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一兵
- 作品数:252 被引量:983H指数:1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肺炎链球菌细胞壁表面粘附相关蛋白的初步鉴定
- 1999年
- 通过Westernblot将肺炎链球菌细胞壁表面蛋白质转移到PVDF膜上,然后与生物素标记的巨噬细胞在膜上进行粘附实验,初步鉴定出六条细胞壁表面粘附相关蛋白,它们的分子量分别是20、30、37、59、66、85kD,其生物学特性、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这为进一步研究肺炎链球菌致病机理,发展新一代多价疫苗和开发抗菌药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黄彬陈茶尹一兵康格非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蛋白质印迹法细菌粘附肺炎
- 融合蛋白DnaJ-ΔA146Ply对小鼠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感染的保护效果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究融合蛋白DnaJ-ΔA146Ply对小鼠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感染的保护效果。方法侧脑室法构建模型的免疫保护实验:C57BL/6雌鼠随机分为抗DnaJ-ΔA146Ply血清+Ⅲ型组、WT血清+Ⅲ型组、抗DnaJ-ΔA146Ply血清+Tigr4组、WT血清+Tigr4组,经侧脑室注射血清及肺炎链球菌血清型Ⅲ型和Tigr4,构建被动免疫模型,24 h后计数菌载量、ELISA测定脑匀浆炎症因子情况及脑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抗DnaJ-ΔA146Ply血清被动免疫保护效果。尾静脉法构建模型的免疫保护实验:C57BL/6雌鼠随机分为DnaJ-ΔA146Ply组和PBS组,经3次皮下免疫后,通过尾静脉注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Tigr4构建肺炎链球菌脑膜炎,24 h后进行脑匀浆、心脏血等菌载量计数,观察免疫保护作用。结果侧脑室法注射抗DnaJ-ΔA146Ply血清并进行肺炎链球菌攻毒后,脑组织中细菌载量明显降低,脑中TNF-α表达量下调,侧脑室及软脑膜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减轻。小鼠3次皮下免疫DnaJ-ΔA146Ply后抗体效价达到10~6,在尾静脉法构建的Tigr4脑膜炎小鼠中,免疫组脑组织中细菌载量降低。结论融合蛋白DnaJ-ΔA146Ply对不同血清型肺炎链球菌导致的小鼠脑膜炎感染具有保护作用,能够降低细菌侵袭和脑组织炎性反应。
- 王婧瑶肖江明刘宇思尹一兵张雪梅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脑膜炎蛋白疫苗
- 核酸纯化对蝎型探针定量PCR准确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的必要性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煮沸、Chelex 100树脂处理、核酸纯化三种方法平行处理的标本在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蝎型探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中的有效性,以得到标本的最佳处理效果。方法收集42例结核确诊患者的多种标本和14例非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对其分别用上述3种方法平行处理后,采用蝎型探针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结果。结果核酸纯化法处理的标本阳性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煮沸法57.14%和Chelex 100树脂法52.38%(分别为P=0.0103,P=0.0233);尤其是外观呈血性和菌阴性的标本,采用核酸纯化法处理标本后检测所得结核DNA量较其他方法处理所得量高约1~2个数量级。结论标本的处理对于结核分枝杆菌蝎型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十分重要,煮沸(裂解)法和Chelex 100树脂法不适合用以处理临床标本,而应使用核酸纯化法。
- 王虹王箭阳强朱旦尹一兵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结核
- 肺炎链球菌转化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建立一种更加稳定、高效的肺炎链球菌实验室转化模型,以便于对该菌的各种目的基因进行重组改造.方法:分别用改进方法和既往方法制备肺炎链球菌感受态细胞,转化外源DNA,获取发生了转化的菌株,通过抗生素培养基培养和PCR鉴定是否发生转化;并计数抗生素筛选平板上的转化菌落,比较两者的转化率,以确定更佳的转化模型.结果:肺炎链球菌334菌株、31203菌株用改进方法的转化率分别为(0.89±0.20)%,(0.71±0.10)%,高于既往方法的转化率[分别为(6.2±1.4)×10-3%,(5.7±1.1)×10-3%],构建了肺炎链球菌感受态缺陷菌株,建立了改进的肺炎链球菌实验室转化模型.结论:改进的转化模型实现了稳定的肺炎链球菌实验室转化,能方便研究者对该菌进行各种遗传操作,为深入研究其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
- 赵清李南张雪梅胥文春朱兴华张群尹一兵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细菌感受态
- 肺炎链球菌溶血素的体外表达及活性鉴定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体外扩增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的溶血素(pneumolysin,ply)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验证其生物活性。方法分离培养D39型肺炎链球菌并提取其基因组DNA,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ply基因,体外重组将ply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内,测序鉴定后将重组子转化到E.coliRosetta(DE3)中,经IPTG诱导大量表达融合6个组氨酸标签的Ply重组蛋白,经Ni-NTA树脂纯化后,获得的重组蛋白经SDS-PAGE鉴定后检测其溶血活性和细胞毒性。结果克隆的ply序列与GenBank中的数据相符,并实现了Ply蛋白的可溶表达。所获重组蛋白纯度达到95%。溶血实验显示Ply对人红细胞具有极高的溶血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剂量依赖。细胞毒实验显示Ply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IC50(24h)为1.525μg/ml。结论经测序鉴定ply基因正确扩增,并成功表达、纯化出具有高溶血活性和细胞毒性的Ply蛋白。
- 贺潇袁军王虹李忱炜姜慧董杰崔瑾董姗姗周爱娥张雪梅胥文春尹一兵何於娟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溶血素原核表达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EH LVH)的相关性以及在EH LVH产生中的多基因协同作用。方法 对 10 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以及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血液白细胞染色体DNA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I D) ]、血管紧张素原 [AGT(M2 35T) ]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 R(A116 6C) ]基因多态性 ;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质量 (LVM)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结果 ACE(I D)基因多态性D等位基因频率在EH LVH组中明显增高 (χ2 =4 .6 9,P=0 .0 30 ) ,男性EH患者中 ,ACE(I D)基因型构成比与LVH有关联 (χ2 =9.5 5 ,P =0 .0 0 8)。协同存在AGT TT型时 ,ACE(I D)基因多态性与EH LVH有关 (χ2 =6 .2 2 ,P =0 .0 4 4 ) ,且D等位基因在EH LVH明显增高 (χ2 =6 .91,P =0 .0 0 9) ,该类EH患者发生LVH的相对危险度增高 (OR :2 .5 0 ,95 %CI:1.2 5~ 5 .0 0 )。结论 ACE(I D)基因多态性D等位基因可能是LVH的独立危险因子。ACE基因多态性与AGT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协同效应表明 ,同时携带AGT TT型时 ,具有ACE(I D)基因多态性D等位基因的EH患者更易发生LVH。
- 林婴尹一兵杨明清陶建虹尹立雪黄文芳杜琼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原发性高血压心室肥厚
- 循环核酸测定与恶性肿瘤诊断
- 2003年
- 循环核酸是指存在于血液(血浆或血清)中的细胞外游离DNA和RNA。本文对当前血浆(血清)DNA如Ras和P53基因突变、微卫星改变、肿瘤抑癌基因启动子的高甲基化、线粒体DNA突变和肿瘤相关病毒DNA等以及肿瘤相关RNA如酪氨酸酶RNA、端粒酶成分RNA、不同肿瘤相关基因编码的mRNA和病毒RNA等检测在肿瘤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及其意义进行了综述,并简要展望了循环核酸测定的应用前景。
- 张秀明尹一兵康格非
- 关键词:RNA血浆恶性肿瘤启动子线粒体DNA突变酪氨酸酶
- 定量PCR的荧光技术被引量:9
- 2005年
- 荧光定量PCR是在普通PCR基础上,利用荧光技术对核酸进行绝对定量的一项新兴技术,其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和定量准确,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中。为更好地发挥荧光定量PCR的优点,荧光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十分活跃。
- 许颂霄王虹尹一兵
-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荧光探针
- 肺炎链球菌肽链内切酶O(PepO)依赖MAPKs-NF-κB-PI3K/Akt信号激活肺泡上皮细胞分泌IL-6和CXCL被引量:4
- 2015年
- 肺炎链球菌肽链内切酶O(Pep O)是一种新发现的且广泛表达的肺炎链球菌毒力蛋白,帮助肺炎链球菌黏附侵袭入宿主细胞。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Pep O能诱导小鼠肺部强烈的固有免疫反应。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肺组织内识别Pep O的细胞。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Pep O对小鼠肺泡上皮细胞株MLE-12分泌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及CXCL1的影响并研究了相关的信号通路。Pep O刺激MLE-12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合成和释放IL-6、CXCL1。在Pep O激活的MLE-12细胞中我们同时检测到了TLR4 m RNA的上调。Pep O激活导致了MAPKs、P65和Akt的磷酸化,且MAPKs、IκB-α以及PI3K的抑制剂能降低IL-6以及CXCL1的分泌。这些结果提示我们Pep O以MAPKs-NF-κB-PI3K/Akt信号通路依赖的方式促进小鼠肺上皮细胞产生IL-6和CXCL1,在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理形成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张红张雪梅尹一兵王虹
- 关键词:IL-6
- 肺炎链球菌转化模型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4
- 2006年
- 建立肺炎链球菌转化模型,优化转化体系,提高转化率,以便于进一步研究其致病的分子机制。制备肺炎链球菌感受态。首先在不同菌密度下转化外源DNA,计数抗生素筛选平板上的转化菌落,比较其转化率,确定转化的最适菌密度;然后在此菌密度下比较CSP诱导不同时相的转化率,同时用RT-PCR检测感受态调控基因comE的表这。对所用血清3型菌株而言转化的最适菌密度在OD550=0.09~0.10之间;CSP-2诱导10min后转化率最高,可达(15.6±3)%;comE的表达也在CSP-2诱导10min后达到最高。在实验室条件下。肺炎链球菌转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需控制好各种因素。选择最优条件才能获得稳定、高效的转化。
- 孟江萍尹一兵张雪梅蓝锴黄远帅涂植光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感受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