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振宇

作品数:43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6篇脊柱
  • 14篇骨折
  • 12篇腰椎
  • 8篇手术
  • 8篇内固定
  • 7篇椎体
  • 7篇结核
  • 6篇椎弓
  • 6篇椎弓根
  • 6篇脊髓
  • 5篇胸腰椎
  • 5篇植骨
  • 5篇椎骨
  • 5篇颈椎
  • 5篇后路
  • 4篇融合术
  • 4篇脊髓损伤
  • 4篇脊柱骨
  • 4篇脊柱骨折
  • 4篇脊柱结核

机构

  • 39篇绵阳市中心医...
  • 9篇绵阳市人民医...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绵阳富临医院

作者

  • 39篇尹振宇
  • 32篇宋晋刚
  • 31篇崔易坤
  • 20篇赵兵
  • 14篇羊刚毅
  • 14篇黄海锋
  • 11篇苗艳
  • 8篇黄海峰
  • 4篇陈利江
  • 3篇罗发明
  • 3篇赵贵能
  • 1篇杨衡
  • 1篇石波
  • 1篇邹晓攀
  • 1篇王军
  • 1篇邱逦
  • 1篇谢刚
  • 1篇王鹏飞

传媒

  • 6篇华西医学
  • 6篇生物骨科材料...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成都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医学信息(中...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二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路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一例
2011年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16岁。因“腰部侧凸畸形多年、伴腰痛1年”于2010年2月至我科就诊。患者幼年时家长发现左侧腰部包块,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近1年来久坐及久站后出现腰部胀痛不适,不伴双下肢疼痛、麻木、乏力等。无心肺功能障碍及智力发育障碍。检查:腰段脊柱向左侧凸,无明显双肩不平、
宋晋刚王鹏飞崔易坤赵兵尹振宇黄海锋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前路智力发育障碍心肺功能障碍双下肢疼痛腰段脊柱
腰椎结核后路病灶清除双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经后路腰椎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及双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腰椎结核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方法 2010年6月~2015年11月,纳入研究的21例腰椎结核患者均为单间隙病变,累及两椎体。男13例,女8例;年龄23~58岁,平均42.9岁。L_(2/3)椎结核4例,L_(3/4)椎结核9例,L_(4/5)椎结核5例,L5/S1椎结核3例。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伴潮热、盗汗13例,体重下降11例,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9例,术前均行腰椎X线、CT扫描及MRI检查,经2~3周抗结核治疗后,后路一期病灶清除及双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1例患者经过12~36月(平均16月)随访,结核无复发,腰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本组病例术后经病理或微生物学检查确诊。红细胞沉降率5.6个月(3~9个月)恢复正常,VAS评分、ODI评分及病椎Cobb′s角较术前改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月与末次随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片示无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20例植骨融合。结论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下,一期后路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双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赵兵崔易坤尹振宇羊刚毅宋晋刚
关键词: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后路手术
80岁以上老年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提高病员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对2011~2012年本院80岁以上老年脊柱结核患者中,采取手术治疗(A组,n=9例)与保守治疗(B组,n=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治疗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分级)及治疗后恢复速度(治疗1个月下床活动人数;治疗3个月下床活动人数;治疗3个月后血沉正常人数;治疗3个月后CRP正常人数)。结果术中及在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手术治疗组的VAS评分、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及恢复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及合理的术式选择情况下,大于80岁的高龄脊柱结核患者仍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能有效的提高病员的生存质量及满意率。
黄海锋崔易坤尹振宇宋晋刚赵兵赵贵能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治疗高龄
侧前路双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前路双钉棒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0月,对37例胸腰段脊柱结核病人行经侧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其中3个椎体破坏塌陷6例,2个椎体12例,1个椎体1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术前抗结核治疗2-4周。侧前路彻底清除病灶,撑开矫正后凸畸形,减压后行植骨,侧前路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1.5年。结果:37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均腰背部疼痛消失,植骨融合,后凸畸形得到矫正。结论:侧前路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减压,又能矫正畸形、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神经损害,在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宋晋刚崔易坤尹振宇苗艳黄海峰赵兵
关键词:脊柱结核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
多发结核1例
2016年
患者男,49岁。2013年12月30日患者因“阴囊右侧肿大三月余”入院。患者三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囊右侧红肿、疼痛;无明显尿急、尿频、尿痛,无午后低热及夜间盗汗、乏力等不适;病后行抗感染处理(具体用药不详),红肿消退,但阴囊右侧仍肿大,2个月后感阴囊右侧内容物较前肿大,遂就诊。门诊行相关检查后以“阴囊包块”收入院。阴囊彩超检查示右侧附睾肿大并回声不均(图1)。
邹晓攀邱逦谢刚尹振宇
关键词:结核骨结核附睾结核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前后不同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对比分析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前后不同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83例,根据治疗方式同分为研究组(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后入路病灶清除术,n=41)和对照组(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前入路病灶清除术,n=4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实验室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影像学参数(后凸Cobb角)、椎体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为(131.38±14.82)min、(292.64±62.65)mL、(13.16±4.12)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62.21±16.49)min、(387.12±72.63)m L、(15.25±3.6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后CRP、ESR水平均明显降低,后凸Cobb角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CRP、ESR、后凸Cobb角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后ODI评分、VAS评分为(12.51±2.81)、(1.37±0.5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73±3.14)、(2.52±0.63)分],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后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改善患者椎体功能,缓解疼痛感,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赵兵黄海锋羊刚毅宋晋刚尹振宇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入路病灶清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与手术方式选择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并探讨其诊疗策略。方法对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价其再手术的疗效。结果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有:诊断及定位错误2例,术后椎间盘炎2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13例,椎管内瘢痕形成和神经根粘连4例,节段性失稳5例,椎管狭窄9例,节段性失稳伴椎管狭窄2例。随访6个月~4.5年,28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8例症状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5.7%(28/37)。再手术前JOA评分为(12.5±2.7)分;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为(24.3±4.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手术后恢复率为71.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较多,正确分析再手术原因,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针对不同病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仍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赵兵崔易坤宋晋刚尹振宇羊刚毅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失稳
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0月,对25例不伴有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老年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术前体位复位,术中根据骨折...
宋晋刚苗艳崔易坤尹振宇黄海锋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爆裂性骨折微创骨水泥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手术策略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运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和手术策略。方法 2007年~2010年中运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15例,观察术后近期疗效、植骨融合及并发症。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患者由于置钉困难改行寰枢椎后方植骨融合术。寰椎置钉28枚,未发现神经损伤。枢椎置钉28枚,未出现椎动脉损伤。术后渗血1例,颈部肿胀3例,无神经症状加重,无切口感染和脑脊液漏,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年,所有病例均成功寰枢椎融合,颈椎序列和生理曲度良好,无明显丢失,未见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随访时,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评分3例D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失稳的可操作性、力学稳定性及融合率均取得满意效果,虽然操作上技术要求较高,并有损伤C2神经根、寰枢椎间静脉丛及椎动脉的可能性,但仍不失为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可以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
尹振宇黄海锋崔易坤宋晋刚赵贵能
关键词:寰枢关节椎弓根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且行手术治疗的LDH患者中筛选出895例,以是否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为依据,划分为观察组(并发感染者,38例)与对照组(未并发感染者,857例)。统计LDH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及其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回顾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895例LDH患者中,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有38例(4.25%);8例未能检测出病原菌,另外30例检测出病原菌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所占比例为30.30%,其次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21.21%)与大肠埃希菌(15.15%)。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史、BMI、营养不良、手术时间、术后合并其他系统感染为LDH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5岁、有糖尿病史、BMI≥27kg/m2、营养不良、手术时间≥3h、术后合并其他系统感染为LDH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LDH术后不易并发椎间隙感染,发生率在低水平,但在术后康复过程中仍需对并发椎间隙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给予重点关注,并且可基于病原菌分布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加以预防,规范操作从而减少或避免术后椎间隙感染情况。
赵兵黄海锋尹振宇羊刚毅宋晋刚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病原菌影响因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