80±5.28)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9, P<0.05)。直接前入路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3.00±0.89)分]低于后外侧入路组[(4.71±1.0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8, P<0.05)。直接前入路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87.19±4.07)分]高于后外侧入路组[(77.23±5.2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9, P<0.05)。直接前入路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100.33±8.99)、(576.95±58.77) U/ml]高于后外侧入路组[(77.10±8.95)、(435.19±56.54) U/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5、7.798, P<0.05)。直接前入路组患者丙二醛水平[(5.69±0.48) mmol/L]低于后外侧入路组[(7.42±0.57) 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30, P<0.05)。直接前入路组患者血�
- 徐继胜崔峰李国盛李腾经亚威郭旗张传林陈坤峰
- 关键词: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炎性反应
-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Aβ、NSE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究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蛋白(S100β)、β淀粉样蛋白(A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11月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麻醉前5 min,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积0.9%NaCl注射液,观察组予以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清S100β、Aβ和NSE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术后4、12、24和48 h时VAS评分、术后1周MMSE评分和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N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100β含量在术后0.5和6 h较低,NSE含量在术后0.5、12和24 h较低(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为超前镇痛药物,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可有效抑制血清S100β、Aβ和NSE水平,降低PND发生风险。
- 崔峰赵志坚白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