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洁

作品数:31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5篇大豆
  • 22篇线虫
  • 20篇胞囊
  • 20篇胞囊线虫
  • 20篇大豆胞囊线虫
  • 15篇真菌
  • 15篇寄生
  • 11篇寄生真菌
  • 6篇豆田
  • 6篇大豆田
  • 5篇土壤
  • 5篇连作
  • 3篇豆种
  • 3篇幼虫
  • 3篇种子
  • 3篇二龄幼虫
  • 3篇发酵液
  • 3篇防效
  • 3篇长期连作
  • 3篇大豆种子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东北农业大学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哈尔滨商业大...
  • 2篇黑河学院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海伦市农业技...
  • 1篇美国农业部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1篇宋洁
  • 25篇许艳丽
  • 12篇姚钦
  • 7篇潘凤娟
  • 4篇李雪光
  • 3篇刘春龙
  • 3篇李春杰
  • 2篇战丽莉
  • 1篇张敬涛
  • 1篇孟洁
  • 1篇王志华
  • 1篇魏巍
  • 1篇刘爱群
  • 1篇刘伟婷
  • 1篇李淑娴
  • 1篇张志明
  • 1篇季丹丹
  • 1篇李慎鹏
  • 1篇王晓娟

传媒

  • 10篇大豆科学
  • 4篇大豆科技
  • 3篇土壤与作物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第十届全国大...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混合寄生真菌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毒力和防效被引量:4
2018年
寄生真菌是一类对大豆胞囊线虫具有潜力的生防资源,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和淡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lilacinus)广泛存在于连作大豆田中,为了探讨这些寄生真菌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和防效,采用从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中分离的上述3个属12个菌株制备发酵液,按比例配置不同组合的混合菌发酵液,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胞囊、卵孵化抑制作用和对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筛选抑制效果好的4个发酵液组合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显示,16组混合寄生真菌发酵液均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和卵孵化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胞囊孵化抑制率在59.1%~87.8%,卵孵化抑制率在72.1%~84.7%,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48 h在94%以上,72 h达到了100%。F-V+P-V+V-21、F-V+P-E+V-25、F-9+P-V+V-25和F-9+P-E+V-21的4个组合可显著降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卵、根表雌虫和根内J2数量,并促进大豆生长。
许艳丽鲁建聪宋洁潘凤娟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生物防治寄生真菌发酵液
寄生真菌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抑制作用及防治效果
寄生真菌作为一类具有潜力的大豆胞囊线虫病生防资源,广泛的存在于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中.为了探讨寄生真菌镰孢菌属( Fusariumspp.)、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和淡紫拟...
鲁建聪宋洁董丽民许艳丽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生物防治寄生真菌代谢物
大豆胞囊线虫主要寄生真菌对大豆耕作系统的响应被引量:8
2016年
大豆长期连作以后,随着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的增多,胞囊线虫天敌也在不断积累,逐步形成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真菌作为主要因子,在抑制性土壤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大豆长期连作对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的影响,以大豆22年定位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分离和鉴定了22年大豆连作、3年大豆连作和22年大豆轮作(小麦-玉米-大豆)土壤和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不同虫态寄生真菌。结果表明:大豆经过22年连作后,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a)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分离数量高于3年连作和22年轮作,其中厚垣轮枝菌的数量最高,每克土中含有1.5×104株,胞囊、卵和J2上分别分离到14,18和8株,显著高于3年连作和轮作。研究结果证明了大豆经过长期连作后,土壤中积累了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而厚垣轮枝菌可能是抑制性土壤中的主要寄生真菌。
宋洁许艳丽姚钦
关键词:连作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对植物寄生线虫卵的毒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探讨昆虫病原线虫体内携带的共生细菌对植物寄生线虫卵的毒性,从实验室保存的4个品系昆虫病原线虫中分离出4个共生细菌菌株,分别为Photorhabdus luminescens-NJ、Photorhabdus luminescens-Hb(USA)、Xenorhabdus nematophilus-Sc和Xenorhabdus nematophilus-Sc-All,检测了共生细菌对植物寄生线虫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系共生细菌对大豆胞囊线虫和根结线虫的卵孵化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豆胞囊线虫和根结线虫卵孵化抑制率范围分别为74.1%-100%和57.8%-89.2%,但是不同品系所表现出的抑制作用不同,光杆菌属(Photorhabdus spp.)NJ菌株和Hb(USA)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毒性明显强于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 spp.)Sc和Sc-All菌株,卵孵化抑制率分别为100%和89.7%,而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毒性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 spp.)SC菌株和SCAll则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卵孵化抑制率分别达到89.2%和78.2%。证明了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对植物寄生线虫卵具有毒性。
宋洁许艳丽姚钦
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大豆胞囊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
真菌寄生大豆胞囊线虫检测装置
真菌寄生大豆胞囊线虫检测装置,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实验领域,它为了解决现有实验室难以准确测定寄生真菌对不同虫态大豆胞囊线虫的寄生情况的问题。该真菌寄生大豆胞囊线虫检测装置由检测管和细胞培养板组成,其中检测管是在管体的上端盖...
宋洁许艳丽姚钦
连作大豆田苗前防除恶性杂草除草剂筛选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北方连作大豆田恶性杂草难防治这一生产实际问题,采用田间试验选择了5种除草剂进行复配组合筛选,试验结果显示,3个供试组合对大豆基本安全,对大豆田稗草、苍耳、问荆、鸭趾草和藜均有很好的防效,15 d株防效在70.2%~81.7%,30 d株防效在69.5%~78.7%,30 d鲜重防效在60.6%~71.3%,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7.%~11.2%。总体看对恶性杂草防效、增产效果及投入产出比,效果顺序为处理1(48%异噁草松+96%金都尔80+80%阔草清)〉处理2(48%异噁草松+72%异丙草胺+80%阔草清)〉处理3(48%异噁草松+90%乙草胺140+80%阔草清)〉处理4当地农民常用的三元复配制剂(75%噻吩磺隆4.4+72%2,4-D丁酯44+99%乙草胺249),即供试的3个组合总体上要好于对照组合。
王晓娟王志华宋洁
关键词:连作杂草除草剂
拟茎点霉属及其病害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2年
拟茎点霉属真菌既是重要的植物病原,引起多种病害,又是植物的一种内生真菌,与植物相互作用。对拟茎点霉属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寄生性、鉴定方法和病害防治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存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拟茎点霉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李雪光潘凤娟宋洁许艳丽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寄生性
寄生真菌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毒力和防效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验证淡紫拟青霉菌、镰孢菌属和厚垣轮枝菌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了3个属的12种供试菌株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胞囊、卵孵化的抑制作用和对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结果表明:这3个属的12个菌株的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各种虫态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线虫的胞囊和卵孵化,对二龄幼虫有致死作用。供试菌株发酵原液对胞囊孵化抑制率为57.5%~81.2%,稀释5倍、10倍、20倍和50倍发酵液对胞囊孵化也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3.0%~77.0%。发酵液对线虫卵孵化抑制率为41.6%~80.6%。菌株发酵液均对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具有致死作用,原液处理1 h有83.0%菌株对胞囊线虫幼虫出现致死毒性,48 h致死作用达到80.0%以上。供试菌株中以镰孢菌的F-9、淡紫拟青霉菌的P-E和厚垣轮枝菌V-25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抑制作用最显著,以此3种菌株进行盆栽试验的结果显示,真菌发酵液可降低盆栽大豆根部雌虫、胞囊、卵量和根内J2的密度,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大豆鲜重。
许艳丽鲁建聪宋洁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厚垣轮枝菌发酵液防效
大豆种子寄藏真菌致病性测定方法比较
2015年
寄藏真菌可侵染大豆种子,降低种子的萌芽及活力,影响种子的品质和商品等级。为探讨不同接种方法对寄藏真菌致病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了种子接种法和植株接种法(切顶端接种法、伤口接种法、切茎接种法和下胚轴接种法)对寄藏真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方法中寄藏真菌均对大豆产生致病性,并能显著区分寄藏真菌间致病性差异。其中切顶端接种法相比其他3种植物接种方法更简单有效而准确,而种子接种法更适合在室内进行,且周期短,相比植株接种法方便快捷。
李雪光刘志勇战丽莉宋洁鲁建聪许艳丽
关键词:种子病害寄藏真菌大豆致病性测定
连作大豆田胞囊线虫自然衰退研究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病是大豆生产中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大豆连作使土壤中胞囊线虫不断积累,导致病害加重。但连续种植5年以上会出现胞囊线虫自然衰退现象,为了探讨大豆胞囊线虫衰退情况,以大豆长期...
许艳丽宋洁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