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病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冬眠瘤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手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脂肪瘤
  • 1篇脂肪瘤样
  • 1篇乳腺
  • 1篇乳腺浸润

机构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绵阳四O四医...
  • 1篇三台县人民医...

作者

  • 4篇岳明全
  • 1篇曾祥元
  • 1篇黄凤德
  • 1篇蔡晚霞
  • 1篇周宁
  • 1篇胡晋太
  • 1篇谭晓姝
  • 1篇杨俐
  • 1篇扬明
  • 1篇黄明礼
  • 1篇刘君

传媒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3
  • 1篇199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猝死6例临床和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猝死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本文对绵阳市 1998年 7月至 2 0 0 2年 2月部分医院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猝死 6例病人 ,进行临床和病理检查分析。结果  6例外科手术围术期猝死原因均为心源性猝死。结论 心源性猝死是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猝死的主要原因。在手术前进行围术期心脏危险性评价 ,并根据危险程度进行危险因素干预处理 。
黄明礼岳明全扬明
关键词:猝死临床与病理分析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AKT、VEGF-C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结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2例乳腺IDC组织及30例乳腺腺瘤组织中p-AKT、VEGF-C的表达水平,分析p-AKT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乳腺IDC组织中VEGF、p-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和67%,均显著高于乳腺腺瘤组织中20%和17%的阳性表达率(X2=13.39,21.21,P<0.05);与有淋巴结转移者比较,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IDC组织VEGF-C、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X2=11.10,5.51,P<0.05);乳腺IDC组织VEGF-C、pAKT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23,P<0.05)。结论乳腺IDC组织中VEGF-C、pAKT呈过度表达状态,共同参与淋巴结的侵袭与转移,阻断PI3K/AKT通路有望为乳腺IDC的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刘君黄凤德胡晋太岳明全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磷酸化蛋白激酶B
胃型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与十二指肠溃疡关系的探讨
1994年
对60例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溃疡和炎症)进行病理学和幽门螺杆菌(HP)检查,同时对全部病例测定空腹胃液pH值,并选择40例患者进行半年至二年随访观察。病理显示35例活动性十二指肠炎,同时检出中、重度胃型上皮化生和HP者占76.5%,而非活动性十二指肠炎仅占17.6%,HP只生长在胃型上皮化生区,随访病例提示随着溃疡的愈合和活动性炎症的消失,胃型上皮化生减轻,HP转阴或密度减少。本文结果表明胃型上皮化生、HP与十二指肠溃疡密切相关。
赵世泉岳明全曾祥元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
脂肪瘤样型冬眠瘤1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男性,48岁。背部无痛性包块3年,逐渐长大,临床诊断为脂肪瘤。病理检查巨检:带皮肤包块1个。包块位于皮下,大小5 cm×4.5 cm×3 cm;切面略呈棕黄色,周界清楚,实性、质软。镜检:肿块无包膜,但与周围纤维组织分界清楚。低倍镜下呈分叶状结构,可见少量纤维血管分割间质;
周宁谭晓姝杨俐蔡晚霞岳明全
关键词:冬眠瘤病理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