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霞云

作品数:37 被引量:366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哲学宗教
  • 16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儿童
  • 7篇青少年
  • 7篇父母
  • 6篇中介
  • 5篇大学生
  • 5篇心理
  • 5篇少年
  • 5篇情绪
  • 5篇情绪问题
  • 4篇游戏成瘾
  • 4篇社会
  • 4篇青少年网络
  • 4篇青少年网络游...
  • 4篇自尊
  • 4篇网络游戏成瘾
  • 4篇家庭
  • 3篇学业
  • 3篇抑郁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游戏

机构

  • 23篇湖南科技大学
  • 16篇湖南农业大学
  • 12篇中南大学湘雅...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2篇宁波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湖南司法警官...
  • 1篇济南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5篇尹霞云
  • 19篇黎志华
  • 6篇朱翠英
  • 5篇苏林雁
  • 4篇蔡太生
  • 3篇凌宇
  • 2篇杨新华
  • 1篇刘俊升
  • 1篇杨青松
  • 1篇刘小群
  • 1篇罗兴伟
  • 1篇周世军
  • 1篇谢光荣
  • 1篇刘文俐
  • 1篇曹健
  • 1篇向碧华
  • 1篇周雅婷

传媒

  • 12篇中国临床心理...
  • 5篇当代教育理论...
  • 3篇心理发展与教...
  • 3篇中国健康心理...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心理与行为研...
  • 1篇心理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 1篇黑龙江科学
  • 1篇中国心理学会...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我概念、心理健康与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倾向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研究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倾向(IOT)与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781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①IOT在中学生中的发生率为9.6%;IOT组的自我批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自我概念总分及其他各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②除恐怖因子外,IOT组在心理症状各项因子得分以及总均分上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或P<0.01)。③自我概念除了可以直接影响IOT外,还可通过心理健康这一间接途径对其进行影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4.91%)。结论:对IOT的预防和干预既要着力于其心理困扰的解决,也要注重其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
尹霞云苏林雁黎志华
关键词:自我概念心理健康中介效应
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基于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视角被引量:45
2014年
用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2288个留守儿童样本进行施测,并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特征进行探索性的潜在类别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存在明显的分组特征。统计指标支持了3个潜类别的模型,根据3个潜在类别在问卷各条目上的条件概率特征分别定义为:"适应困难组","行为冲动组"和"适应良好组",3个潜在类别所占全体样本的比例分别为32%、41%和27%。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相比较适应良好组而言,适应困难组和行为冲动组有着显著的性别和年级水平效应,适应困难组和行为冲动组的男生所占比例更大;同时,这两个组的小学生所占的比例也更大。
黎志华尹霞云蔡太生朱翠英
关键词:留守儿童情绪问题
抑郁症快感缺失:概念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被引量:12
2013年
快感缺失,兴趣和愉快体验显著减少,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然而,至今为止快感缺失的概念、神经生物学基础及其对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本文对抑郁症快感缺失不同成分如期待性快感缺失,消费性快感缺失和决策快感缺失的定义及其相应的大脑奖励系统受损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提出抑郁症快感缺失与奖赏之间的区分和联系对其行为和脑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也有助于对以奖赏损伤为关键症状的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杨新华刘小群尹霞云杨青松凌宇朱翠英谢光荣
关键词:抑郁症神经基础
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影响的独立效应及其机制被引量:12
2023年
目的:探讨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效应,并考量亲子关系与学校联结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父母控制问卷、亲子亲合问卷、学校联结问卷、网络游戏成瘾问卷对885名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4.66±1.67岁)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网络游戏成瘾存在独立的影响效应,父母行为控制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2)亲子关系和学校联结在父母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具体来说,亲子关系与学校联结在父母行为控制负向预测网络游戏成瘾中有共同中介作用;而在心理控制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中,只有亲子关系起显著中介作用。结论:父母行为控制可以促进积极的亲子关系和青少年学校联结,从而抑制其网络游戏成瘾;心理控制则可能导致消极的亲子关系,并进一步加重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
尹霞云赵温也陈剑峰黎志华
关键词:亲子关系网络游戏成瘾
父亲参与教养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检验父亲参与教养问卷(IFI)中文版的信效度。方法:经原作者授权,将IFI译为中文版,包含26个条目。采用方便抽样选取871位儿童的父亲施测IFI,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内部一致性检验。同时施测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和婚姻质量问卷(ENRICH),以检验校标关联效度。4周后随机抽取30人再次测评IFI以检验其重测信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4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4.5%,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4因素模型(χ2/df=2.99,GFI=0.87,IFI=0.92,NNFI=0.91,CFI=0.92,RM SEA=0.07)。父亲的IF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SDS总分(r=-0.22~-0.34,P<0.01)和SAS总分呈负相关(r=-0.17~-0.28,P<0.01),与ENRICH总分呈正相关(r=0.35~0.47,P<0.01)。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5,重测信度为0.84,4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4~0.91,重测信度为0.70~0.82。结论:IFI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我国关于父亲参与教养方面的研究。
尹霞云黎志华杨新华苏林雁
关键词:信度
家庭功能对低收入家庭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同伴关系与希望的链式中介被引量:5
2022年
为了探讨家庭功能对低收入家庭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同伴关系和希望的中介作用,对377名低收入家庭儿童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2)同伴关系和儿童希望在家庭功能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预测效应中起链式中介作用。(3)延时效应模型显示家庭功能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及同伴关系和希望的链式中介作用有跨时间的稳定性。
尹霞云朱康慈黎志华
关键词:家庭功能
大学生抑郁的发展轨迹: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的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考察大学生抑郁发展轨迹的群体异质性及其性别效应。方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对340名大学生在一年内追踪测量了4次,并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相关指标可以分为抑郁缓解组、抑郁低风险组、抑郁高风险组、抑郁恶化组。抑郁低风险组和抑郁高风险组的大学生抑郁发展轨迹相对稳定,抑郁缓解组和抑郁恶化组的大学生抑郁发展轨迹有显著的时间效应,抑郁缓解组的抑郁水平随时间变化显著下降,而抑郁恶化组的抑郁水平随时间变化显著升高。同时,大学生抑郁的发展轨迹有显著的性别效应,抑郁高风险组和抑郁缓解组的女生比例更高,而抑郁恶化组的男生偏多。结论:大学生抑郁的发展轨迹有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和性别效应。
黎志华谢玮玉尹霞云刘文俐周先进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
父母心理困扰对青少年学业倦怠的影响:父母教育参与和亲子亲和的中介作用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了解父母心理困扰对青少年学业倦怠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320名中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由家长完成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由学生完成青少年学业倦怠量表、父母教育参与量表、亲子亲和量表。结果:(1)父母心理困扰正向预测青少年学业倦怠;(2)父母教育参与和亲子亲和在父母心理困扰和青少年学业倦怠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心理困扰可以通过父母教育参与和亲子亲和对青少年学业倦怠产生影响。
尹霞云刘敏林仁智
关键词:心理困扰学业倦怠
离异家庭监护父母情绪智力与儿童情绪行为适应的关系:儿童希望感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考察离异家庭监护父母的情绪智力与儿童情绪行为适应的关系,以及儿童希望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和儿童希望感量表(CHS)对115名离异家庭儿童及其监护父母进行调查。结果:1离异家庭监护父母的情绪智力与儿童困难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儿童亲社会行为和希望感呈显著正相关。儿童希望感则与其困难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2离异家庭监护父母的情绪智力能负向预测儿童的困难总分,正向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儿童的希望感在上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5.70%和21.39%。结论:离异家庭监护父母的情绪智力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儿童的希望感作用于其情绪行为适应。
向碧华曹健尹霞云刘俊升
关键词:离异情绪智力
儿童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儿童的心理适应
目的:  (1)检验父亲参与教养问卷(TheInventoryofFatherInvolvement,IFI)和父子冲突行为问卷(Conflictbehaviorquestionnaire,CBQ-F)中文版的信效度。(...
尹霞云
关键词:儿童父子关系心理适应相互作用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