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俊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先验统觉的思想物抑或物自体?——康德先验对象概念歧义性之辨被引量:4
- 2015年
- 先验对象是康德哲学的重要概念。在《纯粹理性批判》的A版中,它有内在的歧义:一方面是先验统觉的思想物,另一方面又被视为物自体。在B版中,康德只将先验对象当作物自体,取消了前者在A版中的歧义。但从批判哲学的整体来看,两者在含义上并不等同。前者只在理论哲学中出现,后者还有实践哲学的用途。另外,先验对象概念的歧义性使得它与先验统觉的关系也须作二分的解读。它作为先验统觉的思想物,两者有一致性;作为物自体,它们就不相关,真正与物自体相关的是自在主体。
- 居俊张荣
- 关键词:先验对象物自体先验统觉
- 黑格尔的绝对存在概念及其与时间之关系——海德格尔读《精神现象学》被引量:1
- 2014年
- 海德格尔1930—1931年在弗莱堡大学讲学期间,将《精神现象学》视为一部志在为存在论奠基的作品。在对其中"自我意识"一章的阐释中,他先将黑格尔自我意识概念解读为"自身存在",进而引申出作为无限性的绝对存在概念。随后,他又宣称,在黑格尔对生命概念的解释中暗含"存在"与"时间"问题,两者的结构也被他界定为"存在是时间的本质"。由此,他批评黑格尔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依然陷于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传统形而上学的窠臼之中,而他自己在此问题上所持的观点是"时间是存在的本质"。这样,他将黑格尔树立为自己的截然对立面,并尖锐地指出,黑格尔在此所犯的错误将导致"通向精神之道路的告别"。
- 居俊
- 关键词:黑格尔自我意识
- 康德认识论中直观杂多的起源——兼论为何物自体不是它们的成因
- 2011年
- 在关于康德认识论的探讨中,有一种广为流传并且长期被认同的观点,那就是认为物自体是刺激人的感性产生"杂多"的最终成因。但这种观点却是在误解康德本意的基础上才被提出的,因为杂多真正的成因并不是物自体,而是作为最根本的直观形式的时间。而物自体在思辨理性的范围内只不过意味着一个单纯消极的、限制性的概念,是用来表明我们知识的界限的,并且是没有任何实在性可言的。因此它们是根本不可能成为诸直观杂多的一个现实的给予者。
- 居俊
- 关键词:物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