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成国

作品数:27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缺损
  • 8篇指端
  • 8篇骨折
  • 7篇指损伤
  • 7篇皮瓣
  • 6篇指端缺损
  • 6篇包扎
  • 5篇外科
  • 5篇内固定
  • 4篇生物膜
  • 4篇肱骨
  • 3篇动脉
  • 3篇疗效
  • 3篇静脉
  • 3篇固定术
  • 2篇动物
  • 2篇鱼际
  • 2篇愈合
  • 2篇再植
  • 2篇软组织

机构

  • 27篇济南市第三人...

作者

  • 27篇尹成国
  • 20篇王业本
  • 14篇姚保兵
  • 12篇赵亮
  • 11篇郝作斌
  • 10篇高广辉
  • 10篇王文德
  • 7篇王鑫
  • 5篇胡亮
  • 4篇李宗宝
  • 3篇吴德富
  • 3篇王统立
  • 2篇王建
  • 2篇贾宁
  • 1篇王默
  • 1篇赵燕
  • 1篇张十一
  • 1篇赵凤林
  • 1篇赵风林
  • 1篇李宗保

传媒

  • 8篇中华手外科杂...
  • 7篇实用手外科杂...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伤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手...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支撑螺钉在内侧不稳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支撑螺钉在内侧不稳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12—2014-12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PHILOS)内固定治疗的20例肱骨近端骨折,术中用肱骨距螺钉支撑固定内侧柱,有1或2枚锁钉通过肱骨距。结果 11例肱骨头内下方置入1枚支撑螺钉,9例置入2枚支撑螺钉。切口均一期愈合。20例术后均获得平均21.5(12~36)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1.2(9~14)周。随访期间未发现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松动。肩关节功能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定: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82.5(62~96)分,其中优11例,良8例,差1例。结论 PHILOS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内侧不稳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中采用支撑螺钉对肱骨内侧柱支撑有效、固定可靠,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尹成国姚保兵赵亮王文德郝作斌王鑫王业本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
密闭包扎法与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评价并比较密闭包扎法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指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应用密闭包扎法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的80例指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包扎组45例和皮瓣组3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指端感觉恢复以及指间关节活动度.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得6-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及皮瓣坏死.包扎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皮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远指间关节、近指间关节活动度均优于皮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点辨别觉:包扎组(6.2±1.0)mm,皮瓣组(7.8±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末次随访时手指功能,优良率:包扎组93.3%,皮瓣组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 在治疗指端组织缺损方面,密闭包扎法较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具有操作简单、花费少、临床效果好的优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尹成国郝作斌高广辉王鑫赵亮姚保兵王业本
关键词:指损伤疗效比较研究
一种手外科用手臂支撑架
本发明公开一种手外科用手臂支撑架,包括台面吸盘、外杆套、定位销、内杆套和U形臂托板,所述内杆套顶端活动连接有U形臂托板,所述U型臂托板底端两侧均安装有定位插板,所述U形臂托板上设有绑带组,且绑带组由沿U形臂托板呈纵向阵列...
王建尹成国
文献传递
比较3M透明敷贴与凡士林纱布治疗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3M透明敷贴与凡士林纱布包扎治疗AllenⅠ型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2016年1月-2017年6月AllenⅠ型指端缺损6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透明敷贴组和凡士林纱布组。比较两组首次换药时疼痛程度、初步愈合时间及感染率,术后1年随访指端两点辨别觉、瘢痕程度、指纹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恢复工作时间。结果两组均获得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两组均未发生感染,恢复工作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透明敷贴组满意率100%,凡士林纱布组有2例因瘢痕明显而不满意,满意率93.3%。透明敷贴组创面初步愈合时间、首次换药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凡士林纱布组。术后12个月透明敷贴组再生皮肤两点辨别觉明显优于凡士林纱布组。透明敷贴组创面愈后无明显瘢痕,指纹恢复明显;凡士林纱布组部分可见明显瘢痕,指纹恢复不明显。结论3M透明敷贴治疗AllenⅠ型指端组织缺损较传统凡士林纱布具有加速创面愈合、减轻换药时疼痛及术后瘢痕的优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尹成国赵亮高广辉郝作斌王鑫王文德王业本
关键词:指损伤疗效比较研究3M透明敷贴包扎
带指侧方血管神经束的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被引量:11
2016年
手外伤导致指端软组织及指骨缺损在临床上常见,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很多,效果不尽相同。传统的V-Y推进皮瓣因皮肤质地最为接近,并且感觉恢复良好,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存在推进距离短的缺点。自2011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们采用带指侧方血管神经束的C-Y推进皮瓣修复30例33指指端缺损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满意。
王鑫郝作斌王业本吴德富尹成国
关键词:推进皮瓣修复血管神经束指端缺损指侧方V-Y推进皮瓣
指端缺损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指端是人类感觉灵敏易受损伤的部位。指端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常见的手外伤,有文献报道可占手外伤患者的16%。治疗指端缺损首先要考虑患指的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其次尽量恢复指腹的外形及避免指甲畸形。其治疗方式多样,包括保守治疗、植皮术、残端修复术、皮瓣修复创面以及指尖再造等。
尹成国王业本
关键词:指损伤指端缺损外科皮瓣换药
密封包扎治疗甲床缺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外伤导致甲床缺损在临床上常见,传统的修复方法有残端修复、微粒甲床组织移植、趾甲床断层移植及真皮浅筋膜复合组织反转游离移植等方法,各有不足之处,易导致外观畸形和功能丧失。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们采用生物半透膜密封包扎法治疗甲床缺损患者15例18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郝作斌王鑫王业本尹成国
关键词:甲床缺损包扎治疗密封生物半透膜
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再植患者续贯功能康复的临床应用
李宗宝王业本尹成国高光辉
TiRobot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应用TiRobot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腕舟骨腰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应用TiRobot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腕舟骨腰部骨折10例的病例资料,总结切口长度、术中导针调整次数、螺钉位置及长度、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长等临床指标。术后随访12~18个月,评价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等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病例的切口长度(6.30±1.16)mm,术中主导针调整次数(1.50±0.53)次,螺钉均位于舟骨中央位置,螺钉长度(24.10±1.37)mm,螺钉与轴线角度为(7.10±4.09)°,手术时间为(58.80±10.32)min,X线曝光时间为(17.24±1.50)s,骨折愈合时间为(10.40±2.80)周。术后12周腕关节活动度均达到正常范围,患者无明显不适感,Mayo评分(93.50±4.74)分。末次随访时未见创伤性关节炎、腕关节僵硬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TiRobot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腕舟骨腰部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术后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高广辉尹成国胡亮姚保兵王大钊王业本
关键词:腕舟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医用机器人
一种治疗指端缺损的负压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治疗指端缺损的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设于指端缺损处的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设于指端缺损处背侧和掌侧的两个自粘性敷贴,两个自粘性敷贴包覆指端缺损处并相互粘合,使得指端缺损处周围形成密封腔室,密封腔室通过引流...
王业本尹成国高广辉郝作斌赵亮王鑫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