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黎磊

作品数:41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7篇欧盟
  • 10篇外交
  • 6篇公共外交
  • 3篇中东欧国家
  • 3篇成员国
  • 3篇一带一路
  • 2篇都市
  • 2篇都市建设
  • 2篇知识
  • 2篇知识权力
  • 2篇软实力
  • 2篇全球治理
  • 2篇人工智能
  • 2篇外交政策
  • 2篇互联
  • 2篇互联互通
  • 2篇角色
  • 2篇和谐世界
  • 2篇大都市
  • 2篇大都市建设

机构

  • 32篇同济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国际问题...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37篇宋黎磊
  • 5篇蔡亮
  • 1篇陈志敏
  • 1篇王义桅
  • 1篇卞清
  • 1篇程妤
  • 1篇洪邮生
  • 1篇王宇翔

传媒

  • 5篇欧洲研究
  • 3篇当代世界
  • 3篇当代中国与世...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国际关系
  • 2篇俄罗斯学刊
  • 1篇新视野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国际论坛
  • 1篇国际观察
  • 1篇世界博览
  • 1篇国际展望
  • 1篇国际问题研究
  • 1篇唐都学刊
  • 1篇俄罗斯东欧中...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公共外交季刊
  • 1篇战略决策研究
  • 1篇美国问题研究
  • 1篇国际安全研究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5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欧盟改革条约》与民族国家的选择
2008年
2007年12月13日,欧盟领导人终于在里斯本峰会上签署了精简欧盟结构和决策程序的《欧盟改革条约》(里斯本条约),取代早已夭折的《欧盟宪法条约》。这样一部不再沿用《欧盟宪法条约》的名称,内容里也不会出现“宪法”字样的新条约,一旦获得27个成员国全体批准,将于2009年生效。欧盟领导人就《欧盟改革条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达成了一致,
宋黎磊
关键词:《欧盟宪法条约》民族国家领导人成员国
“中国梦”与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及意义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①它不仅蕴藏着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凝聚着振兴中华的百年探索与奋斗,更折射着暗含至...
蔡亮宋黎磊
文献传递
欧盟-地中海伙伴关系发展研究——基于欧盟周边治理的视角被引量:1
2011年
欧盟对地中海区域的治理,长期以来一直秉持着价值观和制度输出理念,经济援助、贸易优惠等都与政治改革进程相联系。但是从巴塞罗那进程到欧洲睦邻政策和地中海联盟,欧盟多次变换治理手段都不能全面落实既有的治理目标。对地中海区域国家来说,他们希望利用欧盟推进欧盟一地中海伙伴关系所带来的机遇,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但排斥欧盟所谓共享价值观的政策前提。里斯本条约后,欧盟努力协调内部对此区域外交的分歧立场,并继续推进与这一地区国家建立大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但欧盟期望中的政治改革、民主进程等既有治理目标仍难以推进。
宋黎磊
关键词:欧盟
差异性一体化:俄乌冲突背景下欧盟新老成员国的利益博弈被引量:1
2024年
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的特别军事行动使欧盟凝聚力得到增强。但是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新欧洲”与“老欧洲”在安全、能源以及贸易领域的认知差异性增强。同“老欧洲”一样,欧盟的中东欧成员国将“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视为政治正确,但是在实际政策制定过程中,中东欧成员国仍然将自身的国家利益作为对乌和对俄政策的首要考虑。俄乌冲突使中东欧成员国对俄罗斯的恐惧加剧,在欧盟尚未成为安全保护者的情况下,中东欧成员国倾向于在北约框架下进行安全合作,体现了差异性替代一体化。俄乌冲突间接损害了中东欧成员国的能源安全和经贸利益,在能源领域,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中东欧成员国寻求对俄能源制裁豁免权;在贸易领域,中东欧成员国出台单方面对乌克兰的贸易政策。中东欧成员国在能源和经贸领域的政策体现出差异性内部一体化的特点。为提高决策效率,欧盟在安全、能源以及经贸领域所推出的政策往往存在着豁免性差异化,这使欧盟的差异性替代一体化与差异性内部一体化的特征增强。俄乌冲突的持续将会导致新老欧洲在对俄政策和对乌政策上的协调性降低,欧盟差异性一体化趋势走强,将在未来进一步影响欧盟的凝聚力。
宋黎磊常晨
关键词:欧盟中东欧国家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新时期中国正逐步从全球大国走向全球强国,而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的国际新形势,极有必要对中国的国际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这一新定位可归纳为"建设性的改革者",即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大大充实了和平发展的内涵,更是实现"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的"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宋黎磊蔡亮
关键词:负责任大国
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的特征与实践——基于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的案例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通过对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中欧信使"开通后一年内的微博进行内容分析,透视新媒体环境下这一公共外交微平台的内容特点、影响力水平及其对欧盟与中欧关系的态度。研究发现,"中欧信使"微博开展的公共外交符合新媒体公共外交的典型特征,常规媒体很难涉及的却颇具人情味的软新闻和重要的中欧关系观点是"中欧信使"的内容亮点。该微博对欧洲的介绍客观中立,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充满期待。外交部欧洲司积极促成中国对欧外交动态在新媒体平台上有效传播,介绍欧洲的风土人情,提升公众对欧洲的关注,培育民众对中欧关系的认知度,并力图通过网民交流互动拉近对欧外交与中国普通民众的距离。
宋黎磊卞清
北极治理与中国的北极政策被引量:3
2015年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北极地区国家和相关国家的利益摩擦日益加剧。就地缘经济的角度而言,北极资源开采的巨大难度和脆弱敏感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国际合作是最好的选择。北极气候变化和北极航道权益争夺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对象。北极治理经过了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其治理模式对当前的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法体系和全球治理模式的演进产生了示范性影响。但目前,北极治理的状况不容乐观,北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北极国家权益主张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之间的矛盾、行为体的积极活动与治理机制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都将长期存在。中国的北极政策立场一直是以合作安全观为指导,解决争议问题,合理开发利用北极,经由双边协商和国际机制解决分歧。
宋黎磊
关键词:全球治理非传统安全
冷战后欧日合作模式特征刍议被引量:1
2017年
冷战结束后,欧日合作逐渐形成基于价值观合作为主体、安全及经济合作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模式。从所谓"普世价值"的视角出发,欧日认为双方应携手应对与它们有别的"异质性"国家的挑战。在经贸合作领域,欧日希望强化双边经济合作,一方面共同巩固和提升双方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位次,另一方面为在制定新的全球贸易规则的博弈中共同掌握主导权奠定基础。在安全合作领域,欧日基于相同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希冀从规范的角度出发对东亚安全形势形成一种制约的合力,且专注点也逐渐集中到了双方建立危机管理合作机制上来,因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双方安全合作领域很难达成立场和行动的一致。
宋黎磊蔡亮
欧美科技制裁协作的动力与分歧:基于欧盟的视角被引量:2
2023年
科技制裁在持续的军事冲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和平时期的地缘政治中也从未消失。欧盟与美国是最大的制裁实施者,双方的制裁协作在多个地区和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欧美科技制裁协作较为频繁,但欧盟和美国在制裁政策上仍存在诸多分歧。文章从欧美价值观、安全威胁和二级制裁这三个维度出发,剖析欧盟与美国进行科技制裁协作的动因与诱发分歧的因素,并选择俄罗斯、伊朗和中国这三个具有代表性和差异性的案例进行比较。欧盟与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协作水平最高;在伊朗案例中,二级制裁因素带来的欧美分歧较为突出;在中国案例中,欧美尚未达成明显的制裁共识。共同价值观、安全威胁的紧迫性、二级制裁压力等要素是促使欧盟参与美国科技制裁的重要动因。然而,不同的外交政策理念、安全认知的错位和二级制裁的反作用力也使欧美分歧难以弥合,大大削减了制裁效率。
戴淑婷宋黎磊
关键词:欧盟
从推动到放弃——尼克松第二任期内对中美关系正常化政策的调整被引量:1
2014年
尼克松1972年访华后,曾承诺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内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众所周知,中美关系正常化最核心的问题是"台湾问题",中国始终坚持美国在中美建交后要与台湾地区实现"断交、废约、撤军",但美国却想在中美建交后仍然维持与台湾地区的官方往来。尼克松政府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足加之美国国内对此的分歧,致使1973年初尼克松认为能妥善解决的"台湾问题",直到1974年仍无法与中方就此达成共识,并最终导致尼克松在辞职前就已放弃了在任期内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努力。
宋黎磊
关键词: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政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